上世纪造福难民的“大地之舟” 在如今的可持续意义是什么?

朴自然与您相伴的【2137】天

最近一周,不少城市开始进入初秋的雨季,水声涟涟,天气也渐变清冷,偶尔出门,在隐蔽的角落里,一阵桂花香气偷袭而来,让人惊喜:经历了四季冷暖,还有这般弱香给人鼓舞与慰藉。
2020是冲突破碎的一年,也是重拾希望的一年。窗外细雨不绝,我想起《圣经·创世纪》里的片段:上帝要惩罚人类,降下洪水毁灭全人类,只对挪亚一家格外开恩,准许他带上家人、动物、植物、鸟等物种躲进方舟,避开了灭世之洪。

各种物种登上挪亚方舟

满目疮痍的残骸废墟里,能够重建家园,保守最初的信念之光,是人类独有的本能,也是生而为人的意义。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可持续建筑体系“大地之舟(earthship)”便是其中的一道微光,是避洪的小舟。
“大地之舟”是被动太阳能房屋设计的代表作,是“垃圾变房屋”的磅礴华章。
创始人迈克·雷诺兹是美国的一名建筑师,倡导“彻底的可持续生活”。上世纪70年代,迈克大学毕业后开始利用可回收材料建造房屋,他感言:“任何东西都是有用的,轮胎加上土可以储存热量,塑料瓶是隔热的好材料”,这两种正是大地之舟的经典原料。
经历了十多年的建筑执照纠纷,职业生涯崩溃后,迈克终于将“大地之舟”光明正大地带到了大众的视野,这样的房屋设计独立于世,反都市,反消费,反现代科技,将人拉回到了天生天养的原始时代。

基本原料:上千个轮胎、沙土、塑料瓶、木头

废弃轮胎填满土,作为基地或墙身,紧实稳固,能抵抗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热容量大,夏季凉爽,冬季保温,自然的气候调节器

黏土和沙土里加入瓶瓶罐罐,一来保温隔热,二来透光,三则极富装饰性

夏季阳光透进,斑斓绮丽

太阳能光伏板吸收阳光,所有的电源来自于此

屋旁通常设有雨水池,过滤后可作饮用和生活用水

直接将植物种在室内,相当于0区种植,采摘方便;流经种植床,生活灰水得到过滤

生活灰水可冲厕所,或设置堆肥旱厕,排到屋外的芦苇床,净化后用作菜园肥料

类似的被动太阳能房屋装置还有土袋房,用一袋一袋的沙子作为基底

以大地之舟为基本模型的建筑越来越多,可加入石头、木头等元素;在非发展中国家,慢慢往建筑艺术审美的方向发展

迄今,全球的大地之舟已有千数之多,为众多贫穷流离、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了安身之所,也使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慢慢为人所知,但大地之舟真的放之四海皆准吗?
首先,“废物回收”,“不花钱,不交水电费”让人心动欲试,但却不一定适合自己。项目的初衷都很振奋人心,然后依样画瓢,轮胎不易找到,甚至不惜重金购买废弃物品用以建造,谁知已经背道而驰,样子有了,内涵却大打折扣。
大地之舟于墨西哥兴起,在温和、半干燥,日照充足的地区堪称完美;寒冷阴雨的地方得多做调整,有时甚至不起作用,反而浪费了原料;加之墙身多为黏土,在潮湿的气候下未必吃得消,可能会滋生霉菌或其他问题,修补工程反成重头戏。

利用手边材料建造,是因地因人而异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可以效仿,但并不是生搬硬套。美国每年废弃的轮胎量高达数亿,快餐饮瓶更是难以胜数,这是最方便的资源利用。对于此类材料回收并非占多数的地区来说,硬要这样搭配,反而会成本高昂。

其次,建造并不容易,历时需数月,填土所需劳动量大,不是轻巧活。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个理想的社区环境,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建造家园,前行的勇气得到鼓舞,人心的伤痕得以抚平。

住进大地之舟的人越来越多,有些追求“天人合一”,有些则将其进行改装,在“红尘中修行”。完全依赖自然资源,不靠外物的方式未免太清苦,比如阴天、冬天倘若不出太阳,那屋内就会昏沉一片,冷天难以取暖,加上网络不通,工作学习一族唯有叫苦不迭。

如果你并非居家客,转卖大地之舟也非易事,除非找到同样践行可持续的环保主义者,现实是,时至今日并非大多数。

所以,不必完全断舍离,选择自己所需的,哪怕“半持续”的生活方式,也是积极迈出的一小步;不必非得平地造房,在后院弄个迷你的,当作育苗房,或其他用途。回收利用周边废弃资源,形成循环的可持续系统,才是大地之舟的真正意义。

如果你参与建造过大地方舟,或对其情有独钟,抑或将信将疑,欢迎在留言区畅所欲言。

点此观看“大地之舟”视频专辑 ↓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有用就点一下“在看”吧
或点击左上角公众号名称关注我们!
(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