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工艺·穿越千年的古老技艺,堪称一绝

在古装剧里我们能经常看到在一些重大场合时,有皇帝和皇后的头上都会戴着金灿灿的皇冠和凤冠,如此精雕细琢的饰品,不仅仅有着金碧辉煌的美感,还衬托出了佩戴的主人的尊贵气质,这项手工技艺被称作花丝镶嵌。

千锤百炼而成的"丝"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它是用金、银等材料,镶嵌各种宝石、珍珠,或用编织技艺制造而成。花丝镶嵌分为两类:花丝,是把金、银抽成细丝,用堆垒、编织技法制成工艺品;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镶以宝石而成。除此之外,它还经常与点翠工艺相结合,即把翠鸟的蓝绿色羽毛贴于金银制品之上,效果更佳惊艳。"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这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手工艺——花丝镶嵌的高度赞美。

花丝镶嵌工艺作为中国传统金银器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世代相承。其利用贵金属的延展性把金或银等材质拉制成细丝,经过掐、堆、垒、编、织、攒、焊等八项主要的技法,制作成精美的首饰或者器物,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穿越千年的古老技艺花丝镶嵌的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两汉时期,那时候出现了"金银错",一种将金银丝嵌入青铜器的贵族手工艺,人们已经可以将金子抽得像头发丝那么细了。

西晋盛行花丝首饰,"金狮子""金簪""金叶"等,用金银细丝盘绕成各种花纹样式,手艺精湛,精致小巧。

唐宋以来,花丝技艺被更广泛地运用在首饰上。唐代是金银器的"黄金时代",灼灼其华的黄金白银装点着梦幻般的繁华盛世,用花丝镶嵌这门技术赖雕琢繁缛华丽的盛唐景象最适不过了。西安出土的一件金花饰,花间用极细的金丝绕结,镶翠玉小片,小巧玲珑,是唐代花丝首饰的优秀之作。

到了明代,宫廷的奢靡生活将花丝镶嵌技艺推向了登峰造极,金冠、凤冠和各种首饰,都到达了至高的艺术水平。在定陵出土的一件"金丝蟠龙翼善冠"是明代万历皇帝生前心爱之物,只有在出席盛大典礼时才使用。

清代时期,中国的金银工艺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金丝镶嵌业分工更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清代宫廷里的金银工艺与风格,较深厚,以錾、嵌为主。如故宫珠宝馆陈列的"金枝玉叶"大盆景、"点翠花鸟"大挂屏、银质烧蓝"鹤鹿同春"等。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金银外流,许多贵重工艺品被掠夺出国。金银工艺因而停滞不前,使花丝镶嵌行业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况中。

辛亥革命以后,宫廷艺术开始流向民间。民间的金银店铺很多,当时的店铺工艺可分为以下几种工艺:花丝、实镶、錾花、烧蓝、点翠、制胎、蒙镶等工艺。

21世纪以后,因为花丝镶嵌这项技艺难度太大,一度濒临失传,终于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古老繁复的皇家绝技,再度以崭新的奢华风姿融入到新世纪的国际奢侈品殿堂中,成为其中最耀眼的至尊王座。

花丝工艺的经典代表有的花丝镶嵌珠宝还以点翠、烧蓝为装饰。神宗皇后的凤冠就是用点翠和花丝相结合的技法制成;昌平定陵出土的"万历后妃金凤冠",由于镶嵌了128块宝石、5449颗珍珠,并采用了点翠及烧蓝等技巧,更被公认为是体现镶嵌工艺的最高境界珠宝之一。你很难想象古时的人是怎样做出这样精湛的工艺。

在皇室匠人心血浇注下,花丝镶嵌独领中国封建王朝宫廷技艺制高点两千余年,是活跃于紫禁城深处的最美记忆,成为现代人梦寐以求的"传家宝"之一,其中以明代的金丝翼善冠、清代的金瓯永固杯、银六方盆金桃树盆景、金嵌珠宝朝冠顶、现代的珠宝天坛祈年殿、中华世纪龙等最具代表性。

金瓯永固杯

金丝翼善冠从古时到现在,花丝镶嵌走过了千年的历史,但是它并没有被时间所埋没,反而更加大放异彩,成为今天珠宝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世界感受来自中国的华贵璀璨之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