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建构与大讨论之六:藏主血脉功能的客观测评
张启明
心藏主血脉功能态势异常的客观测评——测评机理
心藏主血脉功能可通过窦性心律比、动脉硬化程度、心肌收缩力、外周阻力和植物神经调节5个方面予以评价。其中,
窦性心律比(MSRR)是指窦性心律在所有心律中的占比。窦性心律比越高,越表明异位心律越少,心藏主血脉功能越好。
动脉硬化程度、心肌收缩力和外周阻力可通过脉搏波进行评估。
植物神经调节可通过心率变异性进行评估。心率变异性越小,表明交感神经越兴奋,心藏主血脉功能的压力越大。
张启明
当我们借用可穿戴设备对心电、脉搏波在生活和工作场景下进行长时程无创实时测量时,获得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让我们借用数学建模和各种非线性数据处理技术,获得让人惊奇的发现!
各位专家,也许这是一个全新的学术领域,是一个能让古老中医焕发青春活力的领域,是我们的前人从未涉足,但又体现中医特色,揭示生命特征的领域。这将是工程技术专家、数字信号处理专家,尤其是数学家发挥优势的领域。
这里的技术方法重在打破了自然科学研究遵循的两个重要规则---“结构决定动能”,“检测结果可重复”。但却揭示生命的运动规律。
所以我们愿意跟着你干。
@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 不是这样。我只是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思考,找到客观测评方法,积累共识,突破各家学说并存的魔咒。需要大家一起贡献智慧[抱拳][抱拳][抱拳]
非常认同您的观点,不过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可穿戴设备本身的测量稳定性——数据本身需要可靠。
否则,穿戴设备数据的不稳定性带来的变化和人体生命特征数据本身的变化就会叠加在一起,给数据分析带来极大困惑。
@张启明
但是,任何设备都会有测量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区别在于大小,系统误差有办法解决,随机误差可能需要作为适用您理论的穿戴设备的选用条件之一。
@王东 说到要害了。问题的关键是何谓“可靠”“稳定”?当研究的目的是机理揭示时,如物质基础、因果关系等,需要的是检测结果的测量误差越低越好,可重复性越强越好。但当测量目的转化为效率评价,自组织能力评价时,趋势是关键,系统误差不起作用,隨机误差可通过数据的预处理干掉[抱拳]
随机误差不好处理的,因为它叫“随机”[大哭]
这个问题不完全是数据信号处理技术问题,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微笑]
如果要去掉随机误差,可能需要对若干个测量周期内的数据去做比如类似于平均这样的处理。那么,上述所谓几个测量周期内的数据变化趋势,就只能牺牲了。
不过从更长时间维度来讲,趋势还是在的。
就看对数据的时间颗粒度的要求是多大了。
敏感性越高,特异性越低。
多项技术指标综合评估可以弥补单项指标的缺陷。
跟您认识这么久,还真没这么认真的辩论过哈[偷笑]
下次再开会好好聊聊@张启明
非常正确,比如人每天的心动周期约10万次,体动引发的测量误差最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直接删除,基本不影响对功能态势的判断。
误差问题讨论十分重要的,也是测量仪器的生命点。随机误差在稀有事例倒量中十分突出,有效解决方法之一是增加测量事例量。这是是连续长时程测量,事例量相当大,看来问题就不突出。是不是这样?启明教授。
另外,结构决定功能,在非生命领域,正确。但在人体生命领域则不全适合了,如在未病状态。
上面应是"这里"
@杨老头 是的,杨老师[强][强][强]
杨老师说的好[强]。在非生命领域,结构的改变与功能态势的改变是一一对应的。如玻璃杯的缺口与其盛水的多少一一对应。但在生命领域,功能态势的改变不仅取决于结构的改变,还取决于新陈代谢及其调节能力的改变。后者恰恰是中医关注的内容,称为精气血津液。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改变结构。关键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不是线性的,线性系统中结构没了,功能也就没了。在非线性系统中,功能是快变量,结构是慢变量。
未病是指哪些未引起结构性改变的功能性疾病。
这些理论遵循严格的物理规则,并具备完备的数学基础。
现在健康科学面临的问题不是中西问题。关键在于现代医学大多关注结构性改变的疾病,对于功能疾病简单地套用结构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指南。导致了现在的大多数治不了、治不好的问题。尽管如此,现代医学给出了严格的结构性定义。治疗方案有严格的疾病定义。然而,健康医学却缺乏这些严格定义。需要理清楚功能改变多少算功能性疾病,如何通过功能改变(治疗)结构。
李祥晨|国家体育总局
我们部分实验证明了中医方法的有效性,并且立竿见影。我们用个案印证了针灸、拔罐同样有效。这些效果和西方的物理治疗效果一样。
我们对中医的方法要有自信,我们需要一套完整符合现代科学的理论体系
关键在于个性化初始功能相对标准的定义,以及随着正常衰老而对应的相对标准的定义及动态功能状态及趋势的监测
@李祥晨|国家体育总局CISS-SSIC 是“主动健康”的倡导者,许多观点与中医理念完全吻合[强]
同意
这套体系是需要我们在传承守正的思维与天人相应的根基的基础上去自主研究化现的
@NX 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牛欣院长长期从事中医四诊仪的研发,产品早已投放市场。大家欢迎牛院长进群指导。
@所有人 @all
今天早读我们学习“高清晰心脏解剖图谱…”和“猝死杀手:肥厚型心肌病…”相关内容。
慢病高发,健康中国行动势在必行…。反思技术至上割裂人文关怀和各自为政系统器官疾病论…医学如何以人为本…?
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认为高血压糖脂等是人体对全身、某些、某个脏器、某一部分、甚至重要脏器的某小部分细胞相对缺血(相对的意思是可能真缺、也可能是需求增加,总之需供不平衡)的反应,正确原则是治标也要治本!孙兴国
“xx指南、共识等”基本上都是每3、5年必修改…是其主体方向原则性存在问题?因为这是在系统论器官论疾病论主潮流下制定的?临床医学路在何方?重点是对症治疗、群体统计学分析、没有个体化辨证论治的现代医疗如何走出误区?
@all 《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强调所有慢病有效防治…。心衰、肿瘤和猝死…更重在预防…特别是正确的零级预防!
@all 基于时间、空间和整体论建立起来的《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提醒大家:我们需要反思系统论器官论疾病论对心肺代谢运动等心脑肺等慢病(包括肿瘤)各个疾病时间和空间机制的解释,全面思考以正确理解人体整体功能调控和心律失常及各种慢病(包括肿瘤)发生与发展转归的变化机制、维持健康状态,有病时需要找出真正的病因。再以健康为核心,预防治疗相结合,正确理解整体人各个系统相互影响角度充分调动发挥人体自愈能力,全面提升该个体整体功能状态、免疫能力和抵抗力和自愈力,优化药物器械手术医疗手段等与连续动态功能监测和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包括精神心理戒烟限酒劳逸结合按时作息生活方式饮食营养睡眠运动等)进行自身心律失常及慢病(包括肿瘤)异常指标缓解直至治愈的过程,首先90-100天强化管控整体方案实现人体整体功能的提高、疾病异常指标的有效管控、减少甚至停用部分甚至全部的长期药物,实质上阻止并逆转疾病进展、获得疗效后,再回归家庭和社区继续进行终生的危险因素管控和预防慢病,实现健康的长寿。
孙兴国
[高清心脏解剖图谱,这个必须收藏起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Q4MTIzMQ==&mid=2247488794&idx=2&sn=6805e16c50503cc9d15d8bd9bcde1ad4&chksm=eaefb2badd983bac9b95044d81e74d088cc8c1805b76ca8ed76f086c1a4fbec4fca99449b1cf&mpshare=1&scene=24&srcid=0722ZpW1xl8oPr42bH3Udx2d&sharer_sharetime=1626903736560&sharer_shareid=9467e49ee22406fe83de769ca693d087#rd]
[运动中的“猝死杀手”—肥厚型心肌病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E1MTkxOA==&mid=2651472765&idx=1&sn=c3312e596086b7b7621182974d9b2459&chksm=bd658dbc8a1204aaa1ef4dcebdeb777c4fa0b6f2637dfa5c3201effd95a309b0f49ce36e7468&mpshare=1&scene=24&srcid=0720XHvN5wI7jRsE5SGMrzLw&sharer_sharetime=1626904339475&sharer_shareid=9467e49ee22406fe83de769ca693d087#rd]
疾病的肇始没有那么复杂,依据体质和条件后来的反复迭代呈现出了疾病的多样性。
疾病时间过程的动态机制才是医学真正应该研究的。
而且个种细节都有其客观表现。
兒童精神情感發育不良性疾病的中醫針灸探討
本人在行醫的是四十年中,治療過許多兒童精神情感展現不良性疾病。有的是先天性的疾患,例如遺傳基因缺陷性疾病,先天愚型(唐氏綜合征、ASXL3),有的是所謂專注力不足(過份活躍),自閉症,還有腦癱後遺症等。
精神和神經發育問題在西醫來說都是屬於與腦功能相關的疾病,我用針灸方法使不少這類疾病獲得得了普遍改善的成績。(包托括二000年初每周去廣州師範學校為三十位學習障礙學童作義務治療,其中大部分是多動症,少部分是自閉症,通過統計學檢查,均獲得滿意的療效),發覺得這些疾病不僅僅是大腦的問題,與兒童發育不全面有關,假如可以通過針灸,促進兒童的全面發育,這些問題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開始的時候我僅僅用頭部的穴位來,篩選了九個穴位,稱之為啓智九針。隨後,針對部分顧願接受體針的兒童,加上了與肝經、膽經、心經和膀胱經相關的穴位,效果更顯著。從頭皮針擴展到全身相關的穴位,是因為發現了他們中很多有對某一頻率的聲音敏感,聽到了某一個頻率的聲音就會情緒失控,表明這些疾病雖然症狀不同,其共同特點是對某一頻率的聲波處於敏感狀態,相信其發病原理是對某一頻率的感應産生“正反饋”,信息被放大。假如改變了他們身上特殊的頻率,他們的症狀也可以得到改善。
如何改變頻率呢?量子科學告訴我們,所有的物質多是波,祇不過不同於聲波、光波、水波,是所謂“駐波”而已。凡是波都可用頻率和波幅來表示的,所以從量子科學來看,生命是一種“綜合波”而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頻率,而有病的人的頻率和健康人的頻率之分別,就在於和諧程度不同。現代科學已經發現,我們中醫的經絡就是一種波動,12條經絡就是12種不同頻率的波,衹是健康人的經絡波重動處於諧振和共振的狀態,不健康的人經絡之間缺乏了諧振和共振,他們的能量低下。中醫治療無論針灸還是中藥,事實上都是為生命調頻,通過調頻提高生命自組織力量,這和西醫將所有的疾病都歸咎於實體的局部,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觀點。用了這個中醫觀點以後,我們雙發展出用針灸整頓經絡和諧度來提高生命共振和諧振的方案,導致了這導致了治療效果的明顯改善。
第一位成發育治癒的兒童就是一位七歲還尿床的男孩,他听到汽笛聲就會發狂,除對低音敏感之外,還對環境變化敏感。同時還有手、腳腦不協調障礙,從來接不住拋來的球,腳踢球也常踢偏,因此沒有孩子會和他玩球類運動,更令父母擔憂的是,除了上課不安、功課不好外他每天要尿床,幾夜尿床二,三次。晚上父母親定時推醒他送他入厠所,否則就尿在大廳上了。經過一年多的定期治療完全康復了,讀書成績優異,完成了大學課程。從此以後,我診所這一類的病人多了起來。
蔡XX,男,小一時因專注力不足,所有功課都不合格來做針灸治療。經過半年的治療,所有的功課都合格了。再繼續針灸一年。各功課學習成績優異,語言表達和社會活動能力出色,以資優學生順利上大學,今年已大二。
TsaXXXX,男,五歲。2021年2月27日首診。因發育不良,性格躁煩,語遲來作針灸治療。西醫診斷ASXL3。
該兒童經過治療一次治療後平靜下來,後情緒變好,不再咿咿呀呀吵個不停,睡眠和食欲逐趨正常。開始能跟著大人叫單字。
王XX,男,13歲,2021年4月10日首診。因上課不遵守紀律,不能控制的在課堂上四處走動,還出現粗言穢語。有孤僻情緒,對於社交方面沒有興趣,還經常自我擔憂,不是亂想,晚上不願睡覺,吵著要上街,而且嘴上經常重覆社會運動時說那些政治口號,大便不暢。經西醫判斷為視覺失調,要服用精神科藥物。
中醫診治時發現有頸椎的錯位。診斷為粗言穢語綜合症。經過針灸治療,加上中藥,症狀得到控制。不再胡思亂想和亂説話。前後十二次治療,症狀改善後便中斷了中醫治療,理由是父母沒空陪他來診所。
林XX,男,12歲,2021年7月8日首診,父親謂孩子被西醫診斷為嚴重自閉症11年,平素只要醒著,嘴和身都不停,嘴發出咿咿呀呀的響聲,身體不停搖擺。因為其身體壯實,力氣很大,不肯接受針灸,誰也按不住。我用特殊的針(剪掉針柄的針)幇他針頭皮上的穴位,他居然接受了,隨後的半小時便靜靜地坐著不吵不閙,與針灸前判若兩人。但第二天知道父親要帶他針灸,便死活不肯出門了。雖然只針了一次,當時已見到改善。
林XX,女,16歲,2021年5月15日首診,西醫診斷“思覺失調”。孩子二歲前還正常,二歲以後便出現異動。由多動至興奮,由興奮到偶爾狂燥。上特殊學校,上課時常常有違規行為,多次打人而給警察拉去精神病院。除了吃精神科藥物以外還吃抗抑鬱症藥物,抗過分活躍葯物(利他林)。該患者之所以會來看中醫,是因為吃了西藥一長時間後,葯效下降,副作用卻越來越明顯。因為已經發育,已經超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兒童精神和情感障礙性疾病最好是在發育前進行治療,用針目的是,用針灸經絡,提高生命時空序帶出的能量,加上發育過程中的生理力,轉化為推動生命全面發育。
第一次針灸時反抗力很大,要數人強按才得完成針灸,針下去以後便沒有之前亢奮,一小時後便平靜。
開始一周連續每天一次計灸,越來越平靜,可不用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其母親和妹妹形容,患者講話時語言漸漸豐富起來,用的詞語多了,可靜靜地与妹妹有傾有講,也學會用商量的口吻對話,因不吃西藥,動作靈活了,走路姿勢身材明顯改善,目前仍在治療中,只是因減少了次數,進步緩慢了。
香港注冊中醫師 秦鴻202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