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这篇┃父亲的石头

父亲的石头
于宏远

父亲去世后,母亲搬到城里去住了,我家先前的老房子卖给了别人。给别人倒屋子的时候,母亲说:“那两块青石你用车挪到你家去吧”。

那两块青石是父亲生前从供销社拉回来的。父亲在村供销社工作了一辈子,在八十年代,村供销社的老房子扒倒重建,那些供销社员工纷纷往家拿能用得着的东西,诸如起下来的青砖,破旧的板子之类,父亲不为所动。

那时我家的老房子是两间泥草房,当时我们这的农村最好的房子是红砖瓦房,一个屯子也没有一两间,像我们这样一个好几百户的大村子,当时最好的房子是村书记家的,连围墙都是红砖砌成的,很是辉煌的庭院,全村的庄稼户,很是艳羡。走过书记家的房前屋后都张望着多瞅几眼。父亲作为一位村供销社经理来讲,无论是从位置,资历以及各个方面,按理说应该和村支书家的经济条件差不多。但父亲对公家的事总是公私分明不拿不占,磊落的凭那一点微薄的工资养家,还要供我们兄弟几个读书,条件自然捉襟见肘。因此,我家的房子相反却是村里最差的那一类里的。

而对于老供销社拆迁来说,大多数人家普遍的认为是父亲发财的一个机会至少是我家改善住房的机会来了,母亲也私下里对父亲说:“老供销社的青砖你拉回点,把咱家的房子的前面换成一面青的,房子外表瞅着也像点样”。父亲说:“哎呀,别磨叨了,多少双眼睛瞅着呢,整那些废砖头干啥?”。母亲索性赌气骂了父亲一句:“穷命鬼”,就去猪圈喂猪去了。

而对于老供销社的拆迁,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或多或少的往家拉了不少东西,父亲只是负责看管谁也不许拿那些还能值钱的或是将来盖房子还能用的着的东西,父亲在那个时候其实就算做是打更的,做着为公家看家护院的差事。当时供销社有个老纪头,看到别人都往家拉些砖头碎瓦,就劝父亲往家也拉点,说:“将来用这些砖头修墙垒垛也行啊”,父亲说:“我要是带头了,大伙还不得把供销社抢了啊”。后来老纪头看不下去看了,找来一个四轮车给我家拉回来一车青砖头,人家的都是起下来整块青砖,而我家的不是大半块的就是小碎的砖头,连同这车砖头拉回来的还有两块青石。这回母亲幽怨的重复了父亲先前的那句话:“整这些没用的砖头干啥啊,啥也干不了”。

后来,父亲和我们把我家的土烟囱推倒,父亲当瓦匠我们和泥当小工用这些砖头一块一块硬是砌成了一个砖烟囱,没砌到一定的高度就没有砖头了,父亲用一个破油桶把上下底扣掉放在了上面,使烟囱高出房脊,那样灶坑烧起来才会好烧不会往里戗风倒烟。而我们那时真的为我家有这样一个算是砖烟囱而高兴,因为再也不用担心那土烟囱在连雨天会倒塌了。而那两块青石太沉没用武之地,父亲和我们累得满头大汗把它们安排在木质的大门旁边立在那儿挡个小鸡小狗的,以免它们进园子祸祸人。若干年后父亲去世,街坊邻里普遍的舆论:“这老头,一辈子穷命,不拿不占,供几个孩子读书,有正事”这是村里人对父亲的盖棺论定。

后来的后来,那两块青石被我垫在了我的新家的门前的过道上,无论冬雪夏雨,推开门便会走到铺着青石连接的街道上,鞋从来不沾一点泥。

有时站在街上,总能看到邻居家也有四块大青石铺成的过道的桥。那是原房主也曾是供销社的员工从供销社拉回来的,,即使青石,也要比父亲多拿几块,邻居家几易屋主,可青石铺成的桥依旧,可谁又会去联想到青石的过往呢?村人熙熙攘攘过来过往,那几块青石就像人们眼中的过客,无人提及无人问津,而我每每站在这两块青石铺成的过道上,心里俨然看到了父亲,有时候,一辈一辈留下的财富各有所异,而父亲真的没给我留下什么,我成家时没有房子是租人家当仓库的房子,没有一粒米一根柴火棍,如今我拥有的父母给我的财产就只有沾有父亲气息的这两块青石,但我没有丝毫的怨天怨地怨父亲,因为父亲在那般穷苦的岁月里含辛茹苦供我们读书就足矣,他给了我们苦读书的坚强意志,这种精神财富随着岁月绵长越来越弥足珍贵。我永远的感恩父亲,艰难困苦的日子挺好的,使我们没有闲钱和多余的时光成为纨绔子弟。

哦,父亲给我留下的两块青石,是否在暗示给我铺人间正道呢?有时走在乡间的田野上,看到故去的村里的先人们的坟茔有后人给立的石碑,我也尝试着给父亲写些墓志铭,可怎么也写不出,或许父亲不给我灵感,其实天天走在父亲的那两块青石铺的路,看到青石,已是父亲的丰碑在我心了。

于宏远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高三的时候就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发表过诗歌《命运不是神》,在《生活报》、《萧乡在线》、《作家在线》《文化范儿》都发过文章。在哈尔滨日报发表过短文,做过《哈尔滨日报呼兰版》的业余记者。农村、农业、农民是文字的主基调,永远会用笔讴歌故乡土地上的淳朴的父老乡亲,踏实的用文字热爱滚烫的乡土。

(0)

相关推荐

  • 《我的世界》:没有思路造房子?这3点技巧能帮助到你!

    我们先说一些入门基础知识 入门有几个注意点, 一,要造好一个房子,圈地要圈好. 首先要设想好自己想要什么样子的房子,是火柴盒,复合别墅,联排楼,圆形建筑,还是等等.这个想好了以后可以在地上用比较好分辨 ...

  • 远去的节日--春节往事之谢灶

    远去的节日--春节往事之谢灶 文/航坞樵夫 腊月廿三咏灶神 云车渺渺逝如烟,算去民情已达天. 口抹甘饴心歙歙,文成锦绣意拳拳. 凌霄殿上微臣奏,灶突堂中铁笔悬. 皆为聪明还正直,四方巡狩代君权. 我们 ...

  • 【我家的镇宅之宝——莲花石槽】/ 王茸

    我家的镇宅之宝--莲花石槽 王茸        我们家有一个镇宅之宝--莲花石槽,这个莲花石槽是用青石做的,有五十公分高,四十公分宽,一米二长.四四方方的槽子,正面刻着一个莲花,侧面有许多花纹水纹和金 ...

  • 心理学故事(2)---俞敏洪:我的捡砖头思维

    小时候我父亲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还让我记忆犹新.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別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別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或一块两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 ...

  • 家——永远的根

                                    序言 "走西口的眼泪,流不尽祖辈的柔情:拌莜面的苦菜,养育了倔强的个性:大黄风吹来了流浪的沙蓬,吹断了归途,吹不断大榆树的根: ...

  • 魅力太行 ‖ 邢西家乡有小院

    有人喜欢外出游玩.有人喜欢宅在家里看书.有人喜欢和朋友小聚,而我却喜欢在假期里回到邢西山里自己家的小院. 我的小院坐落在邢台县白岸乡南洺水村,这里地处太行山深处,天河梁脚下,山清水秀,碧云蓝天.小山村 ...

  • 家史 | 赖炜福:寻常人家的百年故事

     作者简历 赖炜福,1961年毕业于武汉电力专科学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长期从事野外工作.已退休. 原题 寻常人家的百年故事 作者:赖炜福     2013年春节,我侄子赖维安的儿子海鹏结婚,赖家有 ...

  • 就读这篇 | 父亲的账

    父亲的账 魏丽饶 作者简介     魏丽饶,山西长治人,现居江苏昆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昆山市作协会员,昆山市青联委员,<昆山日报>微记者.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海外文摘&g ...

  • 就读这篇 | 父亲的小背篓

    父亲的小背篓 钱绪彬 从六十年代末开始,父亲就是当地一名地地道道的赤脚医生.从我记事起,就经常看见父亲背着小背篓的情形.这种记忆已储存在我脑海里30多年了.有时,静心回想,记忆越来越清晰,仿佛就在昨天 ...

  • 就读这篇┃父亲与狗

    周莹:父亲与狗 父亲原来并不喜欢养狗. 父亲年轻的时候,是村里惟一的知识分子.村里新建的那所小学缺一名老师,村支书推荐他去教书.后来,父亲班上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上课时根本不听讲.老师在前面的讲台上 ...

  • 钱绪彬:父亲与药柜 | 就读这篇

    父亲与药柜 钱绪彬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而立之年的父亲,成为当地一名赤脚医生,开始与药柜打交道,迄今为止,已有五十多个春秋. 1968年7月,父亲从生产队调到大吉岭大队卫生室当医生,从此,便与药柜结下 ...

  • 温艳萍:给父亲洗鞋 | 就读这篇

    给父亲洗鞋 温艳萍 父亲的皮鞋很少会出现在我家的门垫上,一年也不过两三次. 他在老家是不会穿皮鞋的,只有出门才会换上,所以,一双皮鞋在他脚上,好些年也不会穿坏. 有时父亲来的时候正逢下雨,鞋上从老家路 ...

  • 赵丰:老家,父亲生命的大感动 | 就读这篇

    老家,父亲生命的大感动 赵丰 父亲七十岁生日时,我想给他做寿,他说一个外乡人,做的什么寿?我知道的,他一直有个愿望,想在老家过一次生日,儿女.孙子一个也不缺,再留下一张全家福.然而阴差阳错的,这个愿望 ...

  • 桑晓东:渐行渐远的父亲 | 就读这篇

    渐行渐远的父亲 桑晓东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几年了. 父亲的音容笑貌离我的记忆越来越远.时间真是可怕,它把人变得越来越无情.再珍贵的记忆都会被无情的时间冲淡.每念及此,我便诚惶诚恐.对父亲的思念,有时在 ...

  • 李东亮:父亲,我想明天去看你 | 就读这篇

    父亲,我想明天去看你 李东亮 粗略一算,父亲到北京也有十四,五个年头了.算是有些资历的"北漂"了.父亲加入到"北漂一族"是带着艰巨的任务去的北京. 这些年从母亲 ...

  • 就读这篇 | 孙树恒:父亲,我们是一滴血

    父亲,我们是一滴血 孙树恒 因为继母去世后,父亲离开了他生活了七十多年的老家,就搬到大姐家了.春节时,我到大姐家过年. 汽车停在大姐家门口,父亲就推开屋门,走了出来,显出意外的喜悦,嘴一张就哭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