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来:明月来相照 | 就读这篇
明月来相照
燕归来
静夜无人,一抬头,明月就高悬在夜空中,似乎很近,似乎夜夜都有,似乎它为每一个抬头的人而照亮。
似乎,它很懂你。
那月华穿透了每一处夜色,落在每一点,每一草木,每一人的身上,我竟觉得这人间更像是一个舞台,月光如灯光,所到处,皆上演着人间之景。
月亮,它究竟看了多少世人间呢?
千年,亿年亦不足够……
也许你认为你看清了它是一个球体,但你看不清的就如同我们生活的这个球体,如此之近,尚不能懂,何况之远?又况且,我们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生物,存活的时间连它的瞬间都不及。
那么,哪一个人,还有月亮看不透的呢?只有我们不懂明月何以遍洒皎洁,惹尽人世愁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们都认为李白是何等地骄傲!岂知,骄傲的是明月。我想李白对月举杯时是感慨的,他当明月是知己时,定是心怀谦卑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的这首"孤篇盖全唐"之作无一句不是在明月下思索着,我们看不到人生的尽头,明月却可以照见这人世所有。
每一个抬头望月的人都会有着深深的感慨和久久的思索,或者是,每一个感慨的人都会把那份沉思托付给明月吧。因为,只有明月可以承载,用它的阴晴圆缺和虚无的光芒证明着我们的存在。
在明月下抚琴,想必会有一种和明月间奇妙的传递。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的琴,抚过他羽林郎的抱负,抚过大漠孤烟的沧桑,也抚过在凝碧池头的哀音。
最终,他把琴抚到了山水,抚向了明月。
并非是说山水是无奈的归处,明月是孤寂的倾诉。
年华正少时,谁没有过抱负,谁没有过豪情,谁没有过对人生价值炽烈的思考?可,当一切繁华都幻作无常时,你是否还能够看清山水依然,明月依旧?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
"手亲笔砚之馀,有时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探幽微。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看过王维的《山水论》和《山水诀》,大约明白了他何以被称为诗佛?
深林幽静,明月照身,琴音悠悠,禅寂山水。
经历过大喜大悲的人生起落,王维失意过,落寞过,再回来重新认识这人间,他选择了一种最唯美和宽容的方式:"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王维,他超越了自身而站在了明月之上,山水为境,诗心为佛。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如果不是养育了一颗如明月般的禅心,观天地万物便不能淡然而悠远。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你是否能觉出有佛光闪闪,有禅意然然……
有人说,失意不失志的诗为好诗,固然。
而脱于失意,超于志向的诗,更难得为一种境界。
行于月下,观池中莲花合于夜色中,莲叶卷起,似转身而俯首,月华皎皎,万物皆称月色,竟似一部佛经……
抱琴坐于石上,一抬头,明月依旧高悬,恍然间,有如见故人之感。
时间可以静止,惟有明月相照……
燕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