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富强:临时社长 | 原乡文学奖征文(小说)

临时社长
赵富强

我一生中最热恋的是生我养我的那片黄土地,最热爱的是那勤劳朴实的家乡人。

——社长王杰

在那偏僻的地方,

有一个小小的村庄,

在那小小的村庄上,

有一个小小的社堂,

在那小小的社堂上,

站在一位小小的社长,

在那小小的社长心中,

有一个小小的夙愿,

在那小小的夙愿中,

有一个小小的康庄。

看着家乡人在华夏兴农社的引导下,村办、户办的农副企业齐发展和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好形式,村里已经逐步形成多龙戏水的沸腾局面。我不由得想起这首自编自唱的歌谣,想起我们的华夏兴农社社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王杰。

那是1995年年关,多年工作在外的王杰,突然给我们王新庄村长发来一份电报:我将于腊月初十到家,请到车站去接。村长接到电报感到非常奇怪,王杰老家没有亲人了(他父母双亡,又没有其他亲属),他还回老家干什么?全村人也都这样想。

于是村长把我找去,要我在初十与他一块去县城车站接王杰。

记得那天去接王杰的路上,我心中就不住地猜测他现在的模样:一个大学教授,穿戴肯定是西装革履,戴着金丝眼镜,留着背头,有着学者特有的那温文尔雅风度。因为在电影中看到的学者都是这种打扮。然而,我毕竟是十多年没有见到过他了。当时他考上大学离开家乡是我从刚刚记事,对他的了解,都是在上辈人的唠叨中知晓的。

王杰于1940年出生在我们王新庄,从小他就聪明伶俐。1961年考上中国农业大学,后来留校工作。1966年中国那场“史无前例”的风暴刮起了之后,他成了臭老九,1967年春天,被下放到老家农村进行劳动改造。在当时和到干校的、到北大荒农场去的人员相比,去农村监督劳动是属于最末等的,完全是等外品、处理品。

在老家劳动改造的日子里,王杰并不害怕,反觉得有些欣喜,毕竟身边的人都是自己乡亲,也好利用自己的知识为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乡亲们做些贡献。那些日子里,他的心情格外平静,他一边研究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怎样高产,一边向村上的知识青年传授养殖技术。可是,乡村也不是世外桃源,有人把他的这些行为当做“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来批斗,有几个好学的青年也受到严重的警告,不敢再跟着他学习。于是,整天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灌满了他的耳目,……从此,他变得格外苦闷,甚至有点悲哀。

终于熬到了1976年,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果断地决定结束“文化大革命”,可是进行拨乱反正。中国农业大学发来信函,说领导给他平反了,恢复名誉、恢复工作。于是,他又回到城市,继续到中国农业大学任教。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一阵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八亿多农民拥有自己可以支配的土地承包权,这样的一场土地改革,走出农村改革的关键性一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提高,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怎样让土地再获得更大的收益?困惑着每一位乡亲。这时,大家想转身用手绢悄悄拭去。到了王杰,也不由自主发出“如果王杰再回来帮助我们该多好啊!”的感叹!王杰接着说。

然而,一年、两年,……王杰走后一直没有回来过,听说他后来晋升为校长了。

到了火车站,我便和村长到出口处等待王杰的到来。一趟又一趟的列车来了又去,旅客们也是来去匆匆,始终不见王杰的踪影。天渐渐暗了下来,我和村长有点着急了。终于,又有一趟列车到来,王杰下车了,如果不是村长在旁边,我简直不敢相认,一位大学校长,居然是这种打扮:上身穿一件旧式中山服,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绿球鞋,并没有带着金丝眼镜,只是头发全白了。我们随便唠了几句,便开始回村。一路上,他不住地询问村上的情况,从他问话的语气中,感觉到他的心情是那样急切,恨不得一下子飞到村上。

这时候,我才知道他现在已经退休了,他不想闲着,准备把余热献给老家。一种感激之情涌上了我的心头,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默默地看着他。

王杰家原来的老屋已经破烂不堪了,那把生锈的大锁恐怕也难以打开了。再说,能让王杰孤零零的一人在那凄凉的屋里吗?村长便把王杰安置在自家配房里住下。来到老家的几天,他一刻也不肯在屋里闲坐。总是到东家看看,西家瞧瞧,不然就在村边小河边散散步。

忽然有一天,王杰问村长:“村上怎么没有专业户、村办企业等加工农副产品的?青年人光在外地打工怎么行?”

“唉!咱村青年人,一没有技术,二没有资金。想搞也没有法子呀!只好到外面打打工,挣点零花钱呗!”村长叹了一口气说。

“那您说说现在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村长追问道。

王杰沉思了一小会说:“快过年了,青年人也都从外地打工回来过年。你明天给我组织一下,我计划创办一个兴农社?”

“行啊!行啊!”村长高兴地同意了。

接着,他又给村长介绍了一些经济发达的情况。如胶东、苏南等农村,农村经济早就步入了商品生产的轨道。

1996年腊月25日,是我们王新庄人都难忘的日子。依稀记得那天,在村学校的教室里,村长神采奕奕地向全村65名青年郑重宣布:“今天,我们王新庄华夏兴农社正式成立,特邀请中国农业大学王杰校长出任临时社长。”

真遗憾!村上的年轻人并没有像小说中描述的场面那样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是一双双迷惑的眼睛,望了望村长,又看看王杰,有怀疑,有猜测,……这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至理名言:“人只有不断地战胜自身阻碍智慧生长的各类因素,才能使自己一次次走向成功。”简直是尴尬,村长当初就说那么一句开场白,就没了。

王杰为了活跃一下气氛,避免这种尴尬的场面延续,只好自己走向主席台。只见他轻轻地笑了笑说:“你们中间有许多年轻人,都是到过大城市,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我今天给大家谈一个老话题:为什么城市的人民非常富裕,而农村非常贫穷呢?”

这个熟悉的话题,很快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有的说城里人有文化,有的说城市里有工厂,有的说城市里交通方便,……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好了!好了!大家不要争论了!这说明大家只是看到了城里人的优势,而没有看到自家的优势。我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我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粮食,被城里人拿去酿酒、做饼干等。而我们却一边眼红人家发财,一边埋怨天、埋怨地、埋怨祖宗。为什么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呢?”

“当然,我们今天还没有技术,没有资金。那么明天呢?也许明天仍是这样。为什么我们不去学技术呢?资金也可以拼凑一下,人多力量大嘛!”

王杰的一番话说的大家心里热乎乎的。蓦然间,我发现村长眼角有一些亮晶晶的东西,只是他趁人不注意悄悄拭去了。

好大一会儿,村长才问王杰道:“您明天开始给大家讲饲养技术吗?”

“不,今天就开始,上午讲养鸡,下午讲养猪。”说着,王杰就从手提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书。

“这是我们的课本——《中国农业十大科技推广技术》。”他扬了扬手中的书对我们说。“另外,我们还计划办一份村报——《华夏兴农社社报》,今后,大家如果对我们华夏兴农社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以及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问题,请找报社主编王晓华。他负责报社的编辑和印刷工作。”

一刹那,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我——王晓华。我害羞地低下了头。耳畔又响起昨天王杰老师给我谈的一番话。“晓华,你是村里的唯一一名高中生,你一定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啊!带领大家进行科学地勤劳致富。另外,还准备让你负责《华夏兴农社报》的编辑工作,……”

不知怎地,我忽然感到自己肩上有一个沉重的担子,心中涌起一种远大的使命感。这些将使我不停地奋斗、拼搏,……

第一期社报共二版,十六开纸,两张。主要内容:有饲养技术讲座;有先进地区农业创新经验介绍;有党和国家农村政策宣传;……还有王杰社长亲自撰写的《创刊词》,真是写的令人叫绝,不信我指给您看:

“普天下百姓,千年来一直盼望着、盼望着‘圣人出,百姓富’。但漫长的阶级社会犹如无止无休的洪水,从建立发展趋于鼎盛,渐渐显露出危机,爆发动乱,直到崩溃,每隔两三百年就会发生一次激烈的社会动荡。旧的王朝覆灭了,新的王朝代之而起,真可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无论那朝那代,总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终于,中国老百姓盼来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发出振奋人心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盼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盼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政策;……现在中国百姓吃饱了,穿暖了,能不赞颂党和政府吗?说什么也要积极响应党的十三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我悄悄地把眼光离开报纸,向四周看了看:大家都陶醉在那飘着墨香的社报中,如饥似渴地读着,看着……

日升日落,青年人白天在这里听王杰的技术讲座,晚上在这里读书(书是王杰花费2000元在县城书店购买的),希望在这里升起,知识在这里获得,我们开始寻找生活的出路,寻找生命的价值。

一天上午,王杰老师和村长把我叫到一边,闲聊了几句,村长便问我:“你的养鸡技术学的怎么样?”

“理论上基本熟了,就是不知道运用到实践中如何?”我笑了笑回答。

“根据鸡具有生长发育快、繁殖能力强、饲料来源广的特点,我和村长商量着准备创办一个小型养鸡场,你看行吗?”王杰老师问我。

“那真是太好了!”说真的,听到这个消息,我欣喜若狂,禁不止大叫起来。

“不要高兴的这么早,俗话说创业难嘛!再说我和王老师商量后决定让你负责养鸡场工作,你同意吗?”村长严肃地对我说。

“我……我怎么行?不行!不行!”我听了村长的话,害怕的不得了,连忙推辞。

“那你说谁合适呢?”村长见我不答应便反问我。

“王老师呗!技术、管理都比我强多了。您说呢?王老师。”

没等王杰老师开口,村长便接上了话:“我说晓华。王老师现在已经是奔六的人了,你还能让他我们场而东奔西走地操心吗?你怎么这么傻呀!”

无可奈何,我只好接受这个重任。因为我是村上的唯一一名高中生。

第二天的农社课堂上,村长把准备创办养鸡场的消息告诉大家,接着,村长打断了大家的争论,叹了一口气说:“大家都知道,咱们村是一个空壳村,而创办养鸡场第一个需要的就是资金。王老师为我们投资20000元,我建议大家都出点钱,我拿出5000元,你们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随意。

最后,当村长把凑集的5万元交给我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幅熟悉的画面:一个年轻的庄稼人,一只胳膊挟着麻袋包的被卷儿,站在街边靠墙的一个破棚底下,……这个人就是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为村里买稻种的梁生宝。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暗暗下决心,一定辜负村长的期望,不旷花大家的血汗钱。

养鸡场筹备开始了,王杰老师建议我们用一些村集体的树木,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资金。另外,我们又开拖拉机去县城购买竹竿、塑料纸等,自己亲自动手搭鸡棚。我把脸转向王杰老师。

阳春三月,我和村长出发了,到省城原种场购买良种鸡。虽然我们没有像梁生宝那样带自家做的馍,但也是能省则省,俩人的伙食费始终保持在30元内,不求吃好,吃饱就行。终于经过5天的奔波,运回了两万只京白8系商品蛋鸡.

养鸡场正式投产了,我出任场长,王杰老师任顾问,晓晴、王红、丁兰任技术员。我们几人昼夜不离场,像照看自家宝贝一样,来照看那一万只雏鸡的成长。

一天、两天,……简直是度日如年,我们一个个都瘦了。尤其是王杰老师,同我们一样吃住在鸡场里,怎么劝,他也不舍得搬出去,真是引起了大家的热烈争论……为了养鸡场的发展而呕心沥血啊!

终于,5个月过去了,鸡到了开产龄,我们才松了一口气。另我们惊喜的是:雏鸡成活率高达85%以上,比我们估计的高多了.

到1999年,村养鸡场总产值已达到800万元。王杰老师又建议创办大型养猪场,因为鸡粪是猪、鱼等经济动物的饲料。这样我们从养鸡场拿出资金400万,修建了大型猪圈2个,买回400头猪仔饲养。初步形成:鸡→猪→蛆→鸡的循环饲养模式。

到2001年底,我们村办企业产值达到了3000万元,在村办企业的援助下,食品加工、养鸡、养兔、养蚕等专业户达到几十家。根据外地经验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华夏兴农社和村民委员会研究决定:我们走就地取材,村建龙头,连接市场,带动百家,壮大集体,富裕农户,工农相互促进的村户相关联,产、供、销一体化的新路子。

到2002年,王新庄这个不足1000人的村子,工农业产值达到5000万元,人均5000元,在全乡、全县都居第一位。每年光节省饲料就达十几万元。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2003年4月25日,我们华夏兴农社临时社长因患胃癌,治疗不及时而逝世,享年63岁。

我们打电话给他的家人,他的儿子和夫人来了,痛哭了一场,根据王杰生前安排。我们把王杰葬在村东头他父母的坟旁,并且立下了一个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一幅对联:

大学教授,教千名万名学生搞农业。

临时社长,引千家万户农民奔小康。

墓碑的中间是六个大字:王杰同志之墓。

今年4月25日,正值王杰逝世10周年,我们华夏兴农社的全体社员都到他的墓前,怀念我们的临时社长。我作为现任社长,代表全体社员上前烧一把纸,默默地祈祷他的亡灵得到安宁,并且告诉他:您的愿望实现了,我们村已经被省政府誉为“小康村”,可惜您没有看到这一切。

作者简介

赵富强,男,1974年出生,小学教师,本科学历,曾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班主任之友》等报纸和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2016年原鄉書院月度优秀作品

原创优秀作品(2015年度)

原鄉書院总目录


名家专辑快捷阅读,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