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赏梅迎春
赏梅迎春
钟山古有梅花坞,今日梅山成胜地。每逢紫金山东麓万株梅花盛开的时节,“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 便隆重的拉开了帷幕。喜欢赏梅的南京市民,一代接代传承着这美好的民俗,都纷纷相约于梅花山,去观赏“天下第一梅山”,那万株梅花争竞相争妍,姹紫嫣红、美妙绝伦的胜境美色。
南京市民之所以对梅花山情有独钟,除了他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外,更重要的是她作为四大梅园之首,拥有着全世界发现和种植的三百多种梅花中,她便占据了二百多种,有得堪称为梅中极品;尤其是那三百多株的百岁“老梅仙”,以及那四十一盆古梅桩盆景,更是引人人胜;更有甚者,那已有四百多高龄,来自明代“梅王”与“梅后”的镇园之宝,更让众多的南京市民纷至沓来,以领略“老梅花,少牡丹” 那番美不胜收的神韵与精彩。
梅花山梅花绽放在春的到来,那绵绵的春雨滋润,便是焕发她勃勃生机的甘甜乳汁。每当到了二、三月间的时候,那十一种梅群、千亩梅园、万株梅树,便开始呈现出白色、红色、绿色、粉色、黄色等含苞待放的花蕾,渐渐把梅花山的群山遍野,渲染成五彩缤纷的花的世界。
每当到了这个季节,通往梅花山的各条路径,都被数以千计的各种车辆,堵塞在千米之外的路道上进退维谷;数以万计人潮蜂蛹而至,使得整个梅花山变成了人头拗动的海洋。
在梅花山整个园区内,若干景点间,万棕梅林里,都被如沙般的人海,填补的满满当当,这哪是在赏梅探春,却是在观看人潮的威威壮观的景象。
在“博爱阁”景点处,你要想同“梅王”古梅树亲蜜接触;你要想在“博爱阁”前留个影;你要想在“第一梅山” 碑文前细见端详,那堵得水泄不通的人墙,便是难以逾越的屏障。尽管行进艰难,但在此驻足的游客,最终都能如愿以偿。你看那无数的摄影爱好者,来回穿棱于“博爱阁”、“梅王”古树和“第一梅山” 碑文间,操持着手中的长枪短炮,不停地抓拍着自己称心的场景和图片资料;携家带口的家庭组合和亲友的组合,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亮出自拍,满广场空间摆动的满是拉杆扶作的手机,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有一对领着孩子的青年夫妻,也嗨上了一把。他们把单反相机架在固定好的三角架上,把快门放在自拍档上,紧接一家团在一起,摆好造型,齐声喊着“茄子”的声调,便把美美的一张全家福收入镜南像的记录之中。
在园区北侧的水池中,有一尊体态娇妍的梅花仙子白石雕像,最能吸引众多游客的眼球,他们把水池四周围堵的水泄不通,都想一睹梅花仙子的尊容,了解那段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隋朝书生赵师雄游广东罗浮山,日暮偶入梅林,见一美女罗衣,言语清丽,芳香袭人,遂与之共入酒肆,师雄入兴,酒酣而醉。东方既白,美人不知去向,师雄醒后卧于一株大树下,恍然而悟,美人乃梅花仙子之化身。过往的游客竞相在梅花仙子雕像前拍照留影,以祈求梅花仙子能给自己带来一生好运。
在园区东侧,邻近水泥花廊架的小丘上,筑有一座白石圆亭,名放鹤亭。而修建此亭,源于北宋的林逋隐居杭州的弧山,植梅放鹤,并以梅妻鹤子的一则典故。每到赏梅的季节,众多的南京市民都到放鹤亭。
水池边,在仰慕林逋雕像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寻求他爱梅、惜梅的不朽的传世精神。另一方面,游客们行于曲折小径,赏苍劲古拙清代老梅、吟咏梅石刻诗词,更能把探梅迎春的清心雅趣提高至高尚的品味。
在园区东北侧小丘上,建有“傲雪”、“报春”对角连体的双亭之间,挤满了人山人海的人群,他们是在聆听一位退休的园艺老学者,讲述梅花山的前世今生;讲述梅花的千娇百媚;讲述如何鉴赏梅花的品质与尊贵。当一位专程从山东赶到南京梅花山赏梅的游客,向老学者提问到什么叫“别角晚水”时,他挠有兴趣地解释起来:历年来,南京梅花山便种植了大量的梅花珍贵品种。如猩猩红、骨里红、照水、宫粉、跳枝、千叶红、长枝、胭脂、玉蝶、送春等,唯有举国独树一株的“别角晚水” 珍奇与华贵。
当老学者提及“别角晚水” 时,他的情绪显得特别的激昂,讲解的更加绘声绘色:“别角晚水” 花开在二、三月交期时最为鼎盛,色呈玫红、浅碗状、花瓣层层叠叠,多达四十五瓣,内有碎瓣婆娑飞舞,十分漂亮。然而,让人百思其解是因其开放时常有花瓣开得不完全周正,花瓣边缘常有凹陷,谐音称之为别角,加之花期较晚、花色水红、碎瓣流动等特有性状,经我老学长陈俊愉先生潜心调研而得名。“别角晚水” 花浓香、色艳丽、性优良、稀缺贵,无愧于梅花山“镇山之宝”的美誉!
老学者关于梅花精彩的解释,博得了全场游客一遍掌声与喝彩。因为他们从老学者对梅花博学的知识中,恍然间开始了解了梅、懂得了梅。他们知道赏梅与探梅,不能从表性上去看梅、喜梅,而更重要的是要知梅、悟梅,这样才能从赏梅的过程中,发掘出那梅弄三月的深厚底蕴。
此时此刻的梅花山,花正香、色正浓、质正艳,满山遍野的梅林,包容着数以万计的八方游客。那如潮水般涌动的人流、那撼天般的欢歌笑语,使整个梅花山都沉浸在花潮如海、人心鼎拂的和谐美妙世界里!
那一顶顶露营的帐篷,就相似一粒粒赤、橙、黄、绿、青、蓝、紫宝石,镶嵌于梅海之中,而习习生辉。围坐在每座帐篷的人们,都成了赏梅的圣洁信徒与使者,他们都在用心与梅对话,他们都在把梅紧紧地拥抱,而一刻都不想分离!
在那株粉红的梅树下,有一对热恋中青年,卿卿我我、缠绵菲侧、情深意长、如胶似膝,他俩是想美好的爱情留在梅树下,以梅为媒,情定梅园,来一张情侣手机的自拍照吧,把满山梅魂带入到永恒的天荒地盟誓契约中。
在那片黄梅林旁,一位年青的妈妈领着两个女孩,在兴高采烈地舞动起长长的彩绸,尽情的欢笑,尽情的玩弄,旨在把人间最真诚的母爱,借助梅花的魅力,向孩子纯净的心灵深处播洒。
在看那白梅树林的周围,拥簇着一大波摄影发烧友,他们操起长枪短炮,紧紧围绕在妆象如仙女下凡模样的模特身边,从不同的摄影角度,纷纷摁动着快门,试图竭力地想抓拍到似若梅仙花魂的精美作品。
靓丽的女孩们,她们对梅的感悟更胜一筹。她们在梅的面前,摆弄出千姿百态、扮演出风情万种,欲与梅魂相媲美,意想把梅花的那种高洁品质,深深溶汇进自己的骨子里。
在整个梅花山数以万计的赏梅的人海中,有一双双头发都鬓白的退休老夫妻,那蕴藏着学者气质的风度,最为引人注目。他俩一会儿从梅园东侧跑到西侧,又从梅园南侧走到北侧,而不知疲倦的把梅花山跑了一个遍,相似在寻找失落多年的“奇珍异品”,我们不得不为这对老人不懈的求索精神而感动。
然而,两位老人家宁人难以想象的举措,竟是为了寻觅那段失落于尘世,近半个世纪的青春过往。当年,南京两所高校,在梅花山联合举办梅花山赏梅迎春联谊会活动。他俩均是学生会主席,双方便有了接触的机会。就是这次不期而遇的邂逅,那甜蜜美好的种子,便在他俩的人生中,生根、开花、发芽!
当人到暮年后,他俩总对青春爱情萌发时,所失落和淡忘的那段珍贵的过往而纠结,直到今天,他俩带着满满的期望,重踏梅花山,重在梅香花艳中穿行。
在一遍红、白、黄颜色相间的梅林边,他们驻足冥冥的寻思着。老公不敢肯定的说:当年,好象就在这遍梅树下,咱俩开始谈起了梢梢话。老伴执意否定说:不对!我记得咱俩是顺着一株苍劲、古柏的老梅树边的一条小径,拾阶而下的。两位老人家思来想去,纠结不清。
是啊,年月流逝,苍桑巨变。如今的梅花山己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欲想重新找回失落的遗忘,怕是事与愿违了。两位老人家不知回想了多少时辰,最终欲然开朗、不约而同的大笑起来,那一刻不停地朗朗地笑语在梅林间四处迥荡:如烟过往的细节并不重要,而最重要是咱俩这一辈子的美好婚姻,是情系梅花山,意定梅花中!
梅花,在我国具有三千多年悠久的栽培历史,这也注定了南京梅花山的梅花,倍受数万计海内外踏青赏梅的游人推崇与青睐。每当早春时节的到来,那梅花山迎风傲雪万株梅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云蒸霞蔚。人们之所以喜爱梅花,是因为梅花具有其冷艳的芬芳和那清雅高洁的品质。
梅花给人们带来温馨、吉祥、幸福与美好,而有关梅花山梅花美好动人的故事,将永叙不尽。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也将与梅花为伴,续写出一章又一章的美妙动人的时代乐章。
梅山花魂漫天舞,不尽人间梅为伴,待到梅花烂漫时,怡神心悦莫闭置。梅花山赏梅迎春,将是人生中最惬意的时光。梅花山万宗百媚千娇的梅花,在向你张开美丽动人的笑脸!来吧,朋友!
作者简介
陈克平,江苏阜宁人, 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过知青、参过军,上过战场、带过兵,经过转业、下过岗。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常有作品在《空军报》《阜宁日报》《弯弯射阳河》《中国审计报》等媒体发表。
冬歌文苑∣有影响力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