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记老舍师四十八年前给我写的序文

老舍先生是我最尊敬的大学时代老师之一,我直接听过他给我们讲的《小说作法》与《欧洲通史》两门课。那是一九三五年的暑后,他从济南齐鲁大学转到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来任教了。大概由于同后来的校长意见不合的缘故,一年后他就离开了山大,但仍住在青岛,专门从事创作。记得,《牛天赐传》《月牙儿》《骆驼祥子》等作品,就在那时期或略前略后完成;因为无论当他在山大任教时或离开山大寓青时,我常听到他谈起这些作品的完成或构思情况。我是“山大文学会”的负责人,爱好写作,又应约为天津《益世报》遥编了一个《益世小品》周刊,同他的接触比一般同学特别多些。我原只是《益世报》副刊《语林》的普通投稿者,想得点稿费(千字一元五角)来维持学费,因为写得较多,编者吴云心先生自愿每周腾出一天的《语林》地位(半版)让我编了这个周刊,专登小品文。当时正是小品文倡作成风的年代,无疑报社是想借我作为学生之便,来争取当时在山大任教的老舍、洪深、赵少侯,以及与山大有密切关系的吴伯箫、臧克家等校友给它写稿争光的。我们“文学会”开会讨论时,老舍师来参加过几次,也曾到他家里举行过。他果然为《益世小品》写了文章。每次去看他,总非常热情、坦率,正在写作时也立即站起来,拉手,问又在写些什么,读些什么,想些什么。问得我很不好意思,因为我并未做到他经常指导我们的这些,必须多读、多想、多写。记得曾两次送去短稿请他提些修改意见,他看后除了鼓励我应有不怕失败的勇气,接着就用手指出稿中不少看法偏激、肤浅以及表达不充分和无力的地方。一方面使我如坐针毡,同时也从深心里涌起对他的无限感激。因为我当时才在大学二年级,已经发表了不少东西,还正为一个大报编周刊,不知天高地厚,倒真已有点少不更事者的飘飘然了。他这些话,既严肃又亲切,既原则又具体,至今仍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我把为各报刊写的小品、散文结为一集,题名“芭蕉集”,有人愿为介绍到上海一家出版公司去出版,青年无知,当然很高兴,编成后便请老舍师和当时寓青的王统照先生分别作序。承蒙两位都一口答应,并且很快就交给我了。我分别留了个抄件,便把书稿寄出。这大概是一九三六年的事。书并未出成,内容原不高明,加上日寇侵略日急,终至爆发了抗战,最后连书稿都不知去向,杳无下落了。抗战八年,我辗转西南各省,每次轻装必然先丢掉所存书刊信件即所谓不能解决饥寒问题的东西,两篇序文的抄件在我一九四○年抵达粤北坪石时发现已只剩下统照先生的一篇,还是由于夹在一本爱读的书里才得以偶然保存下来的,老舍师的一篇,至今仍未发现,我早认为已经没法再看到的了。回想老舍师当年在青岛时对我的热情指导,回想他后来在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日常工作时我们还多次晤面他对我的关切与鼓励,对这篇序文的遗失,我一直感到无限的怅惘。因为我约略记得,他在这篇虽然不长的序文里,是还对我说过值得永远记住的教言的。

再也没有料想到,通过《人民日报》今年七月二十五日第八版对《老舍文艺评论集》(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的介绍,竟使我看到了他这篇序文中的一些原话。佳木同志介绍文章中涉及这篇序文的部分是这样写的:

一九三五年,他在给徐中玉的散文集《芭蕉集》写的序言里有:“写吧,什么都要写!只有写出来才能明白什么叫创作。青年人不会害怕,也不要害怕;勇气产生力量,经验自然带来技巧,莫失去青春,努力要在今日。”字里行间,表现作者对青年的关切。

这张《人民日报》还是前天才到我手里的,因为七月二十五日那天我正还在从桂林去昆明的火车里,外出时期常常会连续几天看不到报纸,因此竟还不知此事。有个青年朋友来信问我,介绍中说的是否即为我的事情,当他知道即为我的事情后就把报纸赶快给我寄来了。这位青年朋友的好意令我十分感动,因为通过这篇原序,就能把老舍师通过对我个人的这本并未出成的小书所表达的美意,传达给今天的广大青年作者同志们了。老舍师对青年的关切,决不只是对我一个人的,也是对所有与我当时类似的青年作者的。他对我当时这番言简意赅,语重心长的指导,我认为对今天的广大青年作者同志们同样有用。序文写于四十八年以前,今天我都已经六十九岁了。积四十八年之经验,我多少知道了“勇气产生力量”这句话的精理。我觉得这句话不仅对青年人从事文学工作是精理,对青年们从事任何工作,包括做一辈子人,都是精理。

“青年人不会害怕”,应该这样,“初生之犊不畏虎”嘛!青年而就畏首畏尾,这也怕,那也怕,没有一点闯劲,还象什么青年。古往今来已经产生了那么多的名篇巨著,真是高峰插云,难免有人会发“观止”之叹。但这是老站在平地上、比较低矮处的看法,如果站得很高,更高一些,就象今天坐在大型客机上,从万米高空看下来,不是群山尽在自己的脚下,所谓插云的高峰,渺小得可以不入眼底吗?“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如能想到这一些,我看即使在名家、权威前面,也就不会害怕。谦虚、自知之明、老老实实向先贤、前辈恭敬学习,当小学生,自然完全应该,也必须如此,但这绝不等于害怕。需要害怕的是自己缺乏远大目标、高尚品德、坚毅意志。当然,条件太差、遭遇坎坷、挫折频频,有时难免又会害怕起来,这时老舍师的下一句“也不要害怕”,就值得我们深思,可以从中汲取激励了。不妨一想,文学史上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直到鲁迅这些大家,他们哪一位是从一帆风顺中生活过来的?如果他们在艰难困苦甚至奇耻大辱面前,害怕了,后退了,还能成其为千古不朽的文学大家吗?

的确,“勇气能产生力量”。老是害怕,就象瘫倒了的一般,没有活动,毫无锻炼,哪会产生出力量来呢?没有勇气,包括面对挫折的勇气,那是会连写作练习、投稿都不敢的。对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作者来说,没有这点勇气就是自己拆断了原来很想走上的道路,这条道路如果你有勇气的话也许正是大可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的道路。当然,要求的决不是蛮勇、傻勇、主观乱来的冲撞。它必须建立在崇高理想、丰富知识、刻苦战斗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生活真实、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所有这些,在道理上大概已无人反对,可是作为一个文学作者,要做到这样子,很容易吗?不。你真要这样写,就得面对还存在的不少问题、“关系网”,就会有不少好心的人来劝告你别这样,还可能有人来阻挡、吓唬你,甚至会有打击报复和“小鞋”在等待你。实事求是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要对生活有深入的洞察,必不可少的还得有很大的勇气。不消说现在的形势比之过去已好得远了,可是没有这种勇气看来仍还不行。过去常说搞理论的要有理论勇气,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不为成说所限,而为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难道搞创作的不是同样地非常需要?无论是理论还是创作,三中全会以来凡是在广大读者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拨乱反正大计的,莫不由于理论工作者和作家有了这种勇气,这种同志中,青年人占的比例不少,是着实可敬可喜的。正是这种建立在大智上的大勇,既增长了青年同志自己的力量,也加强了我们整个社会、整个革命事业的力量。

重温四十八年前老舍师给我写下的这几句话,结合我自己近五十年的生活经验,不能不使我越发感到他这些话的深刻和有力。真值得把他的这几句话永远铭刻在自己的深心里。同时感到只让我自己或很少青年同志知道,不能一道听见他这些无比有益的指导,是万分可惜的。

我确实还不知道这本书的编者同志是从哪里找到了老舍师的这篇序文的。是不是我曾把它在《益世小品》里发表过?还是老舍师自己也曾留下过底稿?我真是太高兴了,让我还是象当年一样,照着老舍师的指引,努力鼓起勇气,以余年来为人民多做一些工作罢。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八日上海

(0)

相关推荐

  •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叫知青

    是一种什么情结 叫我们四十八年难相忘 令我们心更真.情更浓 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四十八年前青春似火英姿飒爽 奔赴广阔天地奋力远航 同吃一锅饭同饮一井水 集体户里兄弟姐妹感受坚强 在农活中摸爬滚打 读懂 ...

  • 台湾省造·民国四十八年壹圆银币

    台湾省造·民国四十八年壹圆银币 台湾省造·民国四十八年壹圆银币 pingpu

  • 汝阳一高七五届毕业生书画展

    翰墨飘香,丹青溢彩.以书画展联谊四十八年的重逢,使我们唤起难忘的1973年.恢复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后,迎来了第一届考试选拔出的高中生.我们260余位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青年人,就在那年的春节后,从 ...

  • 任少东 | 悼胡文彬先生

    胡文彬先生驾鹤西去,不胜感慨唏嘘!相交相知三十八年,先生为著名红学大家,却视我为挚友,可以说心里话的人,不料今日撒手人寰,红学界又失去一位重量级的前辈!我也失去了一位挚友!不觉心绪万千,匆匆草拟七律一 ...

  • “大学语文之父”105岁徐中玉养生秘诀:3样做“好”,健康不老

    健康快乐,就是养生第一妙法. 1 老子在<道德经>里有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句话,说出了宇宙的玄机,自然的奥秘. 素有"大学语文之父"称号的徐中玉先生,深谙其理,结 ...

  • 国学大师论大学国文(10)继往开来徐中玉

    我编<民国大一国文资料研究>,编到最后一位,就是徐中玉先生.1948年,徐中玉在<国文月刊>上发表<国文教学五论>,其中第四论是<关于大学一年级国文>. ...

  • 徐中玉:关于大学一年级国文

    徐中玉1948年发表的<关于大学一年级国文>,是民国大学国文的重要文献.他是民国大学国文最后一位研究者,三十年后又成为大陆高校重开大学语文课的倡导者,并在其后四十年里成为大学语文的领军人物 ...

  • 大学语文教师怀念徐中玉先生

    (在徐中玉先生追思会上的讲话) (注:高教社太原会议安排了"徐中玉先生及其大学语文教育思想追思座谈"环节,我也有幸忝列受邀嘉宾.) 刚才我们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的程华平秘书长回顾了他 ...

  • 徐中玉对我说,学者实质上都是“自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进过高校大门

    他们不只来过这个世界,还用卓越的文字影响了这个世界,因此,他们即便离开了,还是与这个世界同在.希望通过<似是故人来>栏目,告诉读者我与他们交往中的点滴故事,同时,我也能借此再次与他们相遇, ...

  • 弘道以文,百年的漫长而执着——“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的徐中玉先生

    徐中玉先生(1915年2月15日-2019年6月25日),江苏江阴人.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语文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作家协会第五届主席,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 ...

  • “健行者”徐中玉:编写《大学语文》讲好文学精品

    作家.文艺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徐中玉2019年6月25日凌晨3点35分在沪逝世,享年105岁. 徐中玉生于1915年2月15日 ,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少时就读于华士积谷仓小学.杨舍 ...

  • 徐中玉教授逝世

    本报上海6月25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6月25日凌晨3时35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

  • 徐中玉《大学语文》2018第11版与2001增訂版對比二則

    徐中玉<大学语文> 2018第11版与2001增訂版 篇章重合概況 2018第11版 主題 2001增訂版 主題 文章內容 齊桓晉文之事 仁者愛人 先秦諸子語錄(二) 爲政·愛國 部分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