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言15句,感受儒家智慧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第一》

简评:做学问不是读死书,只有学以致用,把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第一》

简评:君子乐天知命,本分做人,心底无私,问心无愧,即使不被别人理解,心中也不会有怨恨。

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第一》

简评:凡是察言观色、花言巧语,喜欢取悦他人的人,一般都缺乏仁爱之心。

4、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简评:现在很多人认为,能够赡养父母,就算是尽孝了。但即使是犬马,也有人喂养,如果对父母的态度不恭敬,那和喂养犬马还有什么区别呢?

5、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第二》

简评:子贡问老师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先做后说,自己做到了,别人自然随从,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6、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论语.为政第二》

简评:不是自己的祖宗,却去故作虔诚地祭拜,这是谄媚奉迎的行为。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第四》

简评:嘴里说着要修道做学问,却以衣服饮食不好而感到耻辱,这种人心口不一,不足以和他谈论学问方面的事情。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简评:父母在世之时,不要到处乱跑,以免让父母担心。如果有正经事要做,那离开之前,一定要向父母交代清楚,把家里的事情安顿好,做到后顾无忧才行。

9、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第四》

简评:古人之所以言语缓慢,不急着说话,是因为担心自己说了而做不到,给自己带来耻辱。

10、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第六》

简评:要想得智,就要效法水,要想得仁,就要效法山;效法水,所以要动,效法山,所以要动;人一运动就容易快乐,人一安静就容易长寿。

11、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也。”——《论语.述而第七》

简评:孔子教学,有教无类,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国家民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成为他的学生,所以他是不收学费的。一束牛肉干,只是比喻,意思是说凡是拜师的人,只要拿一点见面礼,他都不会拒绝。

12、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第八》

简评:周公是圣人,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那样完美,如果有骄傲和吝啬这两个毛病,其余方面就不必看了。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第十三》

简评:自身行为端正,不用施号发令,别人也会顺从;自身行为不端,即使强下命令,别人也不会服从。

1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十三》

简评:君子与人相交,即使意见不同、观点不同,也能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小人与人相交,表面随声附和,追求一致,但暗地里勾心斗角,面和心不和。

15、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第十四》

简评:古人做学问,是为了修为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学识;现在人做学问,是为了拿文凭、拿证件,是学给别人看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