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好不好从脸就能看出来!艾灸这几个穴位你好她也好!
肾功能不可逆转,能正常生活对于严重肾病者来说是一种奢侈。一直以来,肾病作为一常见的疾病,任何人都可能被它“缠身”。据统计,我国肾病发病率为10~13%,全国约有1亿名患者。想摆脱肾病,养肾、护肾是重中之重,及时了解自己的肾脏情况是前提。
看脸就知道你的肾好不好!
肾脏,相当于身体的“净水器”,将没有用的代谢废物排出去,调节身体的水盐平衡,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当肾脏出现问题时,身体也会作出一些暗示。
注意,腰酸背痛不一定是肾不好,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来判断。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脸上出现异样,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一方面,肾不好会使肾脏的排水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钠水潴留,便会出现眼睛浮肿,甚至是身体的四肢浮肿。
另一方面,可能是与蛋白的排出过多有关,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进到身体组织的间隙或体腔,令到我们的眼睛或四肢有水肿的症状。
排除黑色素、年龄等生理性的原因,中医认为脸色发黑是肾虚、肾亏表现。出现肾精亏虚是因肾水不足,导致身体的火气旺盛。故肾虚的人看起来皮肤失去光泽、暗淡粗糙、发黑,更严重至肾亏者,还会出现黑眼圈、中年痤疮、早衰眼袋等,也表示肾病已经进入晚期。
爱吃辛辣、刺激性等油腻食物,往往会引起肾、脾不适,也会出现肾虚症状。不健康饮食导致肾脏无法正常代谢,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就反映在脸上。若鼻头长久发红,还伴随着痘痘、暗疮,那就是肾虚、上火了。不戒掉饮食的坏习惯,肾自然也不好。
在中医看来,肝肾阴虚导致血虚肤燥或血热夹湿,从而导致皮肤瘙痒。一旦尿毒素难从尿液中排出,便会转移到皮肤上排泄,刺激皮肤,并出现瘙痒。不过皮肤出现瘙痒,还可能有其他原因,如果久久不痊愈的话,建议到医院的皮肤科做详细检查。
艾灸是补肾的最好方法!
灸法是针灸学治法的一种,艾灸对寒、热、虚、实诸证均有一定效果,其机理归根结底在于艾灸通利经络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灸法是补肾的最强法,它无毒副作用,直接作用于人的肾部腧穴,效果甚至达到立竿见影。
艾灸哪些穴位补肾最明显?
1.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中指。功效:健脾益胃、补益气血。
主治: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疲劳、早衰。张杲的《医说》强调“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指反复灸足三里,可起到保健作用。
2.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温肾健脾、祛湿利水、调经止痛。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
3.神阙: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功效:温阳益气、补肾健脾。
主治:脾肾阳虚,症见畏寒肢冷、面色淡白、神疲乏力、泄泻甚至下利清谷,及命门火衰导致的阳痿、早泄、遗精等。
4.关元: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
功效:温肾健脾、补益固脱、散寒止痛、调经养血、保健延年。
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5.气海: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功效: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
主治:凡身体衰弱、阴阳两虚、营卫不调、下元虚惫、陈寒痼冷、体弱羸瘦、四肢逆冷、脾胃虚弱、精血亏损、五劳七伤、诸般虚损等。
注意:阴虚者慎用,孕妇禁用。一般在春季灸气海,《内经》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气海为生气之海,此时灸之,应其春生之时序,以助升发之气,逐陈阴,奠下元之基,以适夏令之长也。
6.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肚脐平行。
功效:肾,肾脏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故名。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乱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配伍:配太溪、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
7.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
功效: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主治: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