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飞巷波斯大胜胡同&霞飞路简史
海纳百川的魔都有(霞飞)巷、(波斯)胡同(大胜)胡同和林林总总的新旧里弄,用万国建筑博览形容恰到好处。
如果我和你相约在淮海路、成都路的巷子口见面,你一定会说我是乡下人。道理很简单里中的道路,南方称里弄北方称胡同,巷子只会出现在农耕社会。好玩的是新式里弄霞飞巷,却偏偏隐没在霞飞路上巴黎电影院后面,就是住在卢湾的人也鲜有所闻。
知道霞飞路的人很多,知道淮海电影院的人不少,成都路上瘦西湖饭店对面的霞飞坊,也许被太多的故事所淹没知道的人并不多。
霞飞巷:
成都南路99弄霞飞巷,建于1912年。8幢三层楼四间二厢式为主,煤气、抽水马桶的新式里弄,现在改名淮海巷。
门坊装饰有传统双狮绣球、绸带等典型居民石库门建筑。狮子造型为民国初年作品,呈现出既凶猛又可爱的形象,雕塑造型生动体形不大,模样惹人喜爱。
狮首造型疑似西方雄狮的风格。当年从淮海电影院边门出来,霞飞巷对面的双档是一定要吃的,原因无非是便宜又好吃。三开间门面没有多少深度,店堂里摆了几张台子。
经典的“双档”“油豆腐细粉”是它的招牌。数过电线杆轧过朋友的男女,淮海电影院散场后的享受是必需的。
小店的绝招是粉丝要现泡的,泡好的细粉倒在淘箩里沥水。粢饭糕用模板压好后搬到店堂白铁皮台板上,一块块的切开来。十几只蓝边碗,摊在白铁皮子台上。甜浆摆糖、咸浆摆葱花油条榨菜虾皮,排队之际最大的愿望也就是店小二是认识的人而已。
图2阳台为水泥和铁艺的结合,工艺繁琐不多见。(感谢照片提供者洁儿格格)
坊间最津津乐道最有争议的话题,莫过于大胜胡同,当年给小区取名的传说可称奇葩。导游版本传说:
七百多年前元人抄袭汉朝的25户为一个弄里的称呼,在北京用自己的语言叫胡同。
华山路229—293号始建于1912年。其间一期、二期、经过24年N期的建设于1936年全部完成。大型里弄住宅群,三层朝南向砖木结构116幢另有汽车间21间。外墙为拉毛饰面,窗口等部分镶拼。
263弄弄堂到底是一幢英国古典式花园住宅,原系北京神父德拉蒙德的住宅。
大胜胡同投资商之一、建筑设计者——神父德拉蒙德,是北京来的天主教神父,故标新立异取名为大胜胡同。
德拉德蒙神父用“胡同”命名弄堂,住宅没有北京四合院的风格。他接受了石库门的影响,又揉进了巴洛克的特点“歪打正着”地造出了一条典型海派的新式里弄。
杨振宁曾在大胜胡同居住过。当年杨父住进了距离大胜胡同约100米的华山医院,母亲端着煮好的鸡汤肉汤水果和日常用品,穿过马路到乌鲁木齐中路华山路口去探望老伴。胡同到医院没有公交车,人们会看到提着重物的老人家常常会到弄堂口,叫上一辆三轮车去医院。
事实是:
任何一年出版的地图都没有大胜胡同这四个字,它是又一个拷贝走样的传说。
大房子原来的主人是英国大律师德莱蒙德(丹文)。
1924年DV去世后,太太将庄园及周边的土地买给了教会普爱堂。
天主教圣母圣心会神甫以比利时籍居多。堂口俗称帐房,最初设在法租界霞飞路622弄7号。
1928年迁入海格路241弄(大胜胡同)7号。普爱堂的房产很多,淮海坊、茂名南路163弄、大胜胡同、克莱门公寓、亚尔培公寓等。
图片为证,先有红砖德莱蒙德花园后有里弄住宅。这也是我一再强调红砖两个字,因为它是很好的年代划分。
目测大屋周边的汪洋之处就是后来的弄堂。
上海近万弄堂中,叫“胡同”的仅10处左右。
大胜胡同拍完微博上传后,我说想拍白头礼拜堂。承蒙随意老师的指点,按图索骥找到了波斯胡同,可惜年代久远,再年老的居民也回忆不起红头一族或白头一族了。
波斯胡同不大,可能是违章建筑的原因,现在能看到的也就是2~3米宽,100米左右见底的弄堂了。
讲到了波斯胡同,肯定牵涉到波斯人。除了黑种人,黄种人的出处有待考证,白种人几乎以雅利安人开始。
以前雅利安人是一个部落联盟。
公元前3000年黑海沿岸的一支,从俄罗斯南部进入小亚细亚,与当地原住民杂居、融合后被称为卢维人、帕来人、赫梯人、吕底亚人;同一时期,一支进入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为斯拉夫人的前身;接着陆续分批进入希腊,被称为希腊人;又一支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今天的意大利一带,被称为拉丁人;一支向西和北两个方向迁移,形成了西欧和中欧的塞尔特人和北欧的日耳曼人;一支早期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称为胡里特人和加喜特人;后期进入伊朗高原的建立了米底王国和波斯帝国,被称为米底人和波斯人;最后一支越过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来到印度河流域。
波斯人是指以波斯语作母语的人们,词意为超族群。公元前550年,古波斯人在伊朗同化当地人,直至伊朗伊斯兰化后波斯一词终结。
印度为第三大伊斯兰教国家。其他宗教包括基督教、锡克教、耆那教、佛教和祆教。锡克教为红头,祆教(拜火教)为白头。
至于伊朗人,印度人,早些年上海当地的居民是很难区分的,只能以红头,白头或波斯人称呼,言语间无任何恶意。
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一批原英国殖民地印度人也跟着来到上海定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为“红头阿三”的锡克族人。他们主要从事的是巡捕和门卫的工作,但是还有一批现在鲜为人知的印度人也来到了上海,他们就是印度的“巴斯人”Parsi或Parsee,移民到印度的波斯人的后裔,故又自称为“波斯人”。
和锡克族不同的是,这批“波斯人”在上海主要从事贸易和房地产。属于比较富裕的阶层,19世纪曾经占来华外商的三分之一。
现今“波斯胡同”以及后面的“清和坊”地皮就是属于这批“波斯人”开的白头洋行的产业。而这批“波斯人”当年就是居住在波斯胡同和它的周边地区。
波斯人信琐罗亚斯德教的独特宗教,中国人称之为“祆(xian)教”。因为崇拜与火有关,所以又俗称为“拜火教”。
当年在上海的这批“波斯人”就在今天的福州路539号的地皮上,也就是在波斯胡同隔壁,建造了一座波斯教堂。
波斯祆教徒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头上缠着白色的头巾,所以该教堂又被称为“白头礼拜堂”,49年后随着这些印度的波斯祆教徒的离开,教堂也就被改作它用了。
波斯胡同不大,也就是宽3米。长不到70米,拐两个弯就能到底。胡同两边有一些2-3层楼的砖木结构的民居,显得非常杂乱,已经看不出当年的风貌了。只有个别楼房墙上的一些外饰,还能稀依传递出,当年这条胡同的异域风采。
通过这条波斯胡同的大概,或许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到当年上海多元文化的痕迹。
福州路还有一条“新民胡同”,就是今天的福州路614弄,后来叫“同兴里”,原来也是印度波斯人的居住地。
白头礼拜堂原址后来先后成为“上海中立升降机厂”和“黄浦豆制品厂”的厂房。90年教堂被拆除,现今在原址上建造的是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PS:《霞飞路简史》
霞飞路霞飞巷交汇的道路(由东向西):
敏体尼荫路/西藏南路、葛罗路/嵩山路、吕班路/重庆南路、华龙路/雁荡路、贝谛鏖路/成都南路、马斯南路/思南路、圣母院路/瑞金一路、金神父路/瑞金二路、迈尔西爱路/茂名南路、亚尔培路/陕西南路、杜美路等。
淮海路初筑时(西江路、宝昌路)均为泥石路面,后来陆续铺设块石。
1902年,遍栽从法国引进的悬铃木树作为行道树,上海人习称法国梧桐。
1906年西江路、宝昌路统称宝昌路。旧法租界有以人名为路名的习惯,宝昌为公董局人物连任15届董事,其中任总董5届。
1908年,开始行驶2路有轨电车,这路电车通行整整60年,到1968年才停驶。20年代,淮海路改建为柏油路面。
1915年,宝昌路更名霞飞路,以法国名将霞飞命名。
1926、1927年,无轨电车、公共汽车相继开通30年代,改建水泥路面。
50年代以后,屡加修建提高路面,加大排水功能。
1943年更名泰山路。
1945年更名林森路,纪念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以西藏路为界,分别称林森东路、林森中路。
1950年更名淮海路,西藏路以东部分称淮海东路,以西至华山路部分称淮海中路。淮海路自东而西相继筑成的。东路先筑中路次之,西路最后。
淮海西路东起华山路,西迄凯旋路,始筑于1925年,系公董局越界所筑。原名乔敦路(Jordan Road),以英国驻华公使名命名。1933年改名庐山路,1945年更名林森西路,1950年更名淮海西路。
1960年,开通26路无轨电车(今126路前身)。
1992年,营建地铁工程,开膛破肚地下管线全面重铺。
沿路近代建筑:
197号,宝昌路消防站
235号,霞飞路巡捕房
358弄,尚贤坊
375号,法租界公董局
449-479号,培恩公寓培文公寓
468-494号,康绥公寓
481号,永业大楼
538-544号,飞龙公寓
567弄,渔阳里
584弄,飞霞别墅
622弄,泰山公寓
816弄,国泰公寓
870号,国泰大戏院
927弄,霞飞坊
1082号,东湖宾馆七号楼
1110号,东湖宾馆
1131号,席宅
1154-1170号,亨利公寓
1202号,盖司康公寓
1204~1218号,淮海公寓二号楼
1209号,爱滋拉住宅
1273弄,新康花园
1285弄1-77号,沙发花园
1300~1326号,恩派亚大厦
1350弄,愉园公寓
1431号,法国总领事馆
1469号,美国总领事馆
1487弄,上海新村
15l7号,盛宣怀住宅
1554-1568号,林肯公寓
1610弄逸村
1634号科技情报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1670弄1-32号,中南新村
1706号,吴兴公寓
1836-1858号,诺曼底大楼
1843号,宋庆龄故居
2068号,登云公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