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章法之收放(一)很多朋友在写诗的时候...
律诗章法之收放(一)
很多朋友在写诗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写眼前,把眼睛放在一个很局限的空间里,这样的读起来总是让来感觉到拘谨。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章法有的叫它空间安排,有的叫他收放,不管是哪个,总之说是一回事,空间安排是通过收放来实现的。
我们在这里叫它收放,因为这个称呼更具体一些。
首先来明确概念,什么是收放。
收和放是两个方向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家用这两个字组词,就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放离自己越来越远,如放风筝,随着风筝飞上天空这个过程,风筝离自己越来越远。
收离自己越来越近,如钓鱼,有鱼上钩,会把鱼竿收回,这个过程鱼会离自己越来越近。
从举例看,相信大家会对收放有了一点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收放在律诗中的具体应用。
收放在律诗中的应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各分句中,二是在韵字中。
下面就结合具体诗例来说明这点: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海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们上节课讲过,这首诗是李白初次 出蜀之作,一分句里,首先写了渡远,渡肯定是水路,不管是陆或者空没有用渡来表示的。
远当然是蜀地,相对于眼前的荆门来说都是远的。
在这个分句里我们看到的就是从远(蜀地)到近(荆门),从蜀地到荆门,又是通过渡来连接在一起的。
再看二分句,来从楚国游,这是对荆门的补充,远的蜀地,是作者的过去,荆门、楚国是当下,这就是从远到近的过度,是收的表现。
承句从山开始,从山到平野,视野范围是逐步开阔的,一个随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渐变。
后分句再从江写到大荒,便到了极远的地方。
这个分句是从近到远的,这就是放。
(山)尽是放的开始,因为没有山,到了平野视线才会开阔,放的目的是大荒,大荒是多远,这个距离用万里来说都不一定准确,总之就是很远。
这个大荒,虽然没有用远来说,但实际上比起句的“远”字要远的多。
下面我们把上章的收与放串起来。
从蜀地到荆门,时间上从过去到了现在,距离从远到近,是收的过程。
承句从眼前的山写起,到平野的开阔,到江入大荒,从眼前写到了一个更加遥远的地方,这就是放的体现。
我们在上节课讲主的时候说,从不能动到大范围活动是扩展扩张的的体现。今天讲了收放,从眼前写到了很远,这也是扩展扩张的休现。
下面再来看转句:月下飞天镜。
在承句的后分句,大荒已经很远了,可以说到了没法再远的地方了,再放显然不可能。月在天上,离我们的距离也是十分遥远的,天镜指月影,月影投在江面上,就是这句的内容。
通过这个天镜就把视线从大荒拉回到了眼前。
后分句:云生结海楼。
云依然在天上,海楼指象海市蜃楼一样的景,同样也从这里回到了地面上。
总体而言这句是从远及近的收的过程(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