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石双坑---平和双尖山中的古村落
做客石双坑---平和双尖山中的古村落
黄 武 疆
双尖山
官峰石双坑
石双坑,一个静谧、安宁的小山村。若没有附近的景区开发,谁都不会找到这里。
由于地处平和双尖山西面的深山老林中,道路弯曲而陡峭,前几年才打通四米宽的水泥路,使这个宁静的小山村第一次与外面世界亲密接触。
不过,村里的老人们还是喜欢这里原来的样子,没有汽车、摩托车噪杂的声音,不会有那些形形色色讲话叽里呱啦的陌生来客闯入村里走来走去弄得鸡飞狗叫......
村里的一位陈姓老者说:山高皇帝远,就是好!
双尖山航拍
从铜场岭远眺双尖山
石双坑面朝双尖山
修路功德榜
路边的野生单丛茶
炎夏某日,我等几位乡亲造访石双坑。
我用最道地、最纯粹的本地话与留守老人们聊聊家常往事,当然老人家也听不太懂普通话。
据了解,一百多人的石双坑村落以陈姓为主,还有数户黄姓。如果加上外迁乡亲,石双坑至少有两百多人。
石双坑陈氏属于芦溪派分支,其脉系:“江州义门”陈魁(汀州宁化石壁)---陈嵩(上杭县金丰里)---陈仲贤(芦溪开基祖)---陈存贵裔孙开基石双坑,与霞春、秀芦、漳汀、东槐的陈氏为同脉族亲。
为何当年有不少宗族隐居深山老林,这与那个时候的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即兵荒马乱、苛捐杂税、自然灾害所致,为逃避这些天灾人祸,族长或长辈带领族人躲入渺无人烟的荒山里繁衍生息,延续根脉。
耕耘数代之后逐渐形成村落,盖宗祠、修族谱,重伦序,考功名......
依山而建的石双坑半围楼
围楼内已无人居住
荒废的老房子
堆放柴薪
石双坑面朝双尖山,周围是霞寨林场的万亩生态林,原有的水稻梯田全部种上柚子了,仅留下一点地种菜。
年轻人、孩子们多到外面去了,这里没有学校。蜜柚那点收入都用在孩子读私立学校的费用上,没啥办法,留守老人陈大叔无奈地说。
有几间贴瓷砖闪闪发亮的钢筋水泥楼坐落在一片瓦房旁,显得尤为突兀,老陈介绍这是几位年轻人去外面做泥水匠“赚镭”回来建的,不过他还是觉得老祖先建的那座“楼仔坪(半围楼)”耐看。
老陈打开水缸舀了一瓢水烧开泡茶,他抓一把自制的茶说,“这个茶是野生的单丛,水是天然的山泉,村里家家户户都喝这样的茶,这样的水“。雄伟浑厚的双尖山脉泉眼丰富、水系发达,成为韩江支流(九峰溪、芦溪)、九龙江(花山溪)的源头。有位村民说,“这里不能再搞什么大开发了,听说后山的(五美村)要勘察开矿了,那就完了,如果挖到我们官峰地界,我们要坚决捍卫起来......”是啊!对家乡环境的关注,村民的想法是朴素而坚定的。
我跟村民们解释,政府是负责任的,国家绝不允许任何人随随便便挖矿破坏山体,更何况双尖山脉的官峰、五美、村东、坑内方圆数十平方公里是“平和之肾”、“两江(三溪)之源”,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保护好生态环境,一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夜幕降临,乡亲热情邀请共进晚餐,我们婉言谢绝,安静地离开石双坑。
那一壶“天然的山泉水冲泡野生的单丛茶”一直回甘到现在!
与环境和谐的土坯瓦房
村民们还是觉得老房子比钢筋水泥房耐看
“平和之肾”---双尖山脉的水
黄武疆 從事文創策劃、品牌設計、旅遊規劃、書畫創作多年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無疆文創旅遊規劃設計院
致力於
景區規劃設計、農莊設計運營
區域發展策略、政策資源對接
文旅項目招商、地方形象包裝
民俗活動策劃、鄉土文化保護
歡迎合作。郵箱:626456114@qq.com
长按关注“平和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