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庭的共同点:家里没有爱抱怨的人
全文1912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遇事喜欢抱怨。
下雨了抱怨天气,工作量大抱怨老板;抱怨孩子不够聪明、听话,抱怨伴侣不够勤快、体贴;看别人好像永远都那么幸福快乐,看自己的生活哪哪都不顺眼······
英国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有一段经典名言: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谢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谢,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心理学有一个理论叫作“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
抱怨所带来的的负能量,会遮蔽一个人积极看待事物的眼睛,情绪消极、容易暴躁,往往会把事情变得更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里没有爱抱怨的人。
抱怨,影响孩子的成长
父母爱抱怨,首先承受伤害的是弱小的孩子。
群里一位妈妈,曾分享过和孩子之间的一次对话。
晚上睡觉前,7岁的女儿突然问她:“妈妈,你还爱我吗?”
她一下被问愣住了:“爱你啊,怎么会这么问?”
孩子说:“可是我经常不听话,惹你生气,你和爸爸为了我,还要那么辛苦地上班······”
她听了十分震惊,怎么这么小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她想了很久,发现孩子说的,其实是她平时经常说的话。
有了孩子之后,她感觉自己情绪越来越差,经常因为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发脾气,朝孩子抱怨:
尽管孩子年龄小,不太懂事,但是对父母的情绪却很敏感,父母抱怨的话语,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心理健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经常抱怨,也会把这种负能量带给孩子,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消极的性格,甚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成同样喜欢抱怨的人。
抱怨,伤害婚姻
记得之前看过的一个故事:
飞机上,一对夫妻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妻子抱着孩子,丈夫在一边看书,这时,孩子饿了开始哭闹,妻子要给孩子冲奶粉,一时忙不过来。
沉浸在书中的丈夫没有注意到这些,妻子对丈夫说:
丈夫这才反应过来,没说什么,立刻把书合上,把孩子接了过来。
妻子这段看似简单的话,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却做不到: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方会更高效地接收到,问题也能更愉快地得以解决。
同样的情景,可能很多人会直接朝丈夫吼了起来:“你看不到孩子哭了啊!成天像个木头一样,什么都指望我!”
可想而知,接下去更容易发生争吵,两个人心中都很不快。
许多夫妻在遇到问题时,习惯相互指责、抱怨,发泄对对方的不满,于是问题被放大、矛盾被激化,两人之间距离越来越远。
著名心理学家路易斯·特曼在他的研究中,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
经营好夫妻关系,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现实生活的琐碎,两个人各自性格、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矛盾和不理解。
但是要想和平有效地解决问题,抱怨是最不可取的做法,他会让两人带上“有色眼镜”,只盯着对方的缺点,挑剔每一个行为。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两个人以一种合作的方式,齐心协力去解决问题,比如:
幸福的家庭,夫妻之间不会抱怨付出和得失多少,懂得和对方的缺点相处,和平地沟通,给彼此更多包容、欣赏和理解,用积极的态度经营婚姻。
抱怨,阻碍了个人的进步
美国备受推崇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在其著作《不抱怨的世界》里这样写到:
抱怨会上瘾,会成为自己不努力、不前进的借口。
当一个人习惯了抱怨,思维方式就越是消极,越是容易逃避现实、丧失斗志,缺少勇气和自信做出改变。
当然,人不是神,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是不可能的,偶尔小小地抱怨两句也正常,无伤大雅,只是不要沉迷于此,成为习惯。
孩子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就变得懂事;伴侣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就变得体贴;生活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就变得轻松。
幸福的生活,需要靠我们用实际行动,一步步地去创造;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一点点去解决。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抱怨深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用实际行动改变可以改变的,让自己不断进步;勇敢接受不能改变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这样,生活才会反馈给我们更多的幸运和美好。
点个【在看】,愿我们能戒掉抱怨,积极平和地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