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就了康熙青花的价值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
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产在清代也是首 屈 一 指的,如:大棒槌瓶、大香炉、万寿字大瓶、大盘口瓶,凤尾尊、花盆、大鱼缸、绣墩、大盖罐等,整体特点是古朴稳重,颇具阳刚之气的力度。尽管体积较大,有的高达 80 厘米,极少变形,器身接口不明显,反映了成型与修胎工艺的精进。器物外部轮廓线和转折处清晰、利落而有精神。风格硬朗,挺拔向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富有阳刚气势,制作很清楚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 创性,严谨大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方形器,如方盘、方碗、方棒槌瓶、方尊、方花盆等,比较而言,烧制方形器要比圆形器难得多,充分表现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的高超水平与制瓷技术的进步。
康熙青花对于青料的应用,同样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早期青料用的是国产浙料,釉色个别较灰暗,主要以灰蓝色为主。中期使用的是由云南生产的“珠明料”,虽然还是国产料,但“珠明料”的质量更高,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呈现出宝石蓝的颜色,不具有一丝烟火的气息。后期则是品种的增加,出现了浆胎青花、青花加紫及哥釉青花等等。
中期是康熙十九年至康熙四十年(1680-1701年),此时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有所提高,无论是从胎质、釉色、发色、装饰风格;还是从器型来讲,均有了长足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峰。著 名的康熙五彩青花,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康熙青花瓷器胎质坚硬细腻、釉面光洁莹亮、青花色泽青翠明快、画面层次清晰分明,被推为清代青花瓷器之冠。各色瓷器中,以青花瓷器上的故事画面最多,而且题材也非常广泛,如有 祈福求祥类的四美十六子图,反映文人士大夫气节、风尚的俞伯牙携琴访友、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鹅、周敦颐爱莲、太白醉酒、十八学士图以及《三国演义》中铜雀台比武、空城计等戏曲故事中的刀马人图等。挑选出部分精品,与您共享其中的典故。
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
康熙时期国富民强,瓷器大量出口外销,其大多数瓷器是销往欧洲各国,尤其是青花、五彩瓷器,深受欧洲人民的喜爱。到了光绪年间,正好赶上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其中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一些人进入中国后,开始大量搜寻康熙瓷器。这时候北京、天津的一些大古玩商人纷纷带着真品来到景德镇,开始大量仿制康熙瓷器。不管是为了保护康熙瓷器,还是为了用更多的“康熙瓷器”去贿赂外国人,在这种大环境下,光绪仿康熙瓷器大量出现在古玩市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