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一篇短文,语言凝练,见解深刻,更充满理趣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人衔玉而生、携香而行,但也有人是茕茕而立、踽踽独行。在红尘里走上一遭,仿佛亲自出演了一场话剧,时而热闹非凡,时而冷清孤寂,但最后总要大幕闭合,任凭台下的观者评述。
无论是寂寂无闻,还是轰轰烈烈,辉煌终究短暂,甚至充满虚伪和冲动,潮水退去才能看清更多的真相。世事变幻,无奇不有,既然有人喜欢荒诞离奇和璀璨夺目,就一定会有人追求中规中矩与低调从容。
而古圣先贤们也会对自己的一生做出规划,并极大地影响后人。下面分享王阳明的一篇短文,语言凝练,见解深刻,更充满理趣。
寄张世文
作者:王守仁
今时友朋美质不无,而有志者绝少;谓圣贤不复可冀,所视以为准的者,不过建功名炫耀一时,以骇愚夫俗子之观听。此身可以为尧舜,参天地,而自期若此,不亦可哀也乎?
故区区于友朋中,每以立志为说,亦知往往有厌其烦者。然卒不能舍是,而别有所先。诚以学不立志,如植木无根,生意将无从发端矣。自古及今,有志而无成者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有成者也。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进步思想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也是状元出身。阳明先生从小刻苦学习,他认为通过读书学习,可以获得良知,如果进一步按照良知行事,就能够成为圣人。
这是一篇赠别门人的书信,他在信中反复阐述自己的“立志”之说,认为立志是人生的首要任务,即使天赋美质之人,如不立志,也如木之无根,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先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虽然周围美质友朋很多,但“有志者绝少”。大家一方面都承认古代圣贤不可复制,另一方面又将“建功名”,当成一生志向和做人准则。
“美质”二字,本指姿容俊美,这里可以引申为具有成为圣人的潜质。先生认为某些人“此身可以为尧舜”,而且其精神能够在天地间遨游,可是他们眼光短浅,没有远大志向,只满足于“炫耀一时,以骇愚夫俗子之观听”,实在令人惋惜。
接下来作者又说明了现状,如果自己对周围的朋友提起立志之说,不仅很少有人感兴趣,而且还可能遭到讥笑。先生认为,即使大家对这个话题已经感到厌烦,但是他终究觉得,不能舍弃立志这个重要原则,而优先考虑其他问题。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又打了一个比方,“学不立志,如植木无根”,无论如何费时费力地培土、浇灌、修枝,人生也好像失去了生机的枯木。所以先生最后得出结论,堪当座右铭:世间会有立志而无成就者,却没有无志而能成功者。
王阳明从小立志,并以一生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志向,终于成为被无数人景仰的一代圣贤。他还在《传习录》中指出,立志之于学问,就好像良种之于耕种,意义非比寻常。他主张应该志存高远,绝不可以只在意愚夫俗子之观听,甚至只图炫耀一时。一个人若有尧舜之才,即当立尧舜之志,并要敢于攀登人生的最高境界。
王阳明的这封信洋洋洒洒,笔墨纵横,既具有批判性,又高瞻远瞩,读后令人深受启发。人生之所以经常走弯路,就是因为缺少信仰和志向。失败其实并不可怕,怕的是缺乏立足当下、循序渐进的精神,更需要懂得立志贵在专一,不可朝三暮四,最后一无所获。
一个人有了远大志向,并能积极饯行,就会胸襟宽广、海纳百川,也可处世和谐、进退自如。反之,一个人只图一时享受和安逸,心中没有宏伟的蓝图,就仿佛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短暂的辉煌,也似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