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葛根汤——口眼㖞斜,痉病,三叉神经痛,眩晕

57口眼㖞斜——毕明义医案

于某某,男,82岁,1983年3月25日诊。时值隆冬大寒,患者早晨醒后,右上眼睑及右口唇不自主地时时抽动。回家就早餐时,家人发现其右侧口角偏向左侧,右上眼睑下垂,与之问答,口齿不清,三日后来我处诊治。刻诊:右侧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睑裂扩大,鼻唇沟消失,右侧口角歪向左下方,右侧鼻孔缩小,同时右侧鼻翼变小,鼻准偏向左侧。苔薄白,脉浮紧。脉证合参,属中风口眼歪斜。治当解肌疏风散寒,疏葛根汤:葛根、麻黄、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去核)各10克。

以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温服200毫升,日服二次。嘱服药后用温热绵物敷右侧整个面部,以使局部汗出。1剂后,头痛项强鼻塞即除,言语较前清楚,口歪减其半。又继服1剂,痊愈。[四川中医1991,(5):43]《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案配合热敷法挺好,值得学习。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59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58口眼㖞斜——权依经医案

王某,男,25岁,皋兰县人,通渭县农机厂工人。1973年4月18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出差坐汽车时,由于汽车发生事故后致头部外伤而发生右侧口眼斜,左眼闭不住,左前额抬头纹消失,左口角漏口水,舌向右斜,左鼻唇沟消失,说话漏气、言语吐字不清。经当地医院以祛风方药治疗数月无效,遂来诊治。辨证为外伤致阳明经络受阻。方用葛根汤加桃仁、当归治疗:

葛根12克,桂枝6克,麻黄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白芍6克,大枣4枚,桃仁9克,当归9克。水煎分2次服。3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前额部开始出现皱纹,左眼闭合较前为好,面部自感较前柔和,继用上方。

三诊:患者服上方后,病情继续好转。服药30余剂,病告痊愈。患者闭眼自如,前额抬头纹恢复,口亦不渴,语言吐字清晰,吃饭喝水如常。停药观察数月,再未复发。(权依经,古方新用,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13)《经方临证集要》

59痉病——方承康医案

章某某,男性,74岁,本市服装四厂退休技师,1985年11月9日初诊。患者于同年7月底行“前列腺摘除术”后外感发热,经用中西药后寒热退,同时出现双下肢萎软酸痛,行走须人搀扶,双侧颈项牵强疼痛,在外院用中西药两月余,下肢症渐好转,颈项诸症却有增无减。症见,身体瘦癯,头项左倾,两侧颈项和后枕部僵硬麻木,牵强疼痛,转侧时疼痛益剧,头似不在脖子上,二便自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观前医处方多为羌防一类祛风湿止痛或夹通络养血之品,然患者颈项诸症实属仲圣所谓“强几几”也,其太阳经证已跃然眼前,遂处以《伤寒论》葛根汤原方:葛根40克,生麻黄10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30克,生甘草10克,生姜3克,大枣12枚。2剂。嘱药后稍加被覆以取小汗。

二诊:患者头颈已复端正,精神振奋,谓当日药后略有汗出,颈项部隐感热辣,诸症明显减轻,颈项大松,如失重负。次日药后并无汗出,颈项症豁然若失,转侧裕如,稍感头晕,病既愈,未再处方。一月后门诊遇之,谓一切良好。[江西中医药1989,(1):35~36]《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60三叉神经痛——祝谌予医案

杨某,男性,64岁,退休工人,门诊病历。1993年2月9日初诊。主诉:发作性右面剧痛3年,加重半月。3年前突发右面疼痛,放射至右额及右颊,伴面肌抽动,坐卧不宁,甚则洗脸、说话、咀嚼时亦痛不可忍,经某医院神经科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服痛可宁、去痛片等西药疼痛暂略缓解,但不能维持长久。半月来因气候寒冷,面痛持续发作,每日可达十几次。现症:右面剧痛,审及右额及耳前,呈刀割样或烧灼样痛,张口讲话及用力咀嚼时疼痛加剧,不能触摸,甚至面肌抽动,流泪流涎,因病而入睡不安,头晕脑胀,遇冷诱发。二便如常。舌红暗,脉细弦。辨证立法:风寒入络,筋脉失养。治宜祛风散寒,滋养筋脉,解痉止痛,方宗《金匮》葛根汤加味。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麻黄3g,葛根15g,羌活10g,钩藤10g,生地10g,细辛3g,菖蒲10g,五味子10g。水煎服。

二诊(2月18日):服药5剂,右面颊未再剧痛发作,人睡较安,情绪较佳。唯张口或触摸仍痛,口干思饮,守方加川芎15g,白芷10g,白疾藜10g,再服14剂。

3月14日三诊:右面颊抽疼或触痛均已告愈,讲话咀嚼恢复正常,停用止痛西药未再反复。舌暗红,脉细弦。嘱再服原方7剂,以巩固疗效。《经方治验神经精神疾病》

61眩晕(脑动脉硬化)——刘含堂医案

秦某某,男,56岁,商人。1999年12月23日初诊。5年前曾出现眩晕,经市内某医院作颈颅多普勒检查,提示脑动脉硬化11度,脑供血不足。诊为脑动脉硬化症。曾不断服西药治疗,基本控制着了眩晕。一周前的清晨因起床太早,触冒严寒之气,又出现眩晕等症,服西药无效。现症:眩晕难以站立,头后侧疼痛,背部有寒冷感,无汗,口渴,饮食及二便自调。舌淡红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紧。证属风寒入脑,血运不畅。治宜疏风散寒,温通血脉。以葛根汤加味,处方:水炙麻黄6克,桂枝10克,葛根12克,生白芍10克,炙甘草6克,丹参20克,川芎15克,当归12克,生姜10克,大枣6枚。水煎服。

二诊:上药服3剂,全身微汗出,眩晕,头痛等症消失,继以前药去麻黄,加重剂量,改汤为散,每服10克,日3次,嘱服3个月。1年后随访,告以药后症状消失,旧病一直未发作。

按:本例有5年之久的脑动脉硬化症,此次因感冬令之寒邪而引发眩晕、头痛诸症。投葛根汤治疗,本方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桂枝汤调和营卫、温通血脉,麻黄伍桂枝能迅即发散风寒之邪,葛根为方中主药,能生津解表,且能助麻、桂以驱散风寒,并加入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确有疗效的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川芎、当归,果然取得良效。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在冬季寒冷气候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多有因感寒邪而引发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者,用葛根汤治疗有确实疗效。《经方治病经验录》

62眩晕——李玉海医案

阎某,女,38岁,1985年11月2日初诊,患者罹患眩晕年余,多方求治罔效,症见头晕目眩,不能抬头,呕恶厌食,恶风畏寒,头项强痛,背部酸楚,舌淡苔白,脉弦紧,此次卧床已达10余天。治拟疏通经气,升举清阳,方用葛根汤。

葛根30克,麻黄6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生姜6克,大枣12枚,甘草6克。

迭进4帖,病苦若失,随访至今,眩晕未再复发。[湖北中医杂志1989,(1):34]《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眩晕医案,痰饮水气最多。本案为表证不解之眩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