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觉知我-你关系

1 在关系中的身份位置

2 在关系中的治疗位置

3 在关系中的流程位置

4 在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体验、表达)

人作为自然人是生物性的,是与谁也不相干的个体。人作为社会人是精神性的,本质上是关系人,是与外界人和事息息相关的关系个体。

精神分析是一种我-你的关系结构。精神分析情景,是治疗师与来访者一起共谋上演的“精神话剧”。在如连续剧一样的短程或长程的精神分析情景中,他们双方赋予了精神分析情景怎样的风情与景点呢?剧情发展中,或许温和-缄默-尴尬-愤怒-惊喜-恐惧-神奇-开放或舒展,它是缺乏导演的,完全没有预设(彩排)地自由也不自由地上演着。

治疗师在关系中的位置觉知力,是掌控关系和建构关系的关键,是使咨访关系良性循环的基质。

位置觉知,指的是治疗师需要时刻觉察自己和来访者,分别所处的——主导情绪、内心感受、主观观念、治疗愿望与目标等,是什么?在哪个范围?处于那种程度?

治疗师怎样“望、闻、听、切”(中医学的基本技术,犹如心理学的观察、感觉、倾听、感受和体验),决定着“精神话剧”的展开与否,深入与否,圆满与否。

1 在关系中的身份位置:

现实身份——

相对分析师,你的现实身份是刚上路的咨询师,还是资深治疗师,是权威,还是朋友,是救助者,还是志愿者,是培训教练,还是存在人本主义者,是灵修大师,还是后现代专家,等。你在来访者面前感觉自己像是什么?借着来访者,你能知多少你的自我?

相对来访者,通过他的语言和非语言会凸显出一个什么样的他。即在你眼里他是病人,神经症患者,人格障碍者,控制者,迫害者,受难者,失落者,还是其他什么?你感觉对方像是谁,凭借你的感知觉,能闻、听、看、触到多少个他的自我?

分析师的所有身份都是隐性的,来访者的所有身份是凸显的。分析师需要明察自己和来访者时刻处于的身份位置。

象征身份——

相对分析师,犹如观察者(忠实的看客、听众);像个侦探(痴情于剥笋似的探秘);像游走在黑白两道的侠客(饱受着直面、对峙、阻抗、排险的艰辛,也享受着雾里看花,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浪漫)。

对应来访者,犹如演员,或真实或虚假的地表演;犹如肇事者,或破坏性或防御性;犹如申诉者,或控诉或懊悔。

2 在关系中的治疗位置:

分析师:作为接纳者,你的接纳度有多大?作为容器,你是否有足够的容力,又是否有扩容与收紧的伸缩性?

容器的好坏不在它的容量大小,而在它的质地是否让人感觉轻柔、坚韧、真实、可靠。

假如你总是一个接纳者或容器——无原则的父母位置,来访者就总会处于退行的婴儿状。假如你总是一个分析者或评判者——施虐的权威位置,来访者就总会处于被控的受虐位置。

当来访者处于“冒犯者”或“纠缠者”或“操控者”或“刁难者”或“依赖者”时,你能做到多少接纳?你如何面对来访者对你的不接纳?如何应对来访者让你的不舒服?

3 在关系中的治疗流程位置

初始阶段——

来访者涌现的是“急诊患者”的气势。你的“怠慢”可能造成来访者脱落。

来访者呈现的是着急,审视与怀疑。

分析师的心境犹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点彷徨的孤傲、审视,有点跃跃欲试的轻躁狂,有无所不能感,也有上阵前的正常焦虑。

分析师的“术前”准备:放慢下来,清洁心境,清理情绪,不萎不亢。

深入阶段——

象征性理解:

来访者呈现出更多的症候(如激惹-忍耐,愤懑-压抑,麻木-冲动,依赖-焦虑),分析师的治疗位置:疗程门诊。其任务是倾听、观察、初始诊断,或清洗、抚慰创口。你的来访者,是一手牵着痛苦,一手抱着希望与疑惑的无助者。

分析师的情绪或许陷入复杂万千,觉知你情绪的性质、情绪来源是核心工作。通过你的反移情,觉察来访者复杂的内心世界。

分析师犹如漫步在荆棘丛林的探险中(饱受着直面、对峙、阻抗、排险的艰辛),你的策略是不带伤害的触摸每一个险情点。你使用的药物,是有关可接纳和通过险情的技术。其中心术(人格魅力)是主药。

来访者与你的关系中,犹如学摔跤的运动员,在悟与痛之间轮回,又因痛的轮回而更痛。你能否使来访者接受痛定思痛?

分析师会遭遇怎样的险情,如何处理来访者使你的不安?

这一阶段是发现和揭示事实,是对真实的投入阶段,总是辛苦的。

你始终处在与来访者心灵碰撞的“一线”。你的心理经验和技术功底同等重要。

随着治疗的深入,分析师体验着雾里看花,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浪漫。

分析师的心境处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痛并快乐。

整合阶段——

来访者或许是:青春梦方醒的失落者;受难者之后的振奋者;恋恋不舍的依赖者;跃跃欲试的彷徨者……

分析师的心境是另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体验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轻快和完满。

其实,你与你的来访者共处在这一心境。

4(一对一咨询体验,角色互动:感受移情与反移情)。

(0)

相关推荐

  • 心理咨询室里的「聊天」

    奇偶派2021-08-11 13:14 编者按:本文来自创业邦专栏奇偶派,图源:图虫. "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生命力",在<正午之魔>一书中,这句话被多次书写. 作 ...

  • 《基础心理学》第二讲 社会支持系统

    [本期课程内容摘要] 一.社会支持系统的定义.内涵及重要性 ● 定义 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通过与环境中人物的互动所建立的一种关系网络.个体能从中获取情绪情感心理的支持,能够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自身对环境 ...

  • 熊玲:以主体间关系,直面“情感与行为模式”

    --用主体间精神分析视野,治疗存在性不安(2) (续 前) 一般情况下,来访者(主体)所体验的痛苦,大多是来源于一种存在性不安.前面所举例的皎皎,是一个存在性不安,或叫"非主体化焦虑&quo ...

  • 觉知与能量供给有关系,过度饮食是温柔杀手

    以前看<少林寺>这个电影,看到李连杰扮演的小和尚打架累了,就跳出圈外,来了个"阿弥--"的手势后,就又来劲了!后来才体会到那个手势是一种手印,其意义就是补充能量. 其实 ...

  • 回到觉知上来

    菩提由来无一物,只在当下一念间.--<六祖坛经> 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 感到不安.心慌甚至恐惧. 其实, 并没有你恐惧的事发生, 只是一刹那间,你想到了什么. 念头之快让你无法察觉到它. ...

  • 如果你有觉知,与你相遇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启示

    每个到你面前的人都是一面镜子,你在看到镜子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镜中的你自己. 与你相遇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启示. 能量是守恒的,在精神领域也是守恒的 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你给予他们,同时你也被给予. ...

  • 匮乏感的消失 不是因为有了更多 而是进入了觉知

    图文/喜悦 一直会有很深的匮乏感,比如每次消费的时候,都会算计来去.有时候,即便是没有算计,也买到了自己如意的东西.但这个内在的匮乏感依然没有消失,总会在一定的时间冒出来. 匮乏感,没有因为外在条件的 ...

  • 觉知,永恒的陪伴

    觉知,永恒的陪伴 当我们忽然间身体不适,出现眩晕.恶心.难过或疼痛时,这时,要立刻跟这些难受的觉知在一起.不要一下进入思维,别被意识和苦思乱想带走. 如果你不立刻与觉知在一起,而是担心身体出现了病变, ...

  • 熊玲:吃亏是什么

    熊玲:吃亏是什么

  • 反PUA心理学:觉知你的美——从打压和排挤中发现你的光芒

    反PUA心理学:觉知你的美——从打压和排挤中发现你的光芒

  • 喝水,训练觉知

    喝水,训练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