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特献】【河南·汝州】​王瑞敏丨端午情思

端午情思
文/王瑞敏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这句词里的“端阳”,说的便是端午节。从古至今,中国人过端午节的方式渐渐发生了些许变化,在一些人的记忆中,端午节就是要吃粽子、赛龙舟;对另一些人而言,还有做香包、插艾草……一事一物,全都浸透着浓浓的温情。
有一种习俗,灵魂处生长,任岁月迁移,依然不改当初的模样,那是儿时的记忆,最温暖的时光。阵阵糯米香,艾叶插门廊,粽叶飘香,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风尚。端午的由来,有着许许多多,抱石投江的屈原、忠贞之士伍子胥、东汉之女曹娥,都在民间流传着不朽的传说。端午的谚语,更是种类繁多,“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轻轻读来,是那么的朗朗上口!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一首儿歌脍炙人口,记忆的河床打开缺口,记得小时候过端午,总是那么开心那么快乐,小小的身影跟前跟后,各种馅料稳稳妥妥,碧绿的粽叶,在母亲的手掌弯成形形色色,八角六角各有特色,糯米的香味,不断考验你是否经得起诱惑,还有妈妈系在手脚上的五彩线,挂在胸前的香包,对孩童来说,那份满足和骄傲,任谁也带不走。长大后,一到端午,就想起母亲灵巧的手,包好的粽子,裹进的是浓浓的不舍,电话里的问候,是真真切切的等侯。时光的刀刃,快得没有理由,一年一年,一月一月,流年辗转,容颜篆改,青丝染成了白发,母亲的年华已溜走,那份无私的关爱,一直伴着我,留在胸口,温温热热……
岁月流逝,端午习俗中增添了新的元素:汉魏六朝时期出现“先贤纪念”的主题。长江中游地区的“龙舟竞渡”,传说就是为了追悼屈原。而佩艾采药、斗草送扇等活动,具体在南北方又略有不同。正如专家所说,通过举办一系列民俗活动,好的文化值得传承!
其实,真正地让我知晓端午节,还是通过老爹老妈过节那番忙碌。包粽子煮粽子那一定是少不了的大事,另一件从记忆里挥之不去的事是在自家门口的上角挂一束用红布条捆好的艾蒿,这一习俗潜移默化地印在了我的心中,当时并不知道它的用意所在,成年后才懂得这一习俗曾让多少代人把美好的企盼寄予。粽子、艾蒿、五彩线、鸡蛋等很长一段时间让我难以梳理出第一次看见母亲包粽子的全过程时那对母亲强烈的思念。当我闻着那扑鼻而来的清香,望着那晶莹剔透的糯米,吃着那口感极好的粽子,母亲那忙前忙后的情景至今在我脑海里时影时现,抹之不掉…
端午前夕,母亲将预备好的粽叶、淘洗好的糯米、浸泡过的蜜枣,全部拿到院子里,开始包粽子。我最喜欢围着母亲看她的“表演”:右手拈起两个粽叶,铺在左掌心,缕缕声跟着慢动作“旋个尖尖筒,轻推粽叶往上右旋,尖角在下,左手拢住筒形,下紧往上渐松,口处拇食两指几乎成倒八字,按实筒内米和枣,盖严扎扎紧,左手渐拢紧上口,右手平折上部粽叶覆实盖严,再折向左或右,压紧尾叶”,最后取过花绳,行“√”字扎紧”,一只结实好看的三角粽,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小小粽子,轻缓适宜虚实转换,那需要心手合一,不可言传;小小粽子,让妈妈的手艺延续,让爱的味道永存……
北方苇子叶叶子新鲜,做出的粽子香,南方的竹子叶叶子比较宽,适合初学者用。用“宽大的叶子包粽子特别香特别美味”,后来才渐渐领会这句话的哲理。即使你是最平凡的人,只要时刻怀有包容的胸襟,自然能适应变幻莫测的现实社会,自然会在竞争的世界里散发出诱人的“粽香”。母亲的这句话,在我的心里根植,直至我踏足社会,直至我人到中年!
如今的社会,有些忙碌,生活的节奏,好似快得,没有闲瑕。我喜欢端午,喜欢可以放假的时候,可以丢下繁忙的工作,离开网络,只在节日的氛围里,感受亲情的脉络,陪着年迈的老父,聊一聊,左邻右舍,暖暖真情。
今又到端午,吃着粽子,忆起往昔,眼泪不由的流了下来,那个教我包粽子的老人早已不在了,而我们古老的传承还要继续流传下去。端午,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是一种情怀,厚重而坚固!情系棕香,粽香传情,愿我们都不要忘记亲情,让中华的传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

作者介绍:

王瑞敏,汝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平时喜爱文字,现为汝州市作协协会会员和汝州市诗词协会会员。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93期】【名家大咖】【北京】叶建华丨“战疫”诗书选之一

【总第1092期】【特邀作家】【辽宁】蓝 歌丨底 气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087期】《文艺界》“抗击新型肺炎”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总第1075期】《文艺界》总第四期发布,电子杂志同期推出

(0)

相关推荐

  • 浓浓端午意,丝丝粽子情

    飞絮悄然隐没在浓浓的绿荫中,绿色开始浓重起来.最早的那些花在几场漓漓落落的小雨里散尽,下一场花事不久便会缤纷而来. 一些果实,隐约在枝头,摇曳着芬芳的五月.记忆里那个五月的节日,此时姗姗而来. 那时的 ...

  • 徽州端午节,那些不能忘却的美食和习俗,你还记得吗?

    徽州端午节,那些不能忘却的美食和习俗,你还记得吗? 司马狂?文 转眼间,又是端阳节.困居异乡的徽州老乡们,已经多少年没有回家过端午啦?徽州人讲究传统,端午节是和中秋节.春节并立的"三节&qu ...

  • 【端午特辑】端午粽香 ‖ 王斌

    端午 粽香 王 斌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穿过桃红柳绿,踩着季节平平仄仄的韵脚,古老的端阳节又从岁月深处一路遥遥走来.逢此佳节,在我的 ...

  • 今天端午节

    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在民间有四大传统节日.除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还有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了.国家还颁布法令,遇到这些传统节日,一律放公假.今天虽然周一,却是沾了端午节的光,还可以在家休息一 ...

  • 赶快探寻!端午习俗中暗藏的健康秘密!

    端午节安康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是一年当中阳气最盛的一天,承载着人们祈福.消灾的 ...

  • 【广东】彭泽滢《可爱的粽子》指导老师:朱卫红

    可爱的粽子 东华小学三年级 彭泽滢 虽然粽子很常见,但是只要你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把粽子包成各种创造的样子.有胖乎乎的小猪,有灵活的小鱼,还有黑白相间的大熊猫,等等.所有粽子的大小分明,也有不分明的 ...

  • 文学看台372 | 两男两女忆端午【温水义林进挺叶爱琼朱丽娟】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端午节的记忆 ·温水义 唐人文秀曾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似乎,端午节都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相关.也是,我百度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绝 ...

  • 【河南·汝州】王瑞敏丨那一碗豆沫

    那一碗豆沫   作者/王瑞敏     小时候,老爸人缘好手巧会做酒席,十乡八里的红白喜事都请他主厨,老爸做的豆沫.胡辣汤.拔丝红薯.灌肠等等色香味俱佳,尤其是豆沫,到现在还馋这一口.后来,老爸年纪大了 ...

  • 【河南·汝州】王瑞敏丨汴梁城中寻梦园

    汴梁城中寻梦园   作者/王瑞敏     周末,寻思找个一日游玩玩儿,看了好多景点介绍都不可心,还是小儿指着'开封武侠城'嚷嚷.一直埋怨自己了错生了年代,想回到古代感受古时的人文风情,这下正巧,就是它 ...

  • 【河南·汝州】王瑞敏丨记忆深处旧时光

    记忆深处旧时光   文/王瑞敏     这个周末有木有打算一起相约出去玩啊,不如随着凌月姐姐来感受一下民俗文化吧! 这个位于汝州市北15公里陵头镇段子铺村的王湾民俗村,古村落建筑和基本架构保存完好,利 ...

  • 【河南丨汝州】王瑞敏丨千年一梦到汴梁

    千年一梦到汴梁 作者/王瑞敏 手释长卷话汴梁,宋末美景醉心房. 一缕思绪随风远,千载追忆梦中藏. 青山隐隐碧水长,故国神游意彷徨. 孰料筝绳拴不住,千年一梦到汴梁! 素来喜欢古时的人文风情,更向往古人 ...

  • 【河南·汝州】路明学丨《鲁山脱贫大决战》赞诗二首

      <鲁山脱贫大决战>赞诗二首   作者/路明学     一 一声大决战,裂鸣震百川. 纪实脱贫人,写意人攻坚. 铁鞋磨破处,风雨越五年. 作家郭方向,丹心铺墨圆.   二 谁持檩笔绘山河 ...

  • 【河南·汝州】李延芳丨“世上还真有免费的午餐?”

      作者/李延芳     12月21日,冬至如约而至,青海隆瑞水泥有限公司职工食堂内欢声笑语,热气腾腾.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今年可是隆瑞公司大家庭第一次吃冬至团圆 ...

  • 【河南·汝州】​牛松丨舞动人生 ——记陈爱琴柔力球表演

      舞动人生 --记陈爱琴柔力球表演   作者/牛松   借着中秋节的来临,我带上月饼鲜奶去看望爱琴姐九十二岁的婆婆,所不巧的是她婆婆几天前回到了蟒川乡下未能"谋面". 爱琴姐看见 ...

  • 【老区建设杯有奖征文】【河南·汝州】樊忠义丨抗日民兵大队长张国干

    抗日民兵大队长张国干   作者/樊忠义     张国干,汝州市大峪镇班庄村郑家沟自然村人.他家境贫寒,曾为富人当长工.抗日战争时期,任临汝抗日根据地班庄村民兵大队长,被吸收为地下党员.他为大峪根据地的 ...

  • 【河南·汝州】樊忠义丨诗词七首

    诗词七首   文/樊忠义     贺天问一号发射成功(新韵)   中华科技建奇功, 会罢吴刚上火星. 圆梦国强勤砥砺, 敢游宇宙万千重.   抗洪之歌 暴雨扬威酿水灾, 沿江浊浪浸楼台. 察危公仆临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