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山在,他为中国收回160万平方公里
导读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军亊头目阿古柏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侵入我国新疆南部地区,进而占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俄国乘机出兵佔领伊犁地区。新疆面临着被肢解的威胁。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最后清廷赔款50万两白银。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三月,清廷考虑再三,纳了左宗棠的建议,命其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
最终光绪下旨让左宗棠收复新疆。
新疆路途遥远,黄沙漫漫,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左宗棠亲自做了调查和精微的计算,他从一个军人,一匹军马,每日所需的粮食草料入手,推算出全军八万人马一年半时间所需的用度。然后,再以一百斤粮运输一百里为—甲—位,估算出全程的运费和消耗。
甚至连用毛驴,骆驼驮运,还是用车辆运输,哪种办法节省开支也做了比较。
经过周密计划,估算出全部军费开支共需白银八百万两。为防止意外开支,留有余地,左宗棠最终向朝廷申报一千万两。
这么大一笔支出,对当时的清廷来说也是不易的,于是皇帝御批:“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
为筹集军资,左宗棠以通过胡雪岩向英、法等国借高利贷的形式最后凑够了1000万两银子的军费。
3、
5000辆大车,5500匹骡马,29000峰骆驼,先进的武器,整顿之后的七万多西征士兵悄悄向新疆先进!
这是1876年四月的一个夜,这是一个没有月、没有人送行的夜,只有猎猎长风卷起了面面旗帜!
刚毅、坚韧、雄心未老的湖南汉子-----左宗棠以钦差的身份,面对内忧外患,面对“兵疲、饷绌、粮乏、运艰”的现状,信心百倍地出征服了。
这次出征没有退路,人在江山在!
白雪皑皑的祁连山,黄沙漫卷的沙漠里将士们吃的是地瓜、咸菜和一点豆子。
帅营,左大帅也是地瓜,只多了一碟鸡蛋。
作为主帅,左宗棠把自己两万多的薪水只给家里老小寄回去二百两,其他剩下遇着凡不好开支的项目,就在这里列支了。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也就是先打北疆的薄弱之敌,最后攻击南疆的敌军主力。
他不轻易冒进,一旦战机成熟,当速战速决。
开战后将士情绪高昂,冷血变得沸腾,怯懦者变成了红眼的怒狮。
左宗棠引以为自豪的湖湘子弟在血雨腥风中冲锋陷阵,仅仅一年多时间就攻克了被外寇侵占的北南疆八城,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这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4、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一边屯田修整,一边谋划收复伊犁。
1878年6月,清政府任命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沙皇俄国谈判收复伊犁事宜。
1879年10月2日,崇厚在沙俄的胁迫下,未经清政府允许,擅自与沙俄在黑海之滨的里瓦吉亚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
按照此条约,伊犁虽归还中国,但其西境、南境仍被俄占,处于北、西、南三面受敌的境地。
此消息传到国内,国人纷纷指责崇厚卖国。
清政府也认为"俄人与崇厚所议约章,流弊甚大",拒绝批准该条约,并将崇厚革职治罪。
左宗棠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
1880年2月19日,清廷颁发上谕,任命大理寺少卿、驻英法公使曾纪泽为出使俄国钦差大臣,希望在对俄酌量让步的基础上改订《交收伊犁条约》,挽回一部分主权。7月30日,曾纪泽及其随员抵达圣彼得堡。
对此,沙俄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提出抗议,一方面在中国西部边疆和沿海集结军队,炫耀武力。
此时的左宗棠是年近70,坐阵哈密,因军务的繁忙,经常咳血于营帐。
在曾等官员去圣彼得堡时,他命令三路大军挺进伊犁!
风烛残存的他,年老多病的他,此一去风萧萧兮兮易水寒!
他为自己的后事做了充分的准备,抬着棺材,抱着战死疆场的决心,誓死收复伊犁。
左帅在前线坐阵为曾纪泽对俄的外交活动提供了坚強的后盾。
曾纪泽最终等人推翻了原先己由清使崇厚与俄方拟定了的约章,俄罗斯同意撤出伊犁。
1881年初,中俄正式簽定《伊犁条约》。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在当时被誉为“中国人的气质”。
最后的结果,我们不用再多讲了。
今在我们新疆的天山南北或是工作、或是生活、或是旅游,因为占国土六分之一的新疆,面积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还在中国的版图之中!
新疆的矿产、石油天然气、无数甘甜的瓜果、让人沉醉的风光、粗壮挺拔的杨柳都向我们讲诉那个为江山与同僚翻脸的倔强老人的故事……
是啊,一百多年前,一个叫左宗棠的湖南人为了保住这一片大好河山,拼着老命才收回了这片国土……
时人有诗赞曰: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渡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