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的山水画究竟有多厉害,光这一个“刮铁皴”,就堪称大家

文|夏绍毅

【摘要】:李唐是一位多面手的画家,他擅长山水、花鸟、人物、耕牛等,其中山水画成就最高,成为引领南宋画院的重要人物。他的山水画吸取荆浩、范宽、李成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并排在首位,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本文试分析李唐山水画中的“刮铁皴”用笔是怎样的?

关键词:李唐;山水画;刮铁皴;笔墨线条;

如想了解和学习更多关于书画的用笔要领和技巧,别忘了评论和关注!下期更精彩!

一、何为“刮铁皴”?

刮铁皴和斧劈皴一样都是面皴法,由李唐首创。一般用于表现坚硬的、棱角分明的山石。

刮铁皴的特点是:总体形态伟岸端正,骨体方硬,石纹横向切割,皴笔沿横线自上而下,似用锐器在铁板上刮行,由此得名。与斧劈皴相比,刮铁皴用墨含水量较少,笔触以竖向为主,用笔沉着有力,适合表现石质坚硬的山石。

二、李唐是如何使用“刮铁皴”画山石的?

李唐山水画主要学习荆浩、范宽,画风笔精墨妙,又吸取李成、郭熙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后人把他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并推为首位。

李唐的山水画中的“刮铁皴”用笔犀利方硬,笔触变化丰富,妙趣横生。如他在万壑松风图中的山石画法就是这样。

李唐山石画法主要是从荆浩和范宽的豆瓣皴变化而来的。只不过他在荆浩和范宽基础上加大侧锋用笔,由于增加中侧锋混合使用,使得他的皴笔变化更加丰富。

李唐的“刮铁皴”用笔要领是这样的:

先以中锋勾勒山石轮廓,再以侧锋横刮出皱纹,最后用淡墨渲染。用笔苍劲而方直下,如截钉,方中带圆,用以描绘石头的方峻峭硬,立体感强,是南宋画院体中最重要的技法。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谓:“李唐善山水,初法李思训。其后变化,愈觉清新。多作长图大障,其名刮铁皴。”

李唐在斧劈皴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很多其他皴法,可以看到其中间的主峰用的是刮铁皴。这样的皴法符合北方山石坚硬的特征,可以把此种皴法用来画干燥、刚硬的山石,而此画中左右的山石用小斧劈和斜擦等多种皴法,以此表现出小块山石结构的多变,于中锋的大斧劈又形成了对比。除此以外,此画中也运用了多种皴,包括刮铁皴和豆瓣皴等,集各家之所长,为己所用而自成一家。

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虽然采用全景式构图,但崇古摹古气息仍十分浓厚。在当时正处于向南宋过渡的转折时期,激发了李唐创新的意识,渐渐摆脱了古法,更着重近景与局部的表现,通过对局部的描写来反映出整体的感官效果,这种构图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很深,成为南宋院体画截景式构图的基础。

三、李唐的“刮铁皴”是如何影响后世的?

由于南宋画院的重建,使得不少以前北宋画院的画师回归,加上宋高宗对李唐的特别推崇,于是李唐便成为了当时画院画家中的争相临摹效仿的对象。

最早追随李唐的,当属其南渡途径太行山时遇到的萧照,从他的传世作品《山腰楼观图》可见,几乎就是李唐的翻版。此图由北宋全景式构图,改为一角式,并运用刮铁”皴法,画风处处以李唐为楷模。其后是人们熟知的南宋四家三人——刘松年、马远、夏圭,他们的作品中皆有李唐的影子,包括刮铁皴和近景山水的构图,最后发展成为一角式和半边式的构图,突显李唐在南宋山水画坛的突出贡献,成为引领南宋绘画风格的主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南宋院体山水绘画可见马远的《踏歌图》,此画中运用一角截图式构图及刮铁皴法,都源于李唐在南宋风格转变后的作品的创新技法。明代前期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明中期的“江夏派”及明文人画家唐寅等,皆受李唐影响。

四、结语。

总而言之,李唐的“刮铁皴”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其用笔中侧锋并用,落笔干脆劲爽,方硬截铁,犹如刮铁一般,非常适合表现北方高大雄厚的山石。他的刮铁皴在起笔、收笔、转折处都非常浑厚凝重,这种厚实感正是源于他对中侧锋的出色运用。中侧锋笔法的出色运用,是李唐“刮铁皴”的一个很大特点。这样的画出来的山石非常有味道,方硬倔强,笔法变化多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