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清西陵(六)崇陵
博陵
清西陵崇陵,跨朝代的中国最后帝陵。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崇陵尚未完工。根据民国政府与下台清廷优待条件第五款“光绪陵寝如制妥修,民国政府支付实用经费。”连同部分前朝遗老的捐助,续建工程于1913年基本完成。王朝之末,体现在帝陵修建的处处简化。不过,被称作“铜梁铁柱”的隆恩殿内用了上好的梴楠木、金属件。同年11月,原停在紫禁城观德殿又转西陵行宫的陵主光绪帝棺椁才和刚去世的隆裕皇后一同入葬崇陵地宫。
与泰陵、昌陵相比,崇陵小得多。与“外俭内奢”的道光慕陵相比,崇陵显得相形见绌。西陵最奢华的帝陵不是宏大的泰陵,而是基本不施油彩、全部用清代已生长极少的金丝楠木的慕陵殿宇。只有一层单檐并减为三开间的慕陵隆恩殿,上下凸雕了一千多条楠木龙。“俭省”了明楼的陵区外墙不涂传统的红色,而是用高档的“澄浆砖”,垒砌磨砖对缝的干摆墙体。慕陵,在揭示了“勤俭”皇帝真实面目的同时,无意间也提高了今天西陵景区在历朝诸多皇陵中的个性文物价值。不过,这次没有去慕陵。
崇陵简介牌讲明:2003年对光绪帝的头发和衣物进行了检验和研究,2008年公布了他的死因是砒霜中毒。1938年曾被盗过的崇陵有西陵唯一对游人开放的较浅的地宫。
这里已不见了从前的冷清,没有了陵区前大片的玉米地。新建的停车场,高峰时已有车满之忧。走过再行铺装的五孔桥,从前的荒旷地面是一片绿化草木……
隆恩门门栓
四周连一个卖货的摊位也没有,一切是静悄悄的。靠边的一排松树下有一个看车男人,五十来岁在农村已显得略带苍老。没有一辆汽车,更没有一辆自行车。我们将车子和行李一并存在那里,买了门票走进去。及至游览了一大圈向外走时,忽然想起把车子和行囊都寄存在那罕有人迹的地方是否妥当?周围太安静了。等到了松树下,还是三辆自行车,再无其他车和人。一切安然无恙,顿时放下心来。三角钱的存车费,忠实地看守了半天,淳朴的民风啊!(博陵《脚踏轻风逛西陵》)
【树下茶语】夏日,骑车到易县城郊,在大树阴下茶摊儿休息,看摊儿的老汉七十二岁。当听说我们是从老远的地方骑车来的时,连说:“不容易!不容易!”还说他年轻时,常走着去上百里的地方,现在是不行了。问他家里新盖了宽敞的房子还开了旅店,为什么还不享享清福?说:“孩子们劝我歇着我不歇,人一呆下来就懒了,病也来了。”
临走,我们的水壶里又灌满了茶水,一定不要钱,说已经给了钱。还说:“下次来一定住我们家的店呀,离这不远。我叫张采和。”
这老汉或许已经不在了。他的名字我记的清楚,是因为八仙里有一个兰采和。(博陵《旅途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