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讲堂 | 王莽改制 铸币尤精——濮阳市博物馆馆藏王莽新朝“大泉五十”铜钱范赏析

本期文物

王莽改制 铸币尤精
——馆藏王莽新朝“大泉五十”铜钱范赏析

从秦朝的半两钱,到宋代的交子,再到现在人们使用的人民币,其铸造、印刷技术都极其讲究,但很少有人知道古代钱币是怎样铸造出来的。濮阳博物馆珍藏的王莽新朝时期的铸币模具——“大泉五十”铜钱范面范,恰为此提供了较好的实物见证。

公元9年,王莽“崩玉”建兴,代汉而立,改国号为“新”。他依《周礼》推行新政,进行全面社会改革,数年间,仅币制改革就多达四次。币制多变,经济混乱,结果造成了“农桑失业,食货俱废”的社会颓势。尽管如此,莽新一朝的货币铸造技术却比从前有很大的提高。其料质的优良和文字的精美,都远在前朝之上,还开创性的将错金的工艺第一次应用到铸币上,出现了错金刀币,为后世所褒赞。

“大泉五十”铜钱范面范

王莽新朝(公元9—23年)

通长40.5厘米,宽17.3厘米

所谓钱范,是铸币工艺中所使用的范模的统称。该范系青铜锻造,整体呈铲形。范体上部有一浇铸口,范面居中有一浇铸槽,槽两侧各有九个支槽,每一支槽上有两枚钱范,共三十六枚,大小形制相同。钱范为圆形方孔,钱文为阴刻篆书“大泉五十”四字。钱范下端中部有一海棠花形豁口,背面正中有两个桥形把手。

“大泉五十”初铸于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终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且对其政治经济影响最深的货币,也是王莽货币中盗铸最多的货币。

钱范的种类按造型材料分,大致可分为泥质、石质、铜质、铁质四种,这四种钱范历代都在沿用,只是在工艺上有繁有简,不断改进而已。从形制上看,新莽钱范大致有铲式状,盘状两种。铲式钱范具有形制大、钱数多、浇铸主槽宽、支槽略下斜的特征,与汉武帝以后同类钱范相同,不同的是范面下部出现两尖足,背部上下有平足,这种设置便于搬动和平放。这件钱范实物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新莽钱币的版式、鉴别“大泉五十”的真伪,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样模,也是研究新莽钱币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

END

素材:保管部

音频:吴玉泽(志愿者)

排版:办公室

点一下在看再走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