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痴呆41例
陈会茹王庆武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摘 要】 目的 观察四逆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1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采用四逆汤加减治疗,日1剂,水煎服,28天为一疗程,观察两个疗程。治疗前后以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定(MMSE)为观察指标。结果 显效26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7%。结论 四逆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显著。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以认知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根据伤寒论少阴病的特点及肾虚痴呆的发病论观点,总结临床治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经验,选择四逆汤为主的中药方剂,治疗该病4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41例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脑病科住院病人。其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61-85岁,平均74岁,病程5月至7年,平均3年。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痴呆专题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老年痴呆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2]。 脾虚痰湿明显者加白术15g、茯苓20g、砂仁12g、菖蒲15g; 兼心悸失眠者加柏子仁15g、五味子10g、龙齿30g; 兼纳呆者加神曲15g、鸡内金15g山楂15g、麦芽15g; 兼肢体半身不遂者加地龙10g、全蝎3g、水蛭10g;水煎取汁200ml,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28天为一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疗效标准按照MMSE评价标准,以治疗后与治疗前积分比较,结果分为临床控制(治疗前后相比智力分数提高10分以上,且治疗后总分数达到23分);显效(治疗前后对比,智力分数提高5-10分)有效(治疗前后相比,智力分数提高低于5分);无效(治疗后智力分数无变化甚至比治疗前下降)。服药2个疗程后显效26例(63.4%),有效12例(29.3%),无效3例(7.3%),总有效率92.7%。沈某,女,72岁,干部。2012年11月2日因“记忆力下降2年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2级7 年。患者2年前始记忆力下降,遇事多忘,静而少言,整天呆坐,怠情思卧,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出门不知归途,头晕耳鸣,四肢冷,夜尿多。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头颅MRI检查示脑沟脑裂加深,提示轻度脑萎缩。诊断:老年性痴呆。证属少阴病之阴盛阳虚,髓海失养,痰阻血瘀,蒙蔽清窍。治宜温肾通络,健脾化痰。处方:制附子10g,干姜12g,炙甘草15g,丹参15g,川芎10g,红花10g,白术15g,茯苓20g,砂仁12g,菖蒲15g,人参10g、芍药15g。服药前MMSE评分10分,服药10剂后,患者精神好转,四肢冷好转,夜尿多减少,反应较前灵敏,按上方随症加减服用18剂后,MMSE评分15分,继续按上方随症加减再服4周后,记忆力恢复,定向健全,回答问题正确,反应灵敏,MMSE评分20分。1年后随访,病情稳定。老年性痴呆为常见的老年性系统疾病之一,是一种不可逆的脑功能逐渐衰退性疾病,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老年性痴呆患病率为5.9% [4]。迄今为止,尚无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老年性痴呆的早期是记忆障碍,并逐渐发展到神志障碍。记忆的障碍实际就是心神的障碍,就是少阴的障碍。而神志的障碍则更与心肾相关,以心藏神,肾藏志也。《医学心语》曰:“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故老年性痴呆从六经的层面去思考它,它属于少阴病。《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属心肾两脏,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神失所养,则但欲寐,是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康熙字典》所言:“寐之言迷也,不明之意。”对应老年性痴呆临床症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寐的状态,故我们从少阴病去考虑论治。《医学心悟》首卷:“问曰:但欲寐,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寒邪属阴,阴主静,静则多眠。”治宜温经回阳,用四逆汤等方。《医宗金鉴》对四逆汤有“甘草得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有逐阴回阳之力,肾阳鼓,则寒阴消”的分析。笔者从此理论以四逆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该病,治疗前后给予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定(MMSE),结果总有效率92.7%。故四逆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7-232.
[2] 傅仁杰.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医杂志,1999,32(2):56.
[3] 栗广辉.加味洗心汤合多奈派齐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1):27.
[4] Zhang ZX,Zahner GE,Roman GC,et al.Dementia subtypes in China:prevalence in Beijing,Xian,Shanghai and Chengdu[J].Arch Neuro,2005,62(3):447-453.
[5] 董正华主编.伤寒论讲义[M].西安:出版社,2009:233-251.
[6] 刘力红.思考中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