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40Hz声/光可减少脑β淀粉样蛋白,使脑萎缩减少61%
去年,我的朋友去做了一个脑CT,被告知“脑萎缩”,挂了专家号,想一问究竟,结果,专家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随着年龄增长,都会有一点脑萎缩,没有关系。
脑萎缩就是脑容量或者脑组织体积的变小,不好的发展是痴呆症。
我们知道,痴呆症不仅表现为脑萎缩,而且,大脑内还充满β淀粉样蛋白。在现代医学中,似乎只要得了痴呆症,任你吃多少药物,都很难逆转。
在近期召开的2021年第15届国际老年痴呆和帕金森氏病国际会议(AD/PD™2021)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并研发的设备,基于40Hz声/刺激光可减少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使脑萎缩减少61%。并且该实验已经进入临床2期。
最早的研究起源于2016年《自然》杂志上的一项实验:使用40Hz的频率,只治疗1个小时,就能够让AD模式小鼠大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减少40-50%。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用40Hz声音的刺激能够减少小鼠大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而且刺激的范围更广。
研究团队同时增加了光源频率为40Hz的LED灯照射痴呆症小鼠,小鼠大脑视觉皮层的γ波频率真的跟上了节奏,β淀粉样蛋白团块和单体都减少了,tau蛋白的浓度也降低了。
研究发现:光只能影响到视觉皮层,声音则能够触及听觉皮层、海马体中的CA1区等。结合声和光,更是能够取得1+1>2的效果,进一步扩大影响的脑区范围。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之上开发了40hz声/光治疗仪,每天1小时、治疗一周之后,小鼠前额叶皮层的总斑块体积减少了37%。
接下来的临床试验,招募了76名在50岁以上的轻至中度AD患者。每天治疗1小时,在6个月的治疗期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ADCS-ADL评分下降显著减缓84%,MMSE评分下降减缓83%,与痴呆症相关的大脑萎缩和脑容量损失减少61%。
世间万物都是有频率的,声音有频率,光有频率,疾病也有频率,而疾病的频率是打乱或是偏离了身体自身的频率才得病的。发现这一规律的是美国的药物学博士尔本教授,尔本教授认为,人病了不用吃药,只要拨乱反正,也就是找到这种错乱的频率在将其平衡过来,病就好了。
当时尔本教授提出这种说法的时候就像是一种天方夜谭,毕竟谁会相信生病不吃药,病也会好的这种说法,尤其是恶性疾病,尽管后来尔本教授用这种方法治好了不少人的病,但是还是没有人会相信他所说的话!
直到人类发现了量子力学,尔本教授的医学理念才得以被接受。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就是基于尔本教授的研究。他们发现,痴呆症患者原本大脑中处于频率在30-90Hz的γ脑电波往往存在混乱,赫兹频率的平衡被打乱了,所以,大脑才会有了β淀粉样蛋白和脑萎缩的改变。如果,人类能够将这被打乱了的频率恢复过来,就能将β淀粉样蛋白和脑萎缩逐渐变为正常。
不能不说,科学家的研究,让痴呆症的治疗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那么,现实中,我们不妨采用下列方法来实践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1、首先确定这是一项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实践。
2、下载40hz频率的音乐。我听了几个曲子,感觉40hz频率的音乐有一种能够静下心来的感觉。
3、比较难的是40hz的LED灯,不知怎样能够买到?如果不能买到也可以只听40hz频率的音乐。
4、每天治疗时间1小时。
5、相信它,这也是最最重要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