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农村,养几头猪既不耽误农活又增加收入,农民为啥不养?
现在猪肉价格较高,主要原因自然是“物以稀为贵”。这不仅让我们想到前几年: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喂上1~2户猪,一方面可以“攒肥”用于增加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卖“肥猪”后,可以赚点零花钱贴补家用。那时候一头猪仅卖200~300元,但现在每头猪4000~5000元却没人养了,主要原因在哪里呢?
环境卫生是主要原因
前几年,农村没有实行规划,只有小巷没有大街,“破墙烂院”随处可见。但每家每户的占地面积较大,并且那时候的厕所叫“栏”。“栏”的好处就是大:人可在在里面“解手”,又可以在里面养猪。由于院落大,猪可以在喂食时出来撒欢。那时候由于整体环境的原因,对猪尿、猪粪并不在乎,因为进村后,整个空气都弥漫着这种气味,人们的嗅觉已麻醉,司空见惯,并无不适。并且那时候奉行“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这句话。养猪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那时候每家每户按人交“粪”,生产队分春、秋两季收,属于任务,相应的分给每家自留地,完不成任务的要扣分。当然还有上缴肥猪的任务。所以那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喂上1~2头毛猪。
时过境迁。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欲来欲高:首先是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美化、亮化”是农村的重点,“美丽庭院”是村民的追求,所以在村集体通街、村民修院的情况下,农村环境提升了一个档次,并且由于把“栏”一分为二,改成了厕所和洗澡间,所以没了猪的安身之处。当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臭味”特别敏感:养猪时身在其中,闻不到臭味,但出坡回家,一进村就要捏鼻子;生活在周围的邻居也冷眼相看;尤其放学、从外地回家的子女,直呼“没法住”,既使院落较大的农户,也放弃了养猪的念头。所以说由于人们对环境卫生的追求,是放弃养猪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村发展的变革,不适宜居家养猪
【1】养猪投资大,小规模养殖得不偿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了重大改变,这其中有两个方面:首先,机械化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解放了众多劳动力;其次,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出现了农村主要劳动力转性一一农民工。正因为如此,在家留守的,仅是年老体弱的老人和照顾子女的妇女。年老体弱的老人由于体力不支,养猪已无能为力;而留守妇女对养猪根本不感兴趣:一方面是“脏”,另一方面在照顾子女之余,但凡打工挣点钱,就比养猪挣的多。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外打工的青壮劳力,干一个月的工资,要比养一肥猪的总价值还高,在这种情况下,农户还会喂猪吗?
【2】养猪投资大、风险大:过去买一头小猪仔,花个一、二十块钱(肥猪卖200多元),类似喂着“玩”,投资较小;喂的是刷锅水、青草、红薯秧,虽然喂养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不再投资。但现在一头猪仔要在1500元左右,需要2亩玉米的毛利润,再者从买入到卖出,都需要喂饲料,不间断投入,每个阶段的饲料配比又不一样,使在家有心喂猪的老年人望而却步;另外,现在养猪风险较大:白天好好的,一夜之间就抻腿了。既使养猪专业户也无能为力,何况只会喂、不懂管的农村老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根本不会有喂一、两头猪的想法。
总之,家家户户喂养1~2头猪的模式,已成为过去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户家庭已不适宜散养喂猪。所以现在多以规模养殖为主:既有利于环保;又有利于专业喂养:科学管理、减少投资、增加收益。专与精融为一体,能产生、达到最佳效益,是一家一户养殖1~2头猪无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