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你懂吗
元代银锭的器形与宋出入不大,无铭文锭的区分是周缘翘起,中间内凹,多数元锭没有铭文;
明代银锭比起宋元时期来,显得短粗,所以,看上去相当厚。束腰处的弧度缩小,两端双翅上翘,弧线增长。明代的圆形银锭发现很少,形制与清代民国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清代民国时期的银锭,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形制。所以,银锭的形制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明清银锭分官铸和私铸,同样的银锭,官铸银锭的价格比私铸银锭的价格要高很多。一是因为流传下来的官银数量更少;二是因为官银成色足,制作也更精美;三是因为官银附带的史料价值正统可靠,买进的人也放心。
商业价值基本价值白银数千年来一直是贵价金属. 在古代, 白银的相对价值, 要比现在高出至少百倍. 在今天, 白银的购买力虽然已大不如前, 但却是在交易所炒卖的商品, 价格随着市场需求而波动. 值得一提, 在1970年代和80年代, 白银的价格刷新纪录, 攀升至每两五十美元的高位, 暴涨十数倍. 非常可惜, 于这段期间, 许多银锭都被当作白银卖出去溶掉, 换取暴利. 无论如何, 每件银锭都有其基本价值, 由银的含量与银价决定. 例如, 今天的银价大约是每两六美元, 一件五十两的银锭, 不管品相如何, 至少都值三百美元. 古董价值没有人会愚蠢到把银锭以基本价值卖出. 中国铸造银锭有很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银锭, 可追溯至秦代(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最晚的银锭是1942年, 虽然国民政 府在1930年代已严禁银两流通, 并回收市面银锭改铸为银圆. 因此, 现今存世的银锭都是七十年以上到超过二千年的古董了.
唐代银锭重量有五种,即五十两、四十两、二十两、十两、五两。唐代的每两约合现在的42克。
使用银锭进行交易时,可以简单的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要辨认成色。其次要称重量。最 后,称量结束,各取所需,完成 交易。最重要的一步应该是看银锭的成色,银锭的成色不同价值也不同,成色高的银锭相应的价值就高,反之亦然。
臆造品这是最常见的假银锭. 臆造品是作伪者凭空想象而造出来的. 所以它全部或部分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最常见的是一些小锭, 其造型在历史中根本不曾存在, 例如锭面中 央本来应该平滑的马蹄锭, 却隆起了像座小山, 或是两个耳朵异常肥厚等等. 它们通常都是合金或锡, 或成色极低的银, 有时也会镀银或包银. 因此它们的重量都会较正常为轻. 也有一些臆造品是错配造型, 即是说其造型在历史上是真确的, 但是在时间上或地域上是错的. 举个例, 我见过一件马蹄锭, 睌清的造型, 铭文竟是[雍正年月]! 我也见过一些假银锭, 铭文上的地名完全是虚构的, 和一件宋代银铤的铭文是现代的书法. 形形色色, 叫人发噱. 2. 仿造品仿造品是作伪者参考一些真品而铸造的. 藏家稍一不慎, 很易被骗倒. 但它毕竟是仿制的, 仍然会有许多破绽, 如含银量极低或甚至不是银, 粗劣的手工, 铭文不自然或根本是错的书法, 明显的机铸痕迹, 人工的造旧造色等等. 有时候, 作伪者为了故作珍奇, 又或许是缺乏历史知识, 也会盖上与历史不符的戳印. 我见过一件广西的砝码锭, 盖上[道光几年几月], 又盖上[库银]戳印. 须知道[库银]这戳印要到光绪中叶才被使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