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fe代码阅读

最近忙着看TI没有及时写文章,今天赶紧补一篇……

Net是Caffe代码中一个比较核心的类,往下看它封装了所有的Layer,构建起了整个神经网络;往上看它对外提供了前向后向计算,以及核心数据结构的访问结构,使得再上层的Solver可以利用Net比较轻松地实现Train和Test的策略。当然,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组装Net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部分。这一回我们就来看看Net的内容。

当然,说在前面,看Net组装的代码有两个目的:

  1. 了解作为一个成熟的CNN模型框架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2. 如果想对网络结构做扩展,如写一个新的Layer,其中的一些数据是如何在Layer和Net之间流动的

首先,为了使问题不那么复杂,我们先从训练模型时输出的log看看Net组装的几个关键步骤,然后再把这个过程慢慢展开,了解组装的所有细节。

Log眼中的Net组装

为了更好地展示Net组装的一些细节,我们在这里选取了一个实际例子,就是Caffe的examples里面的siamese model。关于这个model的细节这里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官方或者非官方的文档,这里只提一点:这个网络除了包含其他正常网络中的一些特性之外,还具有网络参数复用的特点,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会用到。

下面我们要看的就是Net组装的Log。这段Log一般都是大家在训练网络时一闪而过的大段Log,当然如果它没有一闪而过而是停下来了,有可能是你的网络定义有问题爆出了错误。这段Log内容比较多,总体来说就是Train阶段和Test阶段的两个网络组装起来。我们重点关注其中的几个片段,来大概了解Net组装的一些核心内容,也是那些比较值得打印出来的内容。

首先是一个正常的卷积层conv1,Log如下所示(以下代码的行号可能会有不同,但位置是相近的):

  1. layer_factory.hpp:77] Creating layer conv1
  2. net.cpp:92] Creating Layer conv1
  3. net.cpp:428] conv1 <- data
  4. net.cpp:402] conv1 -> conv1
  5. net.cpp:144] Setting up conv1
  6. net.cpp:151] Top shape: 64 20 24 24 (737280)
  7. net.cpp:159] Memory required for data: 3752192

这其中第一行是创建这个Layer实例的代码,具体的创建过程在layer_factory里面。为了方便创建Layer,Caffe采用了工厂方法的设计模式,只要提供Layer的名字(在配置文件中参数叫type),就可以根据名字和对应参数实例化一个Layer。这部分的细节只要认真看一下就会明白。

第3,4行显示了创建当前层的bottom和top数据的过程。这里涉及到net.cpp中的AppendBottom和AppendTop两个方法,因为每一个bottom blob和top blob都有名字,这里就将他们之间的关系输出在了这里。

第5行看上去没什么干货,但是它代表了Layer的Setup函数已经调用完成(或者Layer被share)。Layer的Setup函数是Layer初始化的关键函数,这里面涉及到以下几个具体的操作:

  1. CheckBlobCounts(bottom, top);
  2. LayerSetUp(bottom, top);
  3. Reshape(bottom, top);
  4. SetLossWeights(top);

总结地说,这四句完成了:

  1. 对bottom blob, top blob数量的检查,父类实现。
  2. 对Layer内部相关变量的初始化,由具体的子类实现
  3. 传入时bottom blob的维度已经确定,Layer需要根据自己要做的计算确定top blob的纬度。比方说这一层是卷积层,维度是20*5*5,输入图像是1*28*28,也就是bottom blob的维度,那么输入就是20*24*24,这也是上面log里面算出的结果,只不过还加了一个batch size。这个函数由具体的子类实现。
  4. 对Layer是否输出loss以及输出loss要做的操作进行初始化。父类实现。必须说一句,Caffe中关于Loss Layer中Loss_weight,loss_,top.cpu_diff的数据设定还是有点绕且有点trick的。


好了回到上面的log。接下来的那一句告诉了我们top层应该输出的维度。这里输出了维度就是为了让不放心的朋友算一下,看看和你想的是否一样。当然,输出这句log的循环不是只做了这件事,它的主要工作就是设置top blob的loss_weight。

最后一句计算了该层top blob所占用的内存。可以看出截至到这一层,内存消耗大约是3M多,还不算大。

好,这就是一个最典型的Layer的初始化,下面这个ReLU层就稍微有些不同了:

  1. layer_factory.hpp:77] Creating layer relu1
  2. net.cpp:92] Creating Layer relu1
  3. net.cpp:428] relu1 <- ip1
  4. net.cpp:389] relu1 -> ip1 (in-place)
  5. net.cpp:144] Setting up relu1
  6. net.cpp:151] Top shape: 64 500 (32000)
  7. net.cpp:159] Memory required for data: 5769472

这里面最不同的就是第4行结尾的(in-place),这说明relu的bottom blob和top blob是同一个数据,这和我们在网络中的定义是一样的。in-place的好处就是减少内存的操作,但是这里在统计内存消耗时并没有考虑in-place带来的节省。

接下来就是共享网络的conv1_p了:

  1. layer_factory.hpp:77] Creating layer conv1_p
  2. net.cpp:92] Creating Layer conv1_p
  3. net.cpp:428] conv1_p <- data_p
  4. net.cpp:402] conv1_p -> conv1_p
  5. net.cpp:144] Setting up conv1_p
  6. net.cpp:151] Top shape: 64 20 24 24 (737280)
  7. net.cpp:159] Memory required for data: 8721664
  8. net.cpp:488] Sharing parameters 'conv1_w' owned by layer 'conv1', param index 0
  9. net.cpp:488] Sharing parameters 'conv1_b' owned by layer 'conv1', param index 1

这一段最有特点的是最后两句“Sharing”,因为siamese model中拥有参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网络,所以在构建时候,第二个网络检测到参数名字已经存在,说明该层的参数和其他层共享,于是在这里打印出来告诉用户这一点。当然,这一句之前没有打印出来的内容告诉了我们,实际上Net类中还负责了参数相关的初始化。这部分的内容实际上还挺多,除了参数共享,还有对参数learning rate,weight decay的设定。

最后是最特别的一层:loss层

  1. net.cpp:92] Creating Layer loss
  2. net.cpp:428] loss <- feat
  3. net.cpp:428] loss <- feat_p
  4. net.cpp:428] loss <- sim
  5. net.cpp:402] loss -> loss
  6. net.cpp:144] Setting up loss
  7. net.cpp:151] Top shape: (1)
  8. net.cpp:154] with loss weight 1
  9. net.cpp:159] Memory required for data: 10742020

这一层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该有的和前面一样,但是唯一不同的就是它的倒数第二行,这说明这一层是有loss weight的。至于有loss weight有什么用,以后我们会详细说这个事情。这里简单说一下,有loss weight表示这个blob会被用于计算loss。

前面的log主要解决了网络的组装和前向的一些计算,从log中,我们可以看出Net完成了以下的事情:

  1. 实例化Layer
  2. 创建bottom blob,top blob
  3. Setup Layer(初始化Layer,确定top blob维度)
  4. 确定layer的loss_weight
  5. 确定layer的参数是否共享,不共享则创建新的


从上面的过程也可以看出,整个网络中所有的流动性变量(bottom blob,top blob)都保存在Net中,同时对于各层的参数,根据各层的共享关系做了标记。这样好处是集中管理了网络中的数据,方便对数据进行操作。

再往下面,我们可以截取一小段log来:

  1. net.cpp:220] pool1 needs backward computation.
  2. net.cpp:220] conv1 needs backward computation.
  3. net.cpp:222] slice_pair does not need backward computation.
  4. net.cpp:222] pair_data does not need backward computation.
  5. net.cpp:264] This network produces output loss
  6. net.cpp:277] Network initialization done.

接下来是统计一个层次是否需要进行反向传播的计算。一般来说我们的层是都需要计算的,但是也会有一些层不需要计算,比方说数据层,就像上面的log那样,还有就是一些希望固定的层,这个一般在finetune网络的时候用的上。因为反向计算一般比前向计算慢,如果有不需要计算的Layer,直接跳过计算是可以节省时间的。

最后是整个网络产生的输出,这个输出会在训练迭代中显示出来的。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对Net装载有了大概的了解,再去看它的代码就会轻松些。

最后,关于Net类中所有的成员变量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一张图来理解就好:

把Net的初始化理解后,其实Net以下的架构方面的问题就不多了。下面我再看看Net以上的东西,Solver以及Caffe里“简单”的多卡训练。

3.

Caffe代码阅读——Solver

前面我们聊了Net组装的内容,接下来我们来看看Solver的内容。Solver主体有两部分:初始化和训练。初始化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这里就不说了;下面我们来说说训练中的几个关键函数。

核心函数:Step

真正的训练在Step函数内,这里有多卡训练的关键回调函数:on_start()和on_gradient_ready(),具体的调用方法我们后面再说,在这两个回调函数中间有两个重要的过程:ForwardBackward和UpdateSmoothedLoss。在on_gradient_ready之后有一个关键函数ApplyUpdate(),这里面的代码在Sgd_solver中。下面我们详细看一下。

ForwardBackward

这里主要调用了Net中的代码,主要完成了前向后向的计算,前向用于计算模型的最终输出和Loss,后向用于计算每一层网络和参数的梯度。对于前向后向的具体内容这里需要详细叙述了,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前向的Loss计算,这部分代码实际上实在Layer里面,具体涉及到loss_weight这个参数相关的初始化和loss()的判断,同时还有Loss_Layer在Setup函数中的初始化。

UpdateSmoothedLoss

这个函数主要做Loss的平滑。由于Caffe的训练方式是SGD,我们无法把所有的数据同时放入模型进行训练,那么部分数据产生的Loss就可能会和全样本的平均Loss不同,在必要时候将Loss和历史过程中更新的Loss求平均就可以减少Loss的震荡问题。代码中的平滑方法比较简单,大家一看便知。

下面就是ApplyUpdate函数,这个函数真正完成了参数更新的任务。Caffe的参数更新只利用了模型的梯度信息,没有利用二阶信息。下面就详细介绍下更新参数的几个过程:

  • GetLearningRate
  • ClipGradients
  • Normalize
  • Regularize
  • ComputeUpdateValue


GetLearningRate

learning rate的故事我们前面已经聊过了,在CNN训练中这确实是个大问题。Caffe为了让learning rate的设计更灵活,提供了一系列的learning rate方案:

  • fixed:lr永远不变
  • step


  • exp


  • inv


  • multistep:直接写iter在某个范围内时lr应该是多少
  • poly


  • sigmoid



这些方案各有优劣,选择自己顺手的就好。

ClipGradients

这一步主要是对梯度值做一个限制,如果梯度值过大,那么这里就会对梯度做一个修剪,对所有的参数乘以一个缩放因子,使得所有参数的平方和不超过参数中设定的梯度总值。这个功能感觉上像是对全局函数设置了一个Trust Region,可以防止更新的量过大二导致梯度发散。我认为这一步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问题。实际中可能只有部分参数的梯度比较大,而其他参数的梯度本身比较小,那么对所有的参数乘以相同的因子会让一些本来比较小的参数变得更小,这样会带来一些不公平。

Normalize

这一步同样考虑了一些单一Batch不足以完成训练的问题,通过限制每个Batch的更新量来控制更新总量,代码比较简单。

Regularize

到这一步终于要计算正则项的梯度了。Caffe提供两种正则方法——L2和L1,其中L2采用了标准的梯度下降方法,L1采用了sub-gradient的计算方法。L2的优化计算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L1的计算还是有点值得玩味的地方的。这里采用的sub-gradient方法其实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不过Lasso的优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以后可以再细聊。

ComputeUpdateValue

到这里,我们终于来到了梯度计算的最后一站,这时候我们终于完成了对梯度的计算,下面该考虑lr和梯度结合起来如何计算最终的梯度优化值了。sgd方法主要采用momentum加梯度的优化方法。关于momentum的优势我们前面已经聊过了。除此之外,Caffe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梯度计算方法,这些优化方法各有特点,以后我们可以慢慢来看。

当计算完这一步,我们就可以调用Blob中的Update把每个参数的data和diff进行相加,计算出最终的结果。这样,整个优化过程就完成了。至于剩下的一些内容都不是核心过程,就略去不看了。

如果我们采用单卡训练的策略,那么阅读代码到这里也差不多了。不过多卡训练对于大规模的训练任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接下来趁热打铁地看看Caffe的多卡训练。

多卡训练算法

Caffe的多卡训练算法总体思路是数据并行,我们用不同的GPU处理不同的数据,然后将所有的梯度更新汇总。由于Solver在训练中给了两个回调函数,多卡训练也主要利用了这两个回调函数进行:

  1. on_start():将参数拷贝到每一个GPU中。
  2. ForwardBackward():每个GPU各自计算自己的前向后向结果。
  3. on_gradient_ready():将反向梯度汇总到一起。
  4. ApplyUpdate():在汇总的线程上进行参数更新


其中第2步由每一个CPU线程和自己的GPU并行完成,第4步由汇总的CPU和自己的GPU完成,剩下的1,3两步主要是完成数据传输的任务,也是多卡计算中主要完成的部分。

Caffe采用树型结构进行参数传递,其中一个CPU线程和GPU作为树型结构的根,其他的则作为根下面的节点。为了更快地传输GPU数据,树型结构的构建要考虑GPU之间是否相近,比方说两个GPU之间是否可以进行P2P的直传。在前面的翻译博客中我们已经聊过GPU之间数据传输的问题了,这里的树形结构也主要以此做考虑。

我们假设4块GPU的拓扑结构如下:


  1. nvidia-smi topo -m
  2. GPU0 GPU1 GPU2 GPU3
  3. GPU0 X PHB SOC SOC
  4. GPU1 PHB X SOC SOC
  5. GPU2 SOC SOC X PHB
  6. GPU3 SOC SOC PHB X

那么我们构造出的树型结构如下所示,数据传输也是按照这样的结构传输:

这样1,3的数据传递就解决了,具体的过程请详细阅读代码,这里就不叙述了。

对Caffe代码的基本介绍就到这里了,我们对代码的整体结构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将分析模型中各个部分的特性。


(0)

相关推荐

  • [caffe解读] caffe从数学公式到代码实现4-认识caffe自带的7大loss

    本节说caffe中常见loss的推导,具体包含下面的cpp. multinomial_logistic_loss_layer.cpp softmax_loss_layer.cpp euclidean_ ...

  • Caffe 框架介绍

    Caffe 框架介绍

  • Faster R

    一.简介 发展的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R-CNN--Fast R-CNN--Faster  R-CNN--Mask R-CNN,都是将神经网络应用于目标检测的典型代表,首先是R-CNN将CNN应用于目标检 ...

  • [caffe解读] caffe从数学公式到代码实现3-shape相关类

    接着上一篇说,本篇开始读layers下面的一些与blob shape有关的layer,比如flatten_layer.cpp等,具体包括的在下面: flatten_layer.cpp slice_la ...

  • 【caffe速成】caffe图像分类从模型自定义到测试

    这是给大家准备的caffe速成例子 言有三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视觉方向从业者,有三工作室等创始人 作者 | 言有三(微信号Longlongtogo) 编辑 | 言有三 这一次我们讲讲 Caffe ...

  • [caffe解读] caffe从数学公式到代码实现2-基础函数类

    接着上一篇,本篇就开始读layers下面的cpp,先看一下layers下面都有哪些cpp. absval_layer.cpp accuracy_layer.cpp argmax_layer.cpp b ...

  • 【技术综述】一文道尽softmax loss及其变种

    本文首发于龙鹏的知乎专栏<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经验与代码剖析>https://zhuanlan.zhihu.com/c_151876233 今天来说说softmax loss以及它的变种 01 ...

  • [caffe解读] caffe从数学公式到代码实现1-导论

    新板块说明 今天开一个新板块,目标是死磕现有的几大机器学习框架的代码,给想入门的小白们一些帮助. 作为一个在图像行业战斗了几年的程序员,深知入门一个框架,和真的能用好一个框架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而要想走 ...

  • 使用Python OpenCV预测年龄与性别

    本文转自: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与年龄和性别的自动分类相关,特别是自从社交平台和社交媒体兴起以后.尽管如此,现有的方法在真实图像上的性能仍然明显不足,特别是与最近人脸识别相关的任 ...

  • g2o代码阅读 高翔Slambook第七讲:3d2d非线性优化

    在3d2d求取位姿的程序中同样也用到了g2o进行bundle adjustment来使用非线性优化的方式求取位姿.和第六讲的g2o进行曲线拟合的方式类似,进行3d2d位姿求取中使用g2o的过程可以完全 ...

  • g2o代码阅读 高翔Slambook第六讲:曲线拟合

    前些日子小绿做了一些高翔slam前端部分的代码解读,其中遇到g2o的部分基本上就黑箱化略过了.然而g2o是bundle adjustment中的关键,因此还是有必要对g2o进行一些系统的学习. 首先, ...

  • 代码阅读

    这一篇我们来分析一下将 multi-scale deformable attention 取代self-attention的transformer的构造. 首先来看一下编码器部分Encoder cla ...

  • 编程语言Python代码阅读(第8篇):列表元素逻辑判断

    Python 代码阅读合集介绍:为什么不推荐Python初学者直接看项目源码 本篇阅读的三份代码的功能分别是判断列表中的元素是否都符合给定的条件:判断列表中是否存在符合给定的条件的元素:以及判断列表中 ...

  • 代码阅读工具 (Scientific Toolworks Understand) v5.1

    今天看到一个推文说这个软件比SI好用,有强大的图形报表能力 在我这里的压缩包里面有主体软件和注册机 我们直接下一步安装 我们这里点创建图标和安装进系统路径 下一步 可以看见大量的QT5的文件 完成 我 ...

  • 4个使阅读 Python 代码更容易的函数

    #技术派的书架# 引言 当一个程序变大时,读取代码就变成了一项困难的工作.即使是一些简单的任务也会很困难.例如: 如何检查一个大型函数或类的所有变量名和值? 如何获得特定对象的有效属性列表? 如何快速 ...

  • 使用python代码实现 PDF 阅读器

    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本文章来自腾讯云 作者:Python进阶者 想要学习Python?有问题得不到第一 ...

  • 程序员提高阅读代码能力的几个方法

    有小伙伴问:如何能快速提升编程能力?这感觉永远没有正确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套路,今天就来聊聊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会高效读代码,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阅读代码,可能和写代码一样重要! 为什么要会读代 ...

  • [caffe解读] caffe从数学公式到代码实现5-caffe中的卷积

    今天要讲的就是跟卷积相关的一些layer了 im2col_layer.cpp base_conv_layer.cpp conv_layer.cpp deconv_layer.cpp inner_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