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到,要“咬春”,吃三豆,饮三水,捂三处,养三脏,助力健康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
今日,迎来了“立春”节气。
立春,又叫“打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
今年的立春,处于“六九”,“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此后,冰雪开始融化,春风拂面,天气开始逐渐变暖。
立春,万物苏萌山水醒,大地阳和暖气生。
立春过后,白天渐渐变长,温度慢慢上升,万物复苏。
立春有许多的节气习俗,如鞭打泥牛的“打春”之举,意在岁首备耕,企盼风调雨顺。此外,家中还要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或吃萝卜“咬春”,喜迎春天的气氛随处可见。
立春到,要“咬春”,吃三豆,饮三水,捂三处,养三脏,助力健康
立春,是养护身体健康的一个好时节。
此时,若能养护好身体,可给一整年健康打下地基。
立春到,要“咬春”
“咬春”,是立春节气的重要习俗之一。
此时,一定少不了咬春“三件套”,即:嚼萝卜、吃春盘、吃春饼。
萝卜,是咬春习俗必不可少的。
“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生食水红萝卜,名日'咬春’。
可见,在立春之日,嚼萝卜,是很多人的选择,不妨吃点吧。
有些人“咬春”,春盘,也是必不可少的。
春盘,是一盘子春天新长出来的辛味蔬菜组合。
古人最初使用的是蒜苗、藠头、韭菜、油菜苔、香菜。
现在配春盘,还可选择芹菜、荠菜、萝卜缨子等,随心而做即可。
“咬春”,还可以吃春饼。
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成的一种薄饼。
用韭黄、豆芽、菠菜、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卷着吃。
吃春饼,讲究一定要把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立春到,吃三豆
俗话说:“春吃豆赛过肉!”
春天的鲜豆,又嫩又香,是不错的食物选择。
一、豌豆
立春,吃点豌豆,有益眼睛健康。
豌豆富含维生素A,可呵护眼睛,并且维生素C含量比干豆要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二、蚕豆
立春吃点蚕豆,有助于健脾胃。
此外,蚕豆,还含有丰富的锌、磷脂和胆石碱,可健脑,适合脑力工作者。
三、荷兰豆
祛火补水
荷兰豆与豌豆、蚕豆不同,主要吃它的豆荚。
豆荚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
春天的荷兰豆格外脆嫩新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
立春到,饮三水
春季,人体阴阳失衡易出现“内火”,让人体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口渴、嘴唇干裂等,此时,要注意补充水分。
一、花茶水
春季,是饮花茶的好时节。
花茶泡水,可散发寒气,还能够振奋精神,消除春困。
立春时节,用刺玫菊茶泡水,可疏肝理气,解郁散结,改善心情。
立春之后,人体阳气生发,此时,需要依赖肝气的疏泄,刺玫菊,是一种野生的小玫瑰花,性质温和,香气浓郁,可疏肝理气,有助于舒达肝气、调和气血,还可滋养心肝血脉,有助于调节心情,改善抑郁的情绪,并且,有助于改善春困。
二、代茶饮
立春后,天气还是比较干燥,并且感冒高发。
此时,喝点小植物代茶饮,补充水分,还可促排毒,对健康有益。
黑苏子叶茶,泡水代茶饮,可解表散寒,行气和胃,有助于对抗风寒感冒。
中医认为,黑苏子叶,其发汗力较强,常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经常用其泡水代茶饮,可散寒,不仅可预防感冒,还可缓解轻微的风寒感冒,亦可配伍其他草药植物一起泡水。
三、淡汤水
用白萝卜、葱、蒜,熬煮成“三白汤”。
白萝卜,略带辛辣味,清热化痰,下气宽中,缓解咳嗽。
葱白,通阳散寒发汗。吃蒜可避寒。这三者一起煮汤,有助于提高人体御寒能力,还可预防风寒感冒。
立春到,捂三处
常言道“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尤其是对老人, “春悟”很重要。
一、捂腿脚
立春要注意捂好腿脚,防春寒。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又距离心脏最远,护好脚很重要。
二、捂肚子
春季护好肚子,护脾胃。
人体的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
一旦腹部受凉,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一定要做好腹部的保暖。
三、捂后背
立春后,阳气初生,要护好后背,护阳气。
背为阳,背部适度温暖,有利于体内阳气生发。
所以,要保护好后背免受寒,可以晒晒太阳,助力阳气生发。
立春到,养三脏
一、养肝脏
立春过后,阳气生发,此时,重在养肝。
中医讲,四季之中,春属木,五脏之中,肝也属木。
春季,万物复苏,肝脏也最为活跃,此时,是养肝的“黄金期”。
立春过后,温度逐渐由寒转温,肝的阴阳之气,也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此时,对于肝的养护,每个月又略有不同,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养护工作。
二、养心脏
立春后,天气冷暖多变,此时,要注意养护心脏。
并且,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注意调节心情为主,切忌 “怒”和“忧郁”。
立春时节,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这样,才能既防止肝火上越,又能养护心脏健康。
三、养脾胃
立春后,春节就要到来了。
油腻、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容易进食过多,这类食物易伤脾胃。
所以,立春后,在饮食上,可选择甘温食物,忌酸涩,养脾胃,管住嘴。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