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圈看职场行为:有远见的投资与短期消费?
后台回复“88”,领取简历模板+70份知识地图
可能9月份到了跳槽高峰,又或者是月初的焦虑。
每次月初总有比较多人找我改简历,月末总是比较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但是我去翻看很多觉得改简历一两百块,价格太高的人,他们的朋友圈状态经常是:
火锅、星巴克、奶茶、好吃的好玩的,甚至是迪士尼乐园这样的照片回忆。
所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念?
也是我一直在遵循的,我所理解的投资与消费的区别。
1
采铜说的社会现象
记得前两年看过采铜的《精进1》,最近买了第二部,还没看。
我记得他的观点里有一个我很认可,关于投资与消费的区别。
他认为:去吃自助餐,扶墙进扶墙出是短效投资行为,除了对美食的满足感以外,可能24小时以后,残余物就会排出体外,渣都不剩。
大概是这个意思,具体怎么表述我忘记了。
可能我是一个对吃的没什么兴趣的人,最喜欢的是家里的味道,吃个卤肉+莲藕排骨,也比五星级酒店的好吃,毕竟那些场合,很多都是,又贵又吃不饱。
反过来想,在吃这件事情上,确实是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毕竟民以食为天,而且人类的本性,是追求即时满足的快感。
既然吃自助餐等消费属于短效投资,那么长效的投资行为是什么呢?
是投资你的大脑,未来。
2
我所理解的花钱
我属于平时几乎不花钱的人,貌似没什么追求,对吃的,对玩的,但是对电脑和手机,或买书,培训倒比较舍得花钱。
原来换Surface的主要原因,是冲着轻薄去的,毕竟每天都背电脑的人,太重不方便。
很多人我没必要买Surface,毕竟太贵,我还消费不起。
但我的想法是,除了颜值高以外,我愿意为这款电脑的轻便多付一两千块。
原因很简单,如果我通过多付的这一两千块钱,可以让我在其他时间,多赚几万块回来,那么这笔钱花的值!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投资,因为电脑是一个生产力工具,投入更多钱,有更好的性能、生产力,会带来更好的收益。
当然,如果你明白自己的尿性,比如“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的人,建议你买差一点,省点钱,还能充会员。
这几个月很火的一个“投资”,是对鞋子的投资,那个叫AJ?据说鞋子好几千,上万。
这就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投资行为了。
如果年入百万,千万,一双鞋子一万可以理解,如果一个月10万,20万收入的人,买鞋子花一万,那真的是无法理解了。
就像有人评论买耳机,几千块上万的说:“耳机,不就是听个响?”
我承认路边2块钱的耳机,和100块的有区别,和五六千的也有区别。
但我也看到了,很多人,实际上是到不了买五六千耳机的消费层级,那也就只能算消费了。
当然,如果是做音乐的,做测评的,买好的,贵的是应该的,因为可以带去更大的收益。
要是你说“做人嘛,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那确实,往贵了买,做人最重要就是开心!
3
学习投入,人际投入
如果说前面的花钱,是消费,那么在学习的投入,或者人际投入,那就算投资行为了。
很多人说书很贵,一本二三十,甚至上百块,但回过头来,每天一杯奶茶咖啡,不用15块,20块的?
奶茶咖啡的钱喝完就爽完,而读书的钱,只要你看进去了,哪怕一本书只记住了一句话,那也是值几十块的,因为这是投资。
谁知道,你记住的这句话,会不会为你的未来产生多大影响力?
前面提到,采铜说的,吃自助餐是短效投资行为,如果换个对象,比如和能对你未来产生帮助的人,比如给你推荐工作,给你合作机会的,帮你解决问题的人请客吃饭,那么这就算是投资行为。
因为这个可以产生长远的收益,而非只是吃的爽。
这就好比改简历这件事,可能写好简历,可以更早获得邀约,更早一天上班。
那么一天的工资,现在实习生日薪,也都是100左右了吧?
早一天上班,这个改简历的消费,不就变成了长期投资行为?
当然,我是在《知乎:普通人做什么副业可以月入过万》提到过,出售时间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比较好的模式应该是较低边际成本的模式。
所以………
-End-
简单总结,我所理解的投资与消费的区别在于,消费无法带来更长远的,或者二次收益,而投资可能会带来短时间阵痛,但长远来看,投资将给你产生更大的价值。
好比你投资股票基金,短时间失去了10万元的使用权,但可能给你带来15万,甚至20万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