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复杂话楚庄

小时候看电影,总要把电影里的人简单地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类,假使没看过电影,也要紧张地问看过的人:好人胜利了吗?坏人死了吗?听说坏人死了,马上兴高采烈,听说好人死了,顿时如丧考妣。

长大后才知道,人是很复杂的东西,很难简单地用“好”和“坏”来定义。比如那些落马高官,在被相关部门带走的那一刻起就成了坏人,那么在带走之前呢,有哪个敢说他是坏人?绝对都是个顶个的大好人哪!而且在没有足够时间沉淀的情况下,好与坏都是上面说了算。

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是列入春秋五霸的楚庄王熊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很显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远远不是“好人”与“坏人”能够概括得了的。在老树看来,楚庄王是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很有个性且复杂多变的人,楚庄王给人性的复杂打上了一个完美标签。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最为大家熟知的故事莫过于“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了。

熊旅继位时年纪尚幼,朝中基本由楚国最有权势家族若敖氏把持大权。庄王之前的历任楚王无不受若敖氏的牵制。可以说,楚庄王若想当一个太平君主,那么尽可将国事交予若敖家族去做,他们保证做得很好。这是因为若敖家族中能人辈出,从先辈的令尹子文、得臣子玉到本朝令尹斗越椒,无不是治国大才。

但如果要成为一代雄主呢?对不起,若敖氏不会答应。因为楚王要有所作为势必要大权在握,而这必然要损害若敖家族的利益。

方言有“跌跤请坐坐”,偷懒总是人性的普遍弱点,岂但楚庄王然?于是从此楚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一天到晚纵情声色不问国事。如此过了整整三年,就像一只大鸟三年不鸣。

终于有一天这只鸟鸣了,一举打败胆敢趁饥荒侵犯楚国的若干个小国,并把强悍的庸国灭掉了。

不过大家可别误会,难道楚庄王想要一鸣惊人?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再不鸣的话,不但楚国要灭亡,他这个楚王就更是做不下去了。

所以我们不要被一些成语的表面意思误导,就像我在上一篇里讲到的明明充满贬义色彩后来竟然变成褒义词的“问鼎”一样。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胜利却让熊旅一下子信心爆棚。于是就有了——

问鼎中原

也许是年轻,荷尔蒙分泌过剩,楚庄王熊旅竟然和周天子开起了不大不小的玩笑。

第一,他在洛阳附近、周天子脚下“观兵”,就是举行阅兵式。楚国那么大,熊旅偏偏要在周朝都城边上阅兵!他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吗?当然不是,当时楚庄王还很年轻。那他有什么胆量敢在天子脚下撒野?要知道那么多中原国家盘踞在附近,一旦周王室有个什么闪失,很难保证熊旅会活着回到楚国。

老树分析了一下,认为可能出于以下原因。

(一)他算准了中原国家没那么快赶到现场,而且他认为周天子也知道这一点,为了保命,天子只能乖乖地派大夫王孙满前来“劳军”,实质就是求和。

(二)熊旅的嚣张性格使然。这点其实也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即楚庄王性格中的多面性。年轻人敢闯并不是坏事,年轻人敢于在老虎头上搔痒,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应该是有病,得治。周天子虽然奈何不了楚国,可晋郑鲁卫齐宋燕曹陈蔡藤邾等等国家加起来揍他,他不疼吗?

第二,他竟然向周王室“问鼎”。关于问鼎故事,老树的多篇文章已经涉及,此处不再详述。也不知熊旅当时哪根筋搭错了,竟然问起了这个如此忌讳的问题。当然也不是不可以问,但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已经从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准备好,用“楚朝”替换掉”周朝”,并且已经是万无一失了。可是这个前提成立吗?至少老牌强国晋国第一个不答应,次强国齐国也不会答应。至于鲁卫宋等国那都是坚定的保王派,更不会答应。

所以,历来被传为美谈的“问鼎”中原,在老树看来,其实是楚庄王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问的一个极其错误的问题。王孙满几句柔中带刚的话就让他吓跑了,熊旅你还问个鸟鼎啊。

不过此次问鼎中原倒是意外地带来了一个副产品:回国途中“狼子野心”的令尹斗越椒造反,熊旅在毫无防备且性命堪忧的情况下竟然再次超强爆发,一举将不可一世的斗越椒全歼,继而将强大的若敖氏灭族。从此横在他面前影响他独裁的一块大石被彻底清除。

可以说,熊旅在做错一件事后紧接着做对了一件事。

得饶人处且饶人

接连发生的“问鼎”与消灭若敖氏这两件事,无不是要押上身家性命的凶险大浪。这两个大浪将熊旅彻底拍醒,楚庄王开始慢慢成熟,变得理智了不少。这从下面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来。

地处楚国北边和晋国南边的郑国历来是晋楚两国争夺的对象,郑国不得不做起了随风倒的墙头草,朝晋暮楚成了郑国的家常便饭。但郑国的善变也引起了熊旅的强烈不满,从楚庄王8年开始,熊旅几乎年年都在讨伐郑国。

楚庄王17年,熊旅不顾超级大国晋国的潜在威胁,一举出动精锐部队强行围城三月,终于将郑国彻底打服,逼得堂堂国君郑襄公打着赤膊牵着羊,向楚庄王熊旅低声下气求和来了。

当时熊旅身边的各个将领一致认为,楚国耗费了那么多时日和钱粮,终于将郑国打服,就应该把郑国变为楚国的一个县,就像早先将申国变成楚国申县,将息国变成楚国息县一样。

可是楚庄王并没有趁人之危灭了郑国,反而后退30里,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熊旅成熟了,变得得饶人处且饶人了。

当然,这个“饶人”却绝不是妇人之仁,而是楚庄王分析形势权衡利弊后作出的一个正确决断。

郑国不但是周天子的同姓国,当时也是晋国的强大同盟国。假如把郑国灭了,那么楚国就将与晋国直接接壤,原先郑国三天两头受的“晋寇”之忧接下来就要由楚国自己承担。而按楚国当时实力,最多大概也就能和晋国打个平手,何况正义公理并不完全站在自己一方。所以放了郑国也是自己放下了担子,不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不是吗?

楚庄王深知戏文唱半场是效果最好的。

而更加可贵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

姗姗来迟的晋国援军到达郑国后,逼着正准备回国的楚庄王打了一仗,结果晋军大败,连夜渡河逃命。楚庄王并未趁胜穷追猛打,而是听任晋军逃命。

晋军逃亡途中,兵车陷在了泥地里不能动弹,楚国士兵手把手地帮助他们抬出兵车,让他们重新逃命去了。

不得不说,到此为止,楚庄王身上的蛮夷特性已经完全消除一空,蜕变成了彬彬有礼的华夏人。

当时手下将领建议楚庄王将晋国士兵的尸体堆成一座高大的“京观”,树碑立传,炫耀武力,同时光宗耀祖。楚庄王一口拒绝,并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意思是晋国虽然此战失败,但晋国士兵在战争中仍然甘愿为君主卖命,这说明晋国尚未失德,把晋国士兵尸体堆成“京观”是不祥的,倒反而是我们楚国要加强修德。

更让人动容的是,自谦没有文化的楚庄王竟然说出了一句光辉的名言:

止戈为武。

意思是,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战争。如今“止戈为武”已经成了一个汉语成语,记住,它是由曾经的蛮夷楚庄王创造的。

就冲“止戈为武”这句话,老树想给熊旅点个大大的赞:楚庄王,了不起啊!

晚节不保

如果以为楚庄王从此就变成一个好人,那你就错了。要是这样的话,老树还怎么说楚庄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啊?

楚庄王17年,楚国大胜晋国那年的年末,熊旅又灭亡了萧国。萧国是宋国属国,作为宗主国,宋国当然要去救援。可宋国的救援却引起了熊旅的强烈不满。楚庄王不但在18年讨伐宋国,更从19年开始到20年,对宋国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围攻。

似乎史书上并未对此次攻打宋国有所评论,但老树直接定性:此战完全是楚庄王蓄意发动、恶意侵略的不义之战。

此次对宋国的围攻,直接造成了宋国都城内“易子而食析骨而炊”惨剧,大家互相交换孩子吃,把死人骨头劈开当柴烧,怎一个惨字了得!要不是宋国执政华元夜入楚营,逼着楚国元帅子反签订盟约,宋国的灾难不知要到何时才会结束。

自此次围攻宋国后,楚庄王就再也没有在《春秋》中出现过,一直到公元前591年去世。

可惜啊,一代雄主楚庄王的最后记载竟然是围攻宋国这件不光彩的事,老树认为这是楚庄王的晚节不保。

圣人观点

那么,惯用“春秋笔法”的圣人孔子又是如何看待楚庄王这个人的呢?说几点。

一、楚庄王之前的历任楚王,《春秋》一律不写他们的死,直到楚庄王死了,《春秋》才予以隆重记载:

(宣18年)甲戌,楚子旅卒。

这说明什么?说明楚庄王以前的楚王在孔子心目中从来没有存在过,就是个P!这就是孔子用笔对付蛮夷的独特方式。从主动记载楚庄王去世这件事看,孔子应该是认为楚庄王主动洗清了蛮夷性而重新回归华夏大家庭。这就是春秋笔法对楚庄王的高度认可。

二、楚庄王之前的楚王,孔子基本以“楚人”称呼,极少称其爵位“楚子”。直到楚庄王在位,孔子才称其本来爵位“楚子”。“楚人”和“楚子”一字之差,意义却相差甚远。称“人”泛泛,言下之意你楚王无德,与普通民众又有何分别?更甚者,称你“人”已经很客气了!而称“子”,即是把楚王正式纳入了周王朝的官爵体系,意味着正式承认他是周天子的臣子。

对楚庄王的解读历来以正面为主,但正如我在上面讲的,对一个历史人物既要扬其善,又不掩其恶,方能勉强做到客观和公允。

枯藤老树诗曰:

天生楚庄,既刚且狂。
三年不鸣,一鸣绝响。
北上问鼎,中原仓皇。
绝地一击,若敖灭亡。
围宋九月,恩绝义丧。
止戈为武,王道荡荡。
圣人颔首,春秋流芳。
(0)

相关推荐

  • 解扬传(下)

    解扬传(下) 文/宋秀林 三 原本郑国.陈国.宋国都是晋国的附属国,尤其宋国与晋国都是周天子嫡系姬姓子孙分封,几世至交的邦国,郑国.陈国都附属楚国后,宋国的邦交更显弥足珍贵.但是,现在两国在交往上就不 ...

  • 百家姓趣事典故——申姓

    家谱传记 宋及楚平 郑昭宋聋出自<左传·宣公十四年·宋及楚平>."昭,明也.聋,闇也."后以"郑昭宋聋"比喻情况不同. 投袂而起出自<左传·宣 ...

  • 解扬守信

    解扬守信   文/袁志福 砂河镇旧镇改造,新建一条路名曰景观路,路的北端左右各有一座假山,分别由25块花岗岩巨石打造而成.远远望去,虽是假山,却也群山连绵,气势磅礴:近观,山岩壁立,虽猿猱不可攀也. ...

  • 春秋时期的楚国历史记载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楚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在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都是强国.本文主要介绍下楚国在春秋时期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因春秋战国的划分节点有多种说法,本文采用春秋战国划分节点是: ...

  • 真实历史:楚庄王是经历了多次等待和失败后才一鸣惊人的!

    话说楚庄王同意了伍举.苏从等人的建议,决定此后远离酒色,亲自处理朝政.现实的情况是当时朝政非常混乱,内乱外困交加,楚庄王的策略是"攘外必先安内",先把国内的情况安定下来,再处理外面 ...

  • 君子之战:春秋时期你不知道的和谐战争

    君子之战,你要从公元前597年说起.当时郑国国都内的气氛,那是异常压抑呀.郑襄公与满朝的文武一筹莫展,放眼望去,城郭之外皆是楚庄王的战马和甲士,以及高过城墙的楼车与云梯. 为了保卫祖宗的设计,郑国君臣 ...

  • 【大荔文苑】王成:趣话边庄基

    趣话边庄基 文/王成 有些事情纯属偶然,有一次要修台电脑,有朋友告诉我,某某街街头处,最边上那个.真的就是好找.就像大荔高人刚写的全国灭鼠大王邱满囤的老鼠药销售一样,不用问地方,沿着东大街,过了大荔中 ...

  • 竹海归来话李庄

    作者  荣昌赵良 前些天和朋友一起去蜀南竹海游玩,其中还有一个重要行程,那就是李庄古镇. 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东郊长江南岸,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李庄距今已有1460年 ...

  • 古蔺 | 八龄桥上话云庄

    八龄桥上话云庄 01 从古蔺县城出发,经古郎洞到复陶后,又沿乡村车道一路下行到盐井河的水边,几个爱好者对水边古道上的八龄桥进行实地考察. 车停好后,下坡到如今人迹罕至的近两百米古道,终于踏上了八龄桥. ...

  • 民俗馆里话楚币

    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新馆落成,文友邀请我前去采风,说有重要文物首次展出,让我一定不要错过.因工作与创作太忙,实在抽不开身.文友几次三番,盛情难却.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放下手头的文字,驱车向淅 ...

  • 四大名著中的智慧40句,句句说透人性!话...

    四大名著中的智慧40句,句句说透人性!话俗理不俗!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八尺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 #洞见教育# 语文课本知识拓展阅读

  • 沧海桑田话挪庄

    曾经的台西区,有十个民众大院,以其序号排列为一院.二院--这是民国时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为改善贫民的生活居住状况而做的名垂青史的"民生工程".虽然经过近百年的沧桑,但是,老百姓仍然念 ...

  • 这段话听完,谁还敢伤害你?#人性

    这段话听完,谁还敢伤害你?#人性

  • 美馔新语(音频)丨方舒雅: 李庄“三白”, ​来整几口不嘛 (四川宜宾翠屏话)

    TASTE GOOD  LET US GO 你们晓不晓得李庄古镇喃?李庄镇是宜宾市翠屏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美誉.来宜宾耍,得空一定要去一趟李庄,倒不 ...

  • 《增广贤文》中最“毒”的6句话,字字珠玑,揭露了现实和人性

    俗语指广泛性流行于民间的简明扼要的语句,体现了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实践经验. 明朝的<增广贤文>便是1本民间俗语的集录,这其中的许多 语句都非常有现实意义. 今儿要介绍<增广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