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牧尔台生活记忆之1959年水刮李家村【九】

〓第 1594 期〓

作者|高存刚    编辑|王成海

下面是“老事旧人”网上小店,保证货物品质,有需要者,可加微信

扎囤

上有老来下有小,

两头兼顾吃不饱。

为孝祖父攒钱粮,

按时投邮不能少。

爷想孙儿寄花生,

队里不分鼠囤找。

大爱

为母担愁携幼拖婴,

嗷嗷待哺乞食为充。

迟到早退误课分心,

注情手足撂荒学令。

抗洪

天卷黄云暴雨倾盆,

百年不遇水淹土镇。

房倒屋漏损物伤人,

政府组织救灾保民。

灭火

铁路油罐炙晒火腾

旗委书记指挥调兵

干群两千奋不顾身

中小学生扑救上阵

家取被褥浇水熄蒙

解衣脱袄包土压封

土牧尔台生活记忆之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载,最困难时期到来了。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苏联老大哥撤走专家技工,叫停援助帮扶,讨要欠债,咄咄逼人。中央领导节衣缩食,毛泽东主席坚拒吃肉,造成营养不良脚膀腿肿;全国人民省吃俭用,吞糠咽菜,青壮年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儿争做貢献,吃苦受累,老少妇孺牙缝挤兑,紧勒裤带;各民族团结一致,戮力同心,艰苦奋斗,举国还债。中华儿女铁骨铮铮,浩气干云,顶风迎寒,披荊斩棘,破浪前进。冀中平原旱灾频仍,千里干裂,野田冒烟,庄稼枯萎,万户断粮,饿殍有现。

爷爷六十多岁在老家一人度日,实在熬受不住饥饿了,便给父亲写来探亲信函。我们一家人到土牧尔台火车站相接。不是他兴奋地呼喊我的乳名,谁又敢认眼前这个瘦骨嶙峋三根筋挑了颗酸杏儿脑袋的干瘪老头竟是我的爷爷呢。我扑上去抱住了爷爷。按照过去老家的饮食习惯,母亲专门为他赶做了面条,鸡蛋打卤捞面,蓝边大钵碗,满满两碗进肚,还瞅那锅里的剩面。父亲怕把老人一顿吃坏胃,便制止母亲再为他盛舀,并对爷爷说:“爹呀,咱慢慢来吃,别一顿吃伤十顿喝汤。”“就是不觉饱呀,再吃一碗没事。”“不是舍不得给您吃,实在是不能再吃了,再吃会撑坏肚子的,下顿让您吃个够,行吗?”“唉,唉,中吧。”爷爷十分不情愿地放下碗筷。因为我家仅有约二十平方米的空间,炕小容不下人多。单位伙房西隔壁是炊事员宿舍,曾三老汉就在那火炕上休息。父亲找到搞总务的老王,他给安排住下,父亲从家里给爷爷搬了套行李。还给了爷爷些零花钱。

undefined
但爷爷从不舍得自己花销,总是领着我和妹妹到小卖铺、水果摊买些糖果零食给我们享用,他却不进半口,我让他和我们一块吃,他摆摆手说,在老家吃水果吃伤了,再不想吃这些东西,其实他是省下来给我们吃的。约莫住了半个月吧,家里总是分成两种吃喝,白面都尽着爷爷吃,我们一家吃得是黑面菜团子,玉米面贴饼子熬白菜山药蛋。开初爷爷疼孙子先掰块馒头给我吃。背地里,母亲批评我:“都几年级的学生了,一点儿也不明事理,你爷爷在老家饿坏啦,给他吃点儿偏食补充点营养,你怎么能和他分食呢!要懂得孝敬老人,以后要把白面留给爷爷吃,记住了吗?”“记住了。”自此我再没有接受过爷爷掰给的馒头。

星期六下午,我陪同爷爷到人委礼堂去转悠,发现人们正排着长队购买电影票。见窗口悬掛的小黑板上写着:今日放映故事片《探亲记》,开演时间晚八点整,票价大人0.15元,小孩0.05元。爷爷牵起我的手加入到购票行例。晚饭后,和爷爷持票进入礼堂,当时也不分排,不对号,谁到得早,谁就可占居好位置。我们不迟不早,坐在了中间的长条椅子上。影片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中一位连指导员为掩护战友中弹倒下,临咽气前托咐战友,胜利后要替他去探望关照在世上唯一的亲人老爹爹。新中国成立后,这位战友担任了某单位的领导干部。他一直以牺牲的指导员的名义给其老父亲邮寄钱款和生活用品。老父亲也以为儿子活着而且很孝顺他。这位战友也将自己已经娶妻生子的消息写信告知了老父亲。老父亲想儿念孙心切,决定坐火车去探望儿子一家人。这位战友生怕露馅,嘱咐家属领着六、七岁的儿子去车站迎接老父亲,谎称自己出差在外赶不回来。老人住下后,每日孙儿绕膝相戏承欢,儿媳好吃好喝好生伺候,颇觉幸福享受。日子一久唯见悬挂于房间正中位置的儿子和战友的合影照片,却迟迟不能与至亲晤面。不免心神不宁郁郁寡欢起来。这一焦虑表现,让儿媳十分作难。老汉又再三叨念要见儿子本人。儿媳不得不去丈夫单位找他。这位战友深知此事已经无法隐瞒下去了,只有直面老人据实相告啦。一天,老人从外面回来,看到家中背对他站着一位身着旧军装的男人。他激动地呼喚儿子的小名,战友缓缓转过身来,老人惊呆了,站在面前的不是自己的儿子,竟是照片上儿子的那位战友。战友向老父亲忆述了当年战场情况,父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抱住了儿子的战友,“儿啊!难为你了。”是呀,这位多年替战友贍父敬老,不是亲儿胜似亲儿的共产党干部义薄云天,践行忠孝的所做所为怎不令世人动情、动容、动心、震撼、落泪、感叹呢!据说此片当时在全国受看率极高,感动了亿万观众。

爷爷边看影幕边不住擦拭眼泪,“好人呀,这才是人间最大的孝顺!你爹也很孝敬我。”爷爷常让我领他去土牧尔台周围的田野里寻找采摘中药材和老家见不到的各种花卉。因为我的曾祖父,他的父亲一生行医是河北省束鹿县的出名郎中杏林妙手。遗传基因所致吧,爷爷同样喜爱这行,在老家的庭院里种植着菊花、薄荷、麦冬等中药材。只是时逢战乱,身居冀中抗日根据地,当选过村长,整日里带领民兵挖地道,破铁路,反扫荡。静不下心来去潜心学医,更谈不上受父真传了。只能算是个半截手吧,略懂些皮毛而已。曾祖父将一些临床施治、疑难病例、中草药描述,整理、汇集、归类,专用蝇头小楷录记造册。爷爷随身携带几本精华并且示我,说待我长大成人即转传于我。可叹文化大革命中叔叔怕事,将曾祖父遗留下的一世医案累积、临床实录,毕生心血汗水、智慧结晶,几大箱经典医著、手札笔记统统付之一炬。惜乎!哀哉!痛也!遂使我联想到崔颢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逝者已矣,唯留后人垂泪顿足。

老家叔叔来信了,说是生产队通知爷爷回去参加劳动。那个年代,通知就是命令,只有无条件服从。爷爷要回老家了,父亲从粮本上取出二十斤全国粮票(那时取全国粮票是要经局领导批准的,念他有此孝心,局领导特别开了绿灯),还给爷爷拿了五十元钱(父亲当时月工资四十六元)。从此父亲立下规矩,每月给爷爷寄十元钱十斤全国粮票,直至爷爷几年后病逝。

爷爷临上火车前把和我采摘挖掘的中草药干品诸如:益母草(我们叫它灸灸花儿)、防风(蕃风)、麻黄草(麻花儿草)、蓟草(老牛圪瘩)、甘草(甜草亩)、土苁蓉(狗腿子)等以及一些晒干的花卉,全部用旧报纸卷好打包妥。全家出动把他送上南去的列车。爷爷回到老家后,总想着能给我们做些什么。老家的特产有花生和芝麻。然而那年月队里收获的花生要全部上交国库粮仓,严格管控专门用于归还苏联债务。芝麻低产,更是罕缺稀少之物,什么香油、芝麻酱想也甭想。冀中平原有那么一种鼹鼠专吃农作物的根茎,尤其喜食生长成熟的花生。它们在地下挖窖,咬果藏儲,冬春享用。爷爷等到队里把庄稼收拉完毕,地空之后,拿根铁棍,背条口袋,逐个花生地去寻窖扎囤(tun)儿。山西内蒙一带叫扎黄缸,河北老家人称其为扎囤儿,大概意取囤集粮食、油料的囤(dun)子吧。爷爷把扎回的花生晒晾干后,分成几包寄给我们。(邮局有规定不能超重)平时母亲舍不得炒给我们吃,待到除夕夜熬年时,才拿出来炒制。她让我先拿盆子到院子板墙下面去装背积的风箩箩土。我掠去土上的柴杂棍草,满满装上一盆端回家。母亲把土倒入锅里架火加温,还不时插进手指试热,待她认为差不多时,才放入花生翻炒。实际上也就是借助沙土导热煨烫,温热均匀而已,如此炒制,花生至熟皮不变色。炒好之后倒入筛子,箩去沙土,留下花生,母亲按人抓分,大家围坐炕桌,拢过自己的那堆儿剥食解馋。

undefined

物以稀为贵,那年月同院邻里是享用不到这一人间美味的。醇香酥脆,至今闭目回咂咀嚼余香犹存,虽然现在炒制花生随时可买供食,但是再也找不回儿时的那种口福了。

二妹妹出生时,母亲坐月子顾了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妇人伺候做家务。也就是现今称呼的月嫂吧。俟到满月,就自己下地干活,辞退了保姆。二妹妹刚能站立起来呀呀学语,便将其托靠给一位因腰腿有疾无法参加重体力劳动的邻居照料,自己又到粮库干活儿去了。每月给看护二妹妹的邻居一些报酬。此时大妹妹已经上小学二年级,她十分疼爱二妹妹,一放学便撂下书包去抱二妹妹,背起二妹妹在家属院玩耍。二妹妹常因吃不上饱奶啼哭,大妹妹不忍心让她饿嚎,觍着脸皮向十分要好的燕局长的大女儿月英张嘴,月英人善心慈,十分仁义,特别同情可怜二妹妹,从家中取出大馒头交给二妹妹吃。因为哄孩子,大妹妹迟到早退误下功课,升级考试不过关,不得不留级。至今说起仍感到,因没打好底子,夯实基础影响了深造,影响了工作。

1959年7月19日中午,土牧尔台地区天空,黄云翻滚,电闪雷鸣,接着暴雨倾盆,瞬间平地起水。毗邻的商都县西井子公社山洪汹涌,顺路灌泻土牧尔台镇。遂使该区域遭受百年不遇之水灾。受灾面积竟达135平方公里,淹没房舍696间,造成危房415间,冲毁农田4万亩,冲毁集二线铁路路基1315米,受灾居民455户,死亡12人。灾情发生后,土牧尔台火车站接到命令,立即打开“红房子”(货库),接收紧急转移的受灾群众进行避难。旗委、旗人委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生产队社员进行自救、互救,安置受灾群众,帮助解决住宿吃饭问题。调集民兵参加抢修集二线被冲毁的路基,在最短的时间内修通了铁路,保证了列车的正常运行。正值我们暑期放假,时逢中午大部分人都在家中。我和母亲就被暴雨阻在家里。行洪闯入粮食局大院将家属院西板墙撕开个豁子。洪水咆哮冲撞,卷走了食堂堆放在室外的几吨混煤,捎带跑部分家属碳房的煤碳及引火柴。水过门前,从缝隙滋入家中,淌了一地。我和母亲急忙铲出灶膛和碳窑窑里的灰和煤堵漏,拿起破布及不穿的旧衣进行填缝塞封,即时止住了进水。最为揪心挂牵的是,不知此刻大妹妹背着二妹妹去了哪里。还有就是家养的一只老母鸡领着刚孵出没几天的五只小鸡跑到何处,生死未卜。雨终于停了,水流渐缓,也浅了。母亲找出父亲雨天上班穿的胶鞋,让我穿上,(此时父亲下乡不在家。)打开家门用簸箕往出攉水。攉完水后,我到院子里去眊瞭两个妹妹并寻找老母鸡和小鸡。结果问了几个来到院子里看水势的孩子,都说没见她们姐妹俩。在食堂西部的职工宿舍二层水泥台阶上,惊喜地发现了我家的老母鸡。只见它正搂着从翅膀下露出五个小脑袋的鸡娃子在四处张望。积水刚好淹至阶沿,若再下一阵子雨,恐怕它们就全被裹走了。真是冥冥中自有定数,人与禽兽莫不皆然。我卷起裤腿,脱掉雨鞋,涉水近前,用上衣把老母鸡和小鸡悉数包好,拿上雨鞋送回家中。过了一阵子,水流断了,现出了地皮。我到大门外沿街去寻找两个妹妹。没过多久见大妹妹背着二妹妹正从大路往回赶。我忙迎上去接过二妹妹,问她们下雨时在哪里。大妹妹说,正背着二妹妹在十字街和几个同学呱啦,突然下起瓢泼大雨,急忙跑进百货公司门市部躲避。雨停了,水小了,怕你们担心,这不就赶紧往回走。母亲看大家相安无事,才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下来。雨后粮食局领导逐户检查受损情况,安抚大家。我和院里的几个孩子去灾民临时安置点旗人委大礼堂探看,见大厅里的长条椅子都已搬走,地上铺满了柴草麦秸,其上加盖高梁、苇席。老弱妇孺就地躺卧爬坐在带来的被褥之上,抽烟的,吃东西的,喂奶的,哭叫的,长嘘短叹的,怨天骂地的,嘈杂无序,闹心喧嚣。没到饭点儿,也不知能供给点啥餐饮。时下,浓云密布,遮天蔽日,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旗广播站不停地播报气象台发布近期仍有暴雨要降的预警。一时价镇里居民人心惶惶、方寸大乱、六神无主、进退难决、深陷绝望、不可言状。犹如即将大祸临头,酷似快招灭顶之灾,仿佛世界末日到来。我把看到、听到、了解到的情况一一告知母亲。问她如再下大雨,我们怎么办,是不是也要搬到大礼堂去住。女本柔之,为母则刚,妇人弱也,为母则强。母亲坚定地说:“不!哪也不去!听天由命吧,命不该绝,总有救星,命里要亡,躲有何用。搬到那里,吃不好,睡不安,躺在凉地上还不把你兄妹几人溻出病来呀!咱哪也不去,共产党会给想办法的。”

天终于晴了。旗里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组织生产自救,修补水毁路段、清理残破房舍,搭盖新居所,重建新家园。上街遇到几个同学,谈起水患。一位九班家在黄家村居住的同学神乎其神地跟大伙儿说:“下大雨,发大水那天,快近中午时,有两个人从南而来,进到二大同村,和我二妗妗的三姨讨水喝,她三姨给二人各倒一碗开水,问他们金烘晌午的这是去哪呀?其中有一人回答说是去土牧尔台北的李家村领人。另一个人问道,看你这女人挺和善厚道的,李家村有你啥亲戚呀?有!有!有!有我表兄的两个儿子。那俩个过路人问清了姓名,告辞北上。”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即暴雨当天,地处土牧尔台镇东北部约十华里的李家村(属商都县西井子公社管辖)整村被洪水吞没,人亡畜死,尸漂几十里外,有的甚至被推到察右后旗八号地公社一带的海子里。说来也怪,有弟兄二人那天中午正在梁头的龙王庙里看两只狸猫打架。这架打得是互不示弱,难决高下。雨停了,猫也休战了,弟兄俩出庙下梁回村,定神看去汪洋一片,那里还有村子的痕迹。闻讯赶来察看灾情的县、公社领导发现李家村还有他俩幸存。

1960年(阴历庚子年闰六月)5月29日中午,停靠在土牧尔台火车站的三辆油罐车中的两辆,由于烈日炙烤,突然起火。那天正是星期日,着火油罐车被铁路职工推至道叉外的平行道南面。旗委书记都希刚从乡下回来,闻讯后,顾不得休息,紧急动员立即组织驻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加扑火救援。市民、农民、学生等纷纷投入灭火抢险之中,参加人数达2000余人。经过几个小时的奋力扑救,终于使大火熄灭,没有带来次生灾害,也未造成人员伤亡。为此集宁铁路分局领导专程到察右后旗表示感谢。旗委、旗人委在大礼堂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奖励那些在扑火救灾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粮食局干部郭林宝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站在着火的油罐车上,接过人们传递上来的浸透了冷水的沉重的棉被褥,盖压封蒙着火点,一直忍受着燻烤坚持苦干了数小时。有的群众往上抛倒沙土压制火势。我们班的梁有才同学随着救援队伍往返于旗招待所搬运被褥浇水,郭福民同学毫不犹豫地脱下上衣包土裹沙,递给爬上油罐车运送沙土的大人。旗里干部发现这些小学生如此奋不顾身,不惜个人财物,舍衣救火,问清了他们的姓名,表彰会上均给予了表彰奖励,还补偿了衣物【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千里寻你亲人祭你——我的新兵班长

    自2月17日以来,有战友纷纷前往西南边疆,为四十年前长眠在那儿的战友们扫墓.有的是结伴而行,很多是以连为单位.在微信群里,龙州烈士陵园那尊战士身披战衣昂首挺立的雕像,一次次作为扫墓战友的背景出现.那红 ...

  • 母爱般的大姐姐

    上图:1995年,五姐妹合影.左二为本文作者孙红梅,右一为作者大姐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我的大姐姐. 2005年的4月8日(农历二月三 ...

  • 土牧尔台生活记忆【八】

    〓 第 1564 期  〓 作者|高存刚  编辑|王成海 说明:由高存刚老师撰写的<大黄风.白毛糊糊.莲针墩>系列回忆文章从今天之后改名为<土牧尔台生活记忆> 春燕与母牛 迎风 ...

  • 土牧尔台生活记忆【十】

    〓 第 1609 期  〓 作者|高存刚  编辑|王成海 "老事旧人"网上小店,保证货物品质,需要再买,可加微信 奶子功 严师重教不倦诲人 夯砸基石务求精准 观察体验拓宽视听 积累 ...

  • 土牧尔台生活记忆之十一

    〓 第 1626 期  〓 作者|高存刚 编辑|王成海 树人 学习混        考试碰 小升初        当旁听 国政通        教当兴 严管理  正校风 德智体        全问鼎 ...

  • 土牧尔台记忆

    〓第 1552 期〓 作者|苏利平  编辑|王成海 无数个在土牧尔台镇生活过的人,当他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都会找到让他们泪目的记忆,多少年过去了,土牧尔台镇一直没有改变,街还是那条街,房还是那排房,唯 ...

  • 难忘土牧尔台中学【一】

    〓第 1586 期 〓 作者|王志成  编辑|王成海 我的母校土牧尔台中学,是我进入青春期之后,成长时期的关键地方.这三年的初中就读,使我在思想上.学业上.社会实践上收获不小.初中毕业后,觉得自已脑子 ...

  • 逝去的母校——难忘的土牧尔台铁中

    〓 第 1452 期  〓 图文|乔建民  编辑|王成海 每个人的一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一些难以忘却的回忆.母校,相信会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因为,在那里留下了太多人们对美好青春的回忆. 土牧尔 ...

  • 难忘土牧尔台中学【二】

    〓 第 1589 期  〓 作者|王志成   编辑|王成海 一九五九年秋,我们进入土中不久,经历了三件大事. 一是建国十周年庆典.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庆,旗委和政府组织了全旗大型运动会,其规模和竞赛项目 ...

  • 难忘土牧尔台中学【三】

    〓第 1591 期 〓 作者|王志成  编辑|王成海 土牧尔台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那里留下了我们三年青春的足迹.文艾(温爱)今年写了一篇回忆故乡土牧尔台的长诗,触景生情,浮想联篇,感慨万千.这是 ...

  • 难忘土牧尔台中学【四】

    〓 第 1593 期  〓 作者|王志成   编辑|王成海 我的初中母校土牧尔台中学,是蒙古高原上一朵绚丽的奇葩,是草原上一座培养蒙古族.汉族等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摇篮.在这里就读的莘莘学子,经历了由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