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乾隆皇帝的老师,写出“清代第一行书”,启功都受他影响
.
启功老师的书法可谓是外柔内刚、洒脱大气,其书法作品不管是条幅、册页还是屏联,都能够展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
对此书法界给予启功书法这样的评价:“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启功
但是不喜欢启功书法的人却讥笑启功老师的书法是“馆阁体”。
对此,启功老师曾专门做过回应,他说道:“这是在抬举我呀,我哪有馆阁体写得好?”
馆阁体雍容典雅、大气端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其实在现如今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写得一手馆阁体,也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而启功老师的书法,其实多多少少是受馆阁体的影响的,在清朝有这样一位馆阁体大师,启功曾多次提及此人,对此人的书法表示赞同、崇拜。
此人便是清朝时期的书法家——梁诗正。
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雍正时期的探花郎,乾隆皇帝的老师,书法家梁同书的父亲。
梁诗正因书法超凡脱俗,深受乾隆皇帝赏识,曾任命梁诗正为《三希堂法帖》的总编,长期为大清朝修撰官书。
三希堂,本是乾隆皇帝的书房,其中收藏了无数名家字画。墨宝,包括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到了乾隆十五年时,“三希堂”还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
梁诗正编著《三希堂法帖》,也相当于他掌握了书法史上的顶尖资源,所以他格外珍惜这个机会。此期间,梁诗正阅览了大量的名家字帖,临摹万千,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风。
清人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中提到梁诗正书法:“公书初学柳成宫(柳公权),继参文(征明)、赵(孟頫),晚师颜(真卿)、李(北海)。”
梁诗正精通各体,尤其是他行书,堪称“清朝第一行书”。
说起“第一行书”,大家都会想起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两者相比较,自然是王羲之的行书造诣高深,但是梁诗正笔下的行书却更适合普通人练习书法。
将王羲之行书中的字拿出来,你未必能够认全,但是梁诗正笔下的行书,却是点画清晰、无一字模糊。
梁诗正笔下的行书骨骼秀挺,气息连贯,错落有致,疏朗分明,每一个字都严谨有致,气韵细腻柔美,行笔飘逸潇洒,如行云流水,字里行间仿佛有一股动感。
怪不得启功评价梁诗正书法是:犹如“一个灵魂在自由地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