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夏古诗五首: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2021-07-27 09:30

华人号:中国文化

扇声微变暑,井气忽生秋,五首古诗,赏读晚夏里的秋意

晚夏是指农历六月。应对公历的七月大部分和八月初。

古代人对于夏天,那是又爱又恨。阳光和雨水提供森林作物最好的养分,是盛大的瓜果时节,而农作物也是最好的生长期和成熟期,所谓“夏”,那是“大”也,太阳大雨水大瓜果大,想必原始森林里的原始人类最爱夏天,因为难得都是树木挂满果实,可以躺吃一阵子。

但是夏天又遭人恨,毒辣辣的太阳之外,是无处不在的热,是真的可以热死人那种,如果遇到干旱不雨,就算坐拥森林,也只能垂垂待毙。更何况农业社会里的夏天,千里平原,热风吹到城市里,人是热水中的游鱼,只有热得可以忍受和不可忍受两种区别。如果夏天再水灾旱灾齐来,活下的人都只能算劫后余生。

夏季和别的季节一样,都是三个月,90天,可是无人不觉得夏天的漫长。酷暑中的人掰着指头算,秋天在哪里。度日如年,对于焦躁的人,越是农历的六月,越是苦恼,因为农历六月,虽然是夏季的最后一月,但是高温溽暑,时在头伏二伏,整个月都在水深火热中蒸烤,让人觉得绝望就是绝望本身,因为现实是如此热酷。

实际过了农历六月,也有相当长一段暑热,以至于很多人并不分明夏秋的感觉,只以为夏之长,白日长到了黑暗。

但是农历的六月,从古代的历法和气象来讲,确实是夏天的最后一个月,炎热之时,让人感叹这是盛夏,但是还有另外的称呼,叫作晚夏,残夏,末夏。

度过夏天,的确是要有过人的睿智的。因为没有永恒的夏天,首先要从思想高度征服它。而期待秋天,简直是从夏至就开始了。不是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吗,虽然是指太阳向南回归,但也是向秋而行啊。

所以虽然农历的六月,如此炎热,人们仍旧努力在夏天里寻找秋声秋痕。

比如一阵台风带来的暴雨之后,感觉风向有所变化,仿佛东南风变作了西风。这海上的云团深入内陆,形成强大的风暴和降雨,也不可否认是和西北的冷空气在作拉锯和缠斗,已经为现代气象学所证实。但在古人看来,一场并不算寒冷的西风,也带来了秋的凉爽和希望。

所以农历六月,既是酷暑的六月,也是偶有西风吹来的晚夏,让人无限期待秋的来临,在心理上率先迎接秋天。

农历六月晚夏每一场雨,都是秋来的先声。

“暮去朝来无歇期,炎凉暗向雨中移。

夜长只合愁人觉,秋冷先应瘦客知。

两幅彩笺挥逸翰,一声寒玉振清辞。

无忧无病身荣贵,何故沉吟亦感时?”白居易《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一场连绵六月的夏雨,终于让炎热中的白居易有了喘息。但是雨下长了,带走了溽暑暑期,却也生出凉意来。这是秋天快要到了。虽然这样的时段最合适睡眠,只是白居易老了,又总有慢性病,他是一雨觉秋,因为病弱的人不仅怕热也畏寒,凉爽是凉爽了,可是文人悲秋伤岁的老毛病又犯了,虽然没有热死,可是到底岁月不饶人,人老了呀。

他趁着凉快写了诗稿,可是总觉得一种空虚。如今是朝廷老臣,待遇优厚,有的是休闲,但为什么伤感呢?因为岁月留不住,高官厚禄买不回流逝的青春。

人们往往期待夏天早点过去,可是等到真的要过去时,才发现,生命在缩短,热的时候只想逃热,可是热过去后,就是无可奈何的惆怅。这世上明明没有后悔药,但每个人总会算计过往得失,又总是得不偿失。

“鱼笋朝餐饱,蕉纱暑服轻。

欲为窗下寝,先傍水边行。

晴引鹤双舞,秋生蝉一声。”唐朝·白居易,《晚夏闲居,绝无宾客,欲寻梦得,先寄此诗》节录

晚年的白居易和刘禹锡都住在洛阳,白居易是俸禄养老。他有自知之明,他是以资历获得此殊荣,不掺和朝廷政事,只约着几个老伙伴老诗友聚会,也算门庭冷落车马稀。

这个爱朋友热闹的白居易,就想办法联络老友刘禹锡。此时是六月晚夏,风雨之后,略有清凉,他怎么让刘禹锡看到诗就来呢?

他说我这里清闲又凉快,这里的蝉鸣已经带着秋天的悦耳,但是勾动刘禹锡的,是白居易巧用了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词》,你刘禹锡不是爱着秋天和晴鹤吗,我这里有,我们就是两只鹤,一起迎接秋天,可好?

刘禹锡没有理由不来呀,虽然这是六月,可是秋天在路上,在蝉声里,在天上云鹤的翅膀里,在白居易的书信邀请里。

铁定带着好酒,骄阳也罢,风雨无阻。

“日夕是西风,流光半已空。

山光渐凝碧,树叶即翻红。

学浅惭多士,秋成羡老农。

谁怜信公道,不泣路歧中。”唐朝刘得仁《晚夏》

多么细微的察觉。这只能证明夏天太热,而人敏感于风。晚夏的西风多半是在大雨之后,但是只要有西风就好,秋天不远啦!

实际上这个时段很难有红叶,但是黄昏晚霞,一方面让远山凝黛,更加苍翠,一方面,霞光打在近处的树叶上,别有一种绮丽的光彩,仿佛红叶。

这是在山光水色的路途,晚来的西风让他心情大好,他看见壮丽的晚霞群山,更有山之间平原的无边青青禾苗。这预示着不久以后美好的丰收。

实际这里并不是真正的秋景,但是在落霞和明快的心情下,这里已经是饱满的秋意,而他自己因为这些美好,也并无太多离愁别恨。人是为希望而行走,相比他要去的地方,总是他的理想和愿望。

“中夕坐清簟,繁星时复流。

扇声微变暑,井气忽生秋。

为客方经楚,思乡欲上楼。

云山殊未返,相顾两悠悠。”宋朝·释惠崇《晚夏夜简程至》

这是晚夏的半夜。坐在凉席上,迟迟没有睡觉,看到了天上的流星雨。

后半夜后,气温降下来,扇子也感觉风是凉的了,用井水洗手或者泡瓜果,竟然有了寒意。他把这种寒气叫作秋气。

实际立秋前后,昼夜温差会变大,这也是人们先感觉晚上比白天凉快些的缘故,要知道,农历六月上旬和中旬,昼夜温差不大,往往热到难以入睡。

所以晚间的凉爽也意味着秋天近也。

只是我尚不明白宋朝的僧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他们可以写诗,可以写情感,可以写乡愁,可以写思念。他们的存在和表达和文人普通人并没有太多的区别。难道仅仅僧人只是一个职业?

“水窗低傍画栏开,

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

万荷叶上送秋来。”清朝陈文述《夏日杂诗》

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首秋天的诗,但恰恰它写的是晚夏。这时荷花盛开,水榭清凉。那席子都感觉半夜里冷,而只是象征性地铺着,可用可不用。

而晚夏的雨潇潇下着,连梦都凉醒了。起来一听,那窗外万柄荷叶,和着雨声,送着秋气秋凉。这秋天也该不远了吧。

农历的六月,虽然有酷暑炎热,但是从气象规律来讲,是进入秋天的前奏,比如六月末,风雨之后会有徐徐西风,晚上也逐渐变得略微凉快。

秋天,总是不远了。知道了这个规律,或者这段日子有了期盼,就变得不再难熬。

(0)

相关推荐

  • 在中国,每一个夏天都有自己的名字。

    作者:国粹君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 "世间最美的文字,就是你的名字." 从年龄到月份,从时辰到地名,从节气到颜色,中文里的名字,无一不美. 可是你知道吗? ...

  • 炎夏已逝,秋凉将至,赏读清代的一首杂诗,一夜雨声凉到梦

    立秋之后,天气依然非常炎热,盼望着的秋雨虽然姗姗来迟,但终于带给世间一片短暂的清凉.不过夏天的离去并非不留一丝痕迹,只要天气放晴,立刻就感到暑热难耐. 眼看着户外地面上热浪滚滚,大家或许会在心里默念起 ...

  • 入伏雨声凉到梦

    入伏雨声凉到梦 今天是入伏第一天,也就是说最让人难熬的三伏天开始啦.昨晚就在做梦,赤日炎炎,地皮干裂. 今早一醒来却听到了窗外哗哗的雨声.心里一阵窃喜,这第一天就是好兆头,会不会今夏就是"朝 ...

  • 秋凉清隽古诗五首:一叶初飞天下知,最爱新凉满袖时

    2021-08-25 09:39 华人号:中国文化 虽然农历的秋天,在日历上是早就有的,早到立秋和七月,实际真正感受到秋的凉意和清爽,是在处暑节气之后,也就是公历的八月底,农历的七月下旬. 此时太阳南 ...

  • 王不留行石不转,夜雨声烦入夜寒|本草江湖第1319期

    麦蓝菜 又名王不留行等,石竹科麦蓝菜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微被白粉: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微抱茎,顶端急尖,具3基出脉: 伞房花序稀疏:花瓣淡红色或白色,爪狭楔形,瓣片狭倒卵形,微凹缺,有时具不 ...

  • 草书:古诗五首,写的真好,养眼

    <出塞> 作者:王昌龄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 ...

  • [学生习作]丁卓阳:晚·夏

    晚·夏 2018届22班     丁卓阳 四季常相往,晴日共剪窗.--题记 鸣蝉并没有跃上树梢,挂在墙壁上的空调也不嗡嗡作响,仍由灰尘积落.今年的夏天,似乎不如人意地并没有来.那就称之为晚·夏吧.我立 ...

  • 【全球华人文学社】金牌作家:陈日喜||《古诗五首》敬请欣赏

    古诗五首 作者:陈日喜 01 山涧幽兰 不着绫罗不化妆, 幽山僻野也芬芳. 寒来署往余心乐, 岂管他人贬或扬. 02 冷天和被不起 汽笛惊窗户, 茗香漫玉卮. 五更生意早, 一缕暑光迟. 气冷冰凝血, ...

  • 古韵篇【全球华人文学社】特约作家:陈日喜||《古诗五首》外一首||敬请欣赏

    <古诗五首>外一首 作者/陈日喜 <周六适逢立冬> 暖枕周公梦一求, 世间烦事管谁忧. 天寒未觉初冬至, 鸿雁不征仍恋秋. <诗奴无悔> 国粹传承愿作奴, 焚膏继晷 ...

  • 【春风诵读】徐振宇《我用痴心一片,呵护夜的凉》

    我用痴心一片  呵护夜的凉 作者  徐振宇 夏季的浆果香甜 先盛开的是阳光 为了你的姣艳 我愿为你放弃我所有的宇内 放弃我所有的天下 放弃我所有的四野八荒 以此来证明我爱得倔强 纵使疯狂成蝶 纵使梦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