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校推进”信息化建设校本研修方案
孤山子镇中心小学 孙海英为落实省、市、县关于整校推进”信息化建设校本研修方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规范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结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制定《孤山子镇中心小学整校推进信息化建设校本研修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学校信息化势在必行,我校将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二、学校基本信息柳河县孤山子镇中心小学现有89名教师,其中专任教师64名,专任教师中25-29岁占12.5 %,30-39岁占23.4%,40-49岁占21.9 %,50-59岁占42.2 %教师整体年龄偏大,但大多数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校内宽带200M全面覆盖,拥有两个网络,一个是学校办公网络,另一个是科谊达公司网络,学校共计112台电脑。教学一体机31台,均配有实物投影仪。经过吉林省发展诊断与建设规划调查问卷,我校属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三、 研修目标围绕主题,积极实施“以校为本、立足岗位、边学边用、学为所用”,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和教师的学习主题与提升工程2.0的实施深度融合。研修活动设计聚焦学校发展目标,体现线上与线下结合,支持线下活动的推广与延伸,方式多样,成果突出,师生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教学中重难点问题,转变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信息素养得到提升,通过系列主题研究,形成校本办学特色。四、探究主题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性研究。结合我校确定的提升工程2.0培训研究主题和路径,我们组织教研组、组织教师反复学习教育部下发的提升工程2.0培训《校本测评标准》,梳理适合于学校阳光课堂教学改进的微能力点,合理确定教研组和教师的微能力必修与选修点,如下表。所属环境维度微能力多媒体教学环境学情分析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学法指导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7技术支持的课堂总结提升A8技术支持的课堂方法指导A9学生信息道德修养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学业评价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根据教师现有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层面,在多媒体环境中,选择了10个微能力点开展研修。教研组依据学科特点、教师年龄及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选择3个微能力作为必修能力,选修学业评价,在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不计分。教师依据自身实际,在必学微能力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拓展学习的微能力。二、 研修目标围绕主题,积极实施“以校为本、立足岗位、边学边用、学为所用”,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和教师的学习主题与提升工程2.0的实施深度融合。研修活动设计聚焦学校发展目标,体现线上与线下结合,支持线下活动的推广与延伸,方式多样,成果突出,师生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教学中重难点问题,转变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信息素养得到提升,通过系列主题研究,形成校本办学特色。三、实施策略(一)做好师情分析,研制“三案”精准施策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环境、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学校管理团队发展理念等实际,依据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现状与水平,制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以“信息技术改善(变)教研”“信息技术改善(变)教学”“信息技术改善(变)研训”为目标,按照“学校定方案、教研组协商、教师申报与实践”流程,依据省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学习内容。确定的学习内容要与相应的学校教学文化主题、学期教学计划、学校校本研修项目等有机融合。学校方案中校本研修课程(活动)编制要聚焦学校发展目标,通过集中培训、研磨练课、课例分析、岗位练功、成果展示等方式加以体现,研修成果要具有“可观、可测、可分享” 的特点。以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为抓手,确保学校方案“接地气,落下去”。学校教研组在制学期学科教研计划过程中,召集学科教师研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结合“微能力考核规范要求”明确教师个人学习计划、能力达标标准等,在学科教研组会上讨论确定,教研组长汇总后,制定突出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教研组计划,在学校教师大会上展示,表态学科教研组本学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差异度、发展度、融合度、创新度,激发教师学习热情。(二)组建管理与专家团队,形成引领发展助力孤山子镇中心小学成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开展面向所有教师提升专项培训,着重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能力。引领发展助力孤山子镇中心小学成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三)提升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承担“整校推进”过程中区域引领研修、教师信息化教学指导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工作。积极联系省市县指定的提升工程2.0教师培训机构,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重点开展培训团队专项培训,推动培训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探索“互联网+教研”的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和评价等能力。(四)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结合柳河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细则》,制定适合于我校教师差异发展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细则》,学校制定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选择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培训机构提供课程平台——教师校本研修——校本实践应用考核”的总体思路,通过资源开放,多种研修模式并举的方式,以整校推进方式开展全员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依据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开展线上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五)强化校本研修管理,分步实施推进落实按照省定提升工程2.0培训不少于50学时要求,在网络培训机构确定线上不少于25学时课程培训基础上,明确学校校本研修不少于25学时的实践课程与活动安排。学校管理团队加大对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监管力度,尊重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差异,以信息化教学规划为抓手,注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幅度,从制度建设、课堂教学、规划目标达成度、能力考核通过率等方面综合评估,把信息化专项培训参与情况、教师教学应用情况列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要坚持“所学为所用,服务学校发展”的基本原则。四、实施保障(一)成立“提升工程2.0”领导工作小组组 长:董清华 孤山子镇中心小学校长副组长:王树亮 孤山子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孙海英 孤山子镇中心小学教务主任负责组织开展“整校推进”校本研修活动全面工作(二)成立“提升工程2.0”骨干团队从各教研组中选取教学能力强、信息技术优的教师组建教改组、技术组、考评组、档案组,各司其职,组织好学校信息技术2.0提升培训工程的培训工作。注重培养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学科研修小组结合学校探究主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教研组研修方案,成员教师依据研究方案确立研究内容,在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上自主选择学习模块,制定学习计划,确保此次培训在专业发展能力上得到提升。学科组长组 员人数语文组于海颖陈慧勇 陈锡东 迟银凤张琪崔旭 郭恒东 贾玉红 郑玉红贾兆云 刘莹 秦淑平黄兰贺王延红 吴晓蒙 徐国秀 朱鹤尹玉竹于晓娟 张福莲周奕含21人数学组张连福蔡玉红 陈宏扬 关婉莹 韩瑞敏 姜华南 刘艳玲 陶恩含 王强王树忠 王禹 魏凤霞 魏艳妍13人英语组牟俊红安桂秀 徐艳娟 刘丹丹张润楠 朱宏娇6人心理健康组左有莲李桂荣 潘洪梅 张春华 张俊芝4人美术组刘丰慧 周欣 王金福4人体育与健康朱怀顺崔国禄 公茂菊 勾腾龙 韩禾雨李明镇 宋济舟 张宝财 张广民郑钰霏10人综合学科组勾延海 金顺姬 王连福 许汉福4人科学组曹胜民赵传家 吴元军3人综合与实践叶本恩董清华 王学民 王树亮冯建萍 刘炳鑫 朱集荣 凌万福8人道德与法治郭喃喃李海山 孙海英 李宏静 张军徐宏梅 张会明 赵仲平 崔丽娟 刘洪亮 刘晓旭 李梓萌12人五、实施策略(一)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科学规划,有效推进组建由校长领衔、教学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自主管理重在明职责,建制度,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统领作用,把信息化教学落在实处和实效上。采取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提升专项培训。(二)打造学校信息化培训团队,引领发展,稳步推进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三)创新校本研修活动,实现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1.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以问题为导向,实施主题备课。要研究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研究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求得共识的解决。重点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方法与策略)?”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要做好个人二次备课,做好个性化的修改与完善。集体备课流程:备课主题(组长确定)——独立钻研(个人备课)——集体研讨(各抒己见)——形成个案(二次备课)——实时教学(课堂实践)——反馈与反思(后记感想)——上交集体备课记录。要求组长认真组织,没有时间挤时间,做到有实效。2开展各项教学活动(1) 上好组内研讨课。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组内公开课活动,突出“研究”后的“改进”,再把“改进”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形成了“集备—上课—研课—形成改进方案—再上课”的同课异构公开课模式促进学校教学的研究,整体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2)上好骨干示范课,名师精品课。在组内公开课的基础上,选出优秀教师、优秀课例,从备课到上课,再度完善修改,打磨成精品课,然后在全校上示范引路课。课后组织研讨交流,学习精髓,灵活运用。(3)上好高级教师优质课。加强学校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激活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逐步建立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使教师真正向实践--反思型转变。(4)上好青年教师汇报课。大力培养青年教师,搭建展示锻炼的舞台,多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不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四)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校的做法,并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学校建立整体提升考核电子档案,切实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六、研修活动具体安排(一)启动阶段(2020年10 月15日至2020年10 月30日)1. 首先,造气氛、建机制,制订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并予以实施,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以多媒体学习环境下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性研究为主题,积极实施“以校为本、立足岗位、边学边用、学为所用”。2.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选择A1至A10以微能力课程学习为载体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教师选择三个维度,全员参加吉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二)发展阶段(2020年 11月1日至 12月15 日)1.进行网络学习,完成微能力点A1的学习,完善《孤山子镇中心小学信息化发展诊断与建设规划》、《孤山子镇中心小学整校推进信息化建设校本研修方案》。2.教研组组长制定《教研组校本研修方案》,学员进行讨论,学科组长发一期简报。3.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课例分析,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4. 信息化教学展示与分享,结合2.0信息技术培训,开展“全员教师展示课”活动,促进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掀起教师全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热潮,鼓励引导年轻教师积极强化训练信息化教学基本功,上好信息化常态课教学,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实现信息化教学专业技能的提高与自我超越。5. 校本实践考核。(三)深化阶段(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1.继续2.0信息化培训学习,完成后两个微能力点,构建完整的网络资源平台,互助互评。2.学科组长完善《学科组研修方案》,进行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3.案例分析,信息化教学展示与分享,组长发布一期简报。4.通过集体备课,“四课”等活动及课题研究,探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支持教学,精准定位,个性化推送与辅导,着力提升我校信息化教学水平。5. 树典型、抓实效、保常态,全面培养一批善用技术、善用资源、善于教学、善于评价的信息化能力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较高信息化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信息化教学首席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打造“技术创新课堂”,线下教师能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进行课堂教学,真正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学习者学习方式,提升教育管理水平。6.根据《孤山子镇中心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建立评价制度,组建测评小组,对每一位学员进行考评,评选出优秀组长、优秀学员。孤山子镇中心小学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