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建 | 煤油灯

记忆中的妈妈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手里拿着针线,用力地纳着鞋底,旁边放着活筐,微弱的灯光在每个夜晚一闪一闪地亮到很晚 。儿时的我们总是穿着母亲辛苦纳的千层底的布鞋,总是感觉很舒畅,很快乐。

可是如今煤油灯这个词 ,已经成为过往 。和我的女儿聊起这些的时候 ,小丫头总是会仰着头问我 “爸爸, 煤油灯是什么啊? 是干什么用的啊 ?而我却给不了详细的回答。但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我, 在记忆中仍旧那么的清晰而遥远。

我的童年和少年的每个夜晚, 总是在这昏黄的煤油灯下度过。我的家乡坐落在邓北一个偏远的小村庄, 交界处是镇平南部和赵集搭界的地方 ,是一个三不管的地方。当文革的尾声落幕的时候, 这个村子却还沉浸在文革的记忆里,所有的中央号召总是要比地方晚上一年多。

荷塘坡的男女老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远离尘嚣的偏远小农村里,他们仅有的思想就是埋头苦干 ,扒拉着坷垃,种着庄稼,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辛苦劳碌着,过着靠天收的生活着。

交通落后 ,经济贫乏,物质匮乏的小农村是多么的悲哀和凄凉, 甚至在干旱的日子里还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到别的村子去用扁担挑水吃。这样的小村子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祖祖辈辈很辛苦 ,但是他们却过的很开心。电灯这个东西,只是在电影中看过, 对于我们这个偏远的农村来说遥不可及,煤油灯成了全村家家户户必备用品 。

家家户户用的煤油灯 ,形式各异 。有用墨水瓶做的灯, 也有用罐头瓶做的灯 ,也有用那种黑瓦碗做的灯 ,灯芯就是用棉线做成的芯 ,然后用铁片穿过,罩在上面就成了煤油灯 。家庭条件好的用的是马灯 ,这种马灯,肚子像个草包 下面是装油的地方,中间草包的地方是用玻璃罩,上面铁架箍着, 有一个提手可以提在手里,走夜路是很方便的,并且还有个机关,可以调灯的亮度 。那时候的煤油又叫洋油,所以美其名曰也叫洋油灯。那种马灯的玻璃罩上方总是因为烟熏火燎的一片黑雾,所以煤油灯点过后的第二天,勤快的家庭总是用破布擦拭着玻璃灯罩。而我家的那只马灯是父亲炕烟时候的必须品。所以我们很少用的上 ,用的最多的也就是那种墨水瓶做成的煤油灯。

擦起洋火头,轻轻的点燃煤油灯,微弱的火焰在这寂静的夜晚里像一座矗立在海中的灯塔,为那些迷失方向的人们点燃了希望,也为我点燃了学习的方向 。在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母亲总是坐在床头,拿着烂布头做着鞋帮 ,辛苦地纳着千层底。昏黄的油灯映照着母亲那饱经风霜的脸 ,看着她细心地一针一线纳着鞋底 ,我的心里是一种感激和无奈。有母亲陪着,我心里多了一份宁静和温暖。趴在煤油灯下写着作业 ,写累了,就抬起头看看母亲,母亲看着我们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然后用针在头发上抿了抿 继续做着针线活,父亲在一旁看着我们几个写作业。写作业经常都会写到很晚, 母亲就这样陪伴这我们,至到那个偏远的村庄有了电以后 ,母亲为了节约用电 ,还是习惯性的用着那盏老掉牙的煤油灯。

煤油灯在微风吹过的时候扑扇着, 黑黑的烟雾随风在夜色中飘散,我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着 。不知是太用心还是不小心打瞌睡,前额的头发和眉毛被烧焦了很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很好闻的皮毛烧焦的气味,而我还浑然不知。我总是习惯性的伸长着脖子闻着好闻的洋油味,因为每天都要在这昏黄的油灯下写作业复习功课,烟熏火燎的眼睛总是有点涩涩的感觉, 有的时候 会被这浓浓的烟雾熏得脸上黑乎乎的 ,像一个唱戏的花脸一样 。母亲慈祥的看着我 ,开心的笑着 ,然后去拿毛巾帮我擦脸。

灯光微弱的时候 ,母亲总是用他那纳鞋底或者缝衣裳的针头挑拨着灯芯 。看着母亲手上那用针线绳磨出的老茧 ,我就告诫自己要好好学习 。由于家境贫寒和母亲体弱多病,我总是在放学以后,先打猪草,然后帮着母亲烧火做饭 。父亲那时候还在遥远的内乡灵山工作着 ,就这样我们生活的很开心和快乐。再稍大一点 ,晚上就在学校上晚自习,母亲总是在这样的夜晚等着我们回家。走近村庄看着家里窗户发出微弱的灯光 ,我就知道母亲在等待着我们, 盼望着她的孩子平安归来。

若干年后母亲因病去了 ,按照习俗要点天灯, 这个时候才想起了那被遗忘的煤油灯 ,父亲找寻了半天, 才在犄角旮旯里找到被母亲悄悄收藏的那盏煤油灯,可是已经没有煤油了 。父亲只好倒了些香油 ,然后点起那盏被遗忘的灯。在这油灯微弱的灯光闪烁下,看着躺在棺材中的母亲我忍不住号啕大哭,我知道 我再也回不到从前被母亲娇惯的岁月里,我也知道生我养我的母亲 去了,从此再没有人和我顶嘴了,没有人唠叨我了,没有人挂念我了。

母亲出殡那天, 我用力的摔碎了那盏煤油灯 。我知道母亲已经成为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了 ,她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里,融入了我的血液里。就让煤油灯随母亲一起去吧,在天堂中陪伴着母亲,希望天堂里不再有黑暗 ,母亲在天堂中快乐 。母亲像白蝴蝶一样飞走了, 就像煤油灯一样去了。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中,习惯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煤油灯注定成了年代的过客 。它伴我成长 ,伴我度过了年少时的很多年华和时光 。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 ,我的心中总是闪烁着那盏不灭的煤油灯, 它永远在为我照亮方向。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赵玉建,70后,邓州市夏集乡人。

(0)

相关推荐

  • 【西散原创】李林作品丨外婆的煤油灯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我是刚刚进城的城一代,那种西装革履包裹 ...

  • 【165】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刘琼作品

    马灯伴我度童年 刘琼(四川) 记不得我们家是什么时候添置的马灯,但马灯却伴着我度过了童年的时光. 我童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乡村还没有通电,晚上,家家都是靠煤油灯照明.在煤油最紧张的年头,每家 ...

  • 朱成玉 | 活着的灯光

    活着的灯光   ◎ 朱成玉   我曾经纠结于一个问题,一盏灯对于一个眼盲者的意义,或者说,一个看不见任何事物的人,是否还需要一盏灯的陪伴? 一个俏皮的歇后语似乎为我做了解答--瞎子点灯,白费蜡.但是母 ...

  • 难忘故乡的煤油灯

    文:甄承民 图:来自网络 "啪!"随着一声巨响,停电了!噢,停电面积很大,是半个城区! 电视机前的我,只觉得眼前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凭窗远眺,往日家乡小城的火树银花.万家灯火不再,却又见那深蓝色的 ...

  • 赵玉建 | 故乡的秋

    故乡的秋 只是残存在记忆中的 最美的一副画 ,那画里面有快乐 ,也有泪水,有老百姓辛苦的喜悦和丰收,那画里是一副纯天然 的大自然最美的杰作,只有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 ,才是最红火的秋. 故乡的秋,没有香 ...

  • 赵玉建 | 老井

    村子庙旁的老井 ,不知是何年何月修建,少时的我们就是喝着这些井水长大的. 老井在村子的南头, 紧挨着我家的自留地 .庙旁的大白杨因为紧挨着老井 ,所以长的枝繁叶茂,很多村子里的人都甚是羡慕 ,这也成了 ...

  • 赵玉建 | 偷瓜历险记

    偷   瓜   历   险   记 文|赵玉建 夜色淡了下来,月亮爬上了树梢,知了在树干上叫个不停,山墙后面的小池塘里蛙声阵阵,为这个闷热的夏夜打起了架子鼓.那时的空气总是很新鲜,躺在草坪上看着星光璀 ...

  • 赵玉建 | 校园的梧桐树

    校园的梧桐树 文|赵玉建 记忆中总是有一些甜蜜 ,总是有一些怀念. 坐在教室里, 疲倦的时候 ,透过窗户就能看到校园里那两棵粗大的梧桐树,在青松雪柏万年青的映衬下,越发显得高大伟岸.高高的树杈上面悬挂 ...

  • 赵玉建 | 童年夏夜—— 故乡的记忆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童年夏夜 --故乡的记忆 文|赵玉建 酒场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了. 和友人分别后,一个人走在这个灯火璀璨的都市大街上.夜晚的街道少了一些白天的繁华和川流不息的车 ...

  • ​张建先,荷塘月色,​赵玉明三位老师作品欣赏

    感谢您关注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 投稿微信:CZJ690430 投稿必须是首发稿件 温馨提示 二十三期思归客诗刊已经全部快递完毕,望朋友们注意查收.欢迎文友踊跃投稿,同时开始征订第二十四期封面,封底人物. ...

  • 674期 || 赵玉霞作品:北京知青萧大姐/静华清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轩诚浅语: 因为父亲的工作关系,我曾接触过很多的知青,在领袖一声号召之下,许多北京的中学生来到了农村.后来他们又都陆续回城了,但也有个 ...

  • 赵玉平:题图诗5首

    题<山乡> 雾落家山绿野苍,犁田岭上梦初长. 树影村庄图似画,谁说此处不苏杭. 题<山花烂漫> 春花斗艳漫山香,蝶乱蜂狂吻露忙. 酿蜜说媒催绽放,风吹蕊谢绿芬芳. 题<饮 ...

  • 【青青子衿诗苑微刊赵玉12期】

    ☞赵玉诗友第12期作品展☜         赵玉诗友简介 梨树县诗词楹联学会顾问 四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抒怀: 欲就花笺写壮心,神驰华夏借甘霖. 千秋韵事倾情咏,五岳雄姿任意寻. 诗里兼容山水趣,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