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圣贤都知道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在浮躁的时代,人们更应该学会自省。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科技的发展,物质的提高,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人性,贪嗔痴慢疑一直都在。从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菩提树下讲授的佛法,孔子给三千弟子传授儒家思想,到现代同样有教育意义。
如果说王阳明靠天资成为了圣人,那么曾国藩的成功靠的是努力和自省能力。他的努力众所周知,同样臭毛病也多。资质平平,爬过科举的关口,心高气傲,人一旦傲,脾气就臭。
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各种各样的人吵各种各样的架,人际关系越来越差。当他意识到之后,首先拿傲开刀,每次吵完都记下来龙去脉,通过日记札记反省。
第二天找到吵架的对象又是鞠躬,又是道歉。人的习惯是不能去掉的,但是通过反省,每日的修正,最终被新的习惯代替。
在翰林院做了三年检讨,把大部分臭毛病改掉,从傲慢无礼,毫无修养,做到谦虚谨慎,彬彬有礼。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里的半个。
优秀的人都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在反省中才能进步。就像考试,考了90分,如果不去反思10分是怎么失去的,下次依然会做错。
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所有的哲学家都以“我是谁”“人是什么”的问题里探讨人生。
克里希那穆提说:认识自己就是观察其所想,观察其如何感受,不做谴责,不做批判,不做评价,不做比较,不只是表面上的,而是深深地觉察事物本来的样子。
金刚经告诉我们,事物本来的样子是空性的。对事物的判断解读,都源于各自的视角。
所以在人性的看法也需要角度,不反省,很难纠正。人痛苦的原因,都源于想法。想法产生于感受、谴责、批判、比较。
车或房子的比较,自己与他人的比较,评判的本身都是夹杂着比较的的心理。如果从深层去反思,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人生中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而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事。
道理简单,做起来难。思考的模式源于家庭教育,身教言传,学校教育和读过的书籍。习惯模式已经扎根于潜意识,不经过刻意练习,持之以恒的自省,难以改变。
从古今到中外,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经历了自省的过程。那个印在美元钞票上的头像,是美国开国三杰之一富兰克林,发明家,政治家,作家。只上过两年小学,从十几岁开始在印刷厂做工。
在成长的路上,他给自己列了十多条道德规范,每天去对照,去修正,最终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努力与反省之后,最重要的是你想成为什么。如果能做到,就在这个世界;如果做不到,就在另一个世界。但不管哪个世界都是同样的渴望,同样的动力。区别在于你想成为的样子。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