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罗氏正骨手法秘诀一:正骨手法与功法

《内经》中《四时调神大论篇》指出,“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又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遂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灭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从阴阳则生,逆之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是故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不治已乱。尤其是阴阳不能央调。”以上《内经》这段论述,是指人体相对平衡性的自然法则。由于阴阳失调,才有疾病发生。

《内经》分为道生、脏、象、经络、病相、诊法、治疗等内容。而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理论。阴阳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即相互矛盾,又相互依赖。五行是古代厚子论学说,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五种要素循行。中医把这种理论运用到人体上来说明脏腑间的依存关系,人体机体生理与病理的关系和人体脏腑与自然界的关联。换句话说,阴阳五行学说概括了医学上的一切关系,并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是中医学的思想体系,也是《内经》这部著作的基本精神。

《内经》是一部集体创作的医学论著。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与疾病作斗争,比较有系统的经验总结,是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运用科学的观点对人体生理活动、病理现象、以及诊断治疗等规律作出比较系统的阐述,而且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对引导医学走向真理的道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它为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经络学说等指出了方向,为现代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对人体生理的整个认识,是根据自然界一些规律和法则,运用到人体生理学上的。这些规律和法则:即为阴阳五行法则。从这个法则出发,以说明人体经络、脏腑之间的关系。人体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每个系统组织,都只是一个局部。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相互联系的。它们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共同完成机能组织的一切活动。各个系统间的有机功能活动,都离不开与神经细胞的协调性的关联。

故失去这个协调性,人体机能就会发生紊乱,就要引起疾病。因此,有利地创造各系统间协调性的条件,是抗老防病的任务。现代科学家暂时还找不到阻止人体衰老的有效方法,而要找到阻止人体抵抗能力减弱的方法还是可能的。

从生物力学的观点出发,用生理功能的解剖部位的原理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它应是物质与机能之间必须保持相对的平衡性,否则就会产生分离的偏向,从生理状态向病程状态转化。对于骨伤科的医生而言,在治疗中不但要清楚病人骨伤的轻重,还要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年龄、大小、病情的复杂程度和病人有无内脏病以及其他的病史等等。根据病人的损伤部位,骨折脱位或软组织损伤的轻重来确定手法。手功手法的作用是纳入人体原来运转平衡的位置功能和机制。

治疗时,沿着病点及反射区,按照经络经脉走行点穴,有节律的布养手功,并调节自身的用功方法。调和虚安阴阳气自,发挥自身机体的内在适应活力,运用气力而充实手部。手功手法作用于病点及反应区点,事之经脉顺通运行,达到修复病点及反应区点的自身功能的目的。再加上合理的用药,病人方能康复快。

手功手法的奇妙,就在于它是根据不同病症施用不同的手法。对一病症而言,有一套或数套有规律性的技巧应用其中。在治疗病患时,有一种或几种手法变换使用达到除病的目的。

自身练功、练手法、练阴阳、练精气神时,要与大自然阴阳气体结合起来。自身化功手法以手为主,气体为辅,有节律的布养手功。调节自身气力体,运用功法代气法的用功方法,发挥内在活力,气力充实手部,心神静养,阴阳调和,气血运行,肢体手功同行,才能运用手法自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