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10–组织远征军

上文《锡诺普海战》中,咱们提到俄国海军在锡诺普歼灭奥斯曼土耳其海军的舰队,给英国和法国以极大的震动,两国立即决定派舰队进入黑海。

1854年1月4日,邓达斯接到命令,五天后英法联合舰队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邓达斯派他的副手埃德蒙德·莱昂(Edmund Lyons)少将,率领新锐的战列舰阿伽门农号(Agamemnon)号前往锡诺普。阿伽门农号建于1849年,航速11节配备91门大口径火炮,是皇家海军最新式的战列舰之一。说起来皇家海军建造这种新式蒸汽动力战列舰,还是为了应对法国海军建造的同类型军舰,而俄国并没有这种战舰。派如此精锐的战舰进入黑海,就是要给予俄国明确无误的信号:英法已经下定决心要保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了。

前文《土俄开战》里面,咱们说过俄军的状况很糟,那么英军的情况如何呢?英国人也没有准备好在欧洲打仗。这个时候的英国,跟随惠灵顿打拿破仑的那一代人已经成为过去,当兵在英国不再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英国并没有实行义务兵役制度,当兵全靠自愿。1840年代英国工业大发展,到处需要人手,找工作不是件难事。除了在英国本土找工作,移民美国或者加拿大也是条路子,所以英国兵源有限。拿军饷的大部分是穷困潦倒的人,胸怀保卫祖国伟大理想的人少之又少。按当时的一位军士的话说就是,这帮家伙都不是合格的兵,自己都顾不住自己,你得管吃管穿像孩子一样照顾他们,钱还不能给他们太多,给他们太多他们就去买酒喝然后酩酊大醉。

这说的倒是不错,穷困潦倒借酒消愁的人是英国兵的主要来源。

当然,酗酒的并不只是当兵的,当时英国整个社会都是这个样子。违反军纪的士兵自然要受惩罚,从罚款一便士到关禁闭168天,有些还要被鞭打屁股。然而自打1846年打死了一个兵后,鞭刑就成了众矢之的,惩罚的鞭数越来越少。

随着和平日久,大英帝国的军费开支也一直在下降,从1815年的4,300万英镑,降到1854年的950万英镑。而此时的英国是世界强权全球帝国,军队的重心也从欧洲转向印度、南部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等地。大部分的英军士兵特别是步兵,驻扎在海外。比如在1846年的时候,100,600英国步兵中有23,000人驻扎在印度,另有32,650人在大英帝国的其它部分,只有不到一半的44,980人,驻扎在英国本土,最后这部分英军才算是可以派出作战的机动部队。

英国军官也不能算是称职,那是一个真正的拼爹时代,军官大都来自上流社会,不是这个爵就是那个主的。所受的训练也落后于时代,依然是方块阵加密集队形。新的战术思想,只存在于一帮子异想天开的人的脑子里,这种人在军队中并不受待见。

高级军官更是老迈年高,威灵顿公爵担任总司令一直到83岁,当到1852年他去世。手下的那伙子人也都不再年轻,随他一同在滑铁卢战斗过的萨默塞特勋爵(Lord Fitzroy Somerset)拉格伦(Raglan),也是六七十岁的人了。1854年的将军中,13人年纪超过70岁,60岁以上的更有37位。老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那也只能是老话,在古老的年代或许成立。这是军事技术不断进步的十九世纪中叶,老将军们的思想往往落后于时代。

萨默塞特勋爵(Lord Fitzroy Somerset)拉格伦(Raglan)

英国陆军上一场对欧洲强权的大战,还得追溯到打拿破仑法国。随后的这段时间里,只参加了一些小规模的战争,英军的武器和战术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着装还是拿破仑战争时代的猩红色军装和毛皮帽子。

法国陆军也有几十年没有参加过欧战了,战争的经验也是仅限于殖民地战争。但是情况稍有些不同的是,1830年到1847年间法军一直在阿尔及利亚打仗,这些战争迫使法军认真检讨其战术思想。要说阿尔及利亚战争也只是对付游击队的殖民地战争,但是反抗的埃米尔阿卜杜·卡迪尔(Abd-el-Kader)证明是个难缠的对手。一开始的法国将军们,一个接一个被证明都搞不定他,直到1840年汤马斯·比若(Thomas Bugeaud)元帅上任。比若元帅依照当地的实际情况,重新组织了非洲军团。殖民地战争是游击战,阿拉伯武士骑着骆驼神出鬼没,让拖着大炮的法军疲于奔命。比若让他的手下抛弃欧洲战场上的教条,打一场完全不同的战争。比若元帅说:

“阿拉伯人快速行进快速进攻,你们带的大炮和辎重会拖慢你们的行军速度,移动缓慢,所以你们只能被动防御,敌人可以随时打你,不能再这样啦。现在,把大炮都给我留在家里,也不带过多的辎重,所有的补给品全都驮在骡子上,炮就只带最轻便的那种。”

采用新的战术后,阿卜杜·卡迪尔的游击就不灵了,1844年经过伊斯利(Isly)战役后,阿卜杜·卡迪尔日渐式微,不得不向法军投降。经过这些战争,年轻的法国军官被提拔起来,这些人不但有拿破仑的雄心,还有现代战争经验,且不墨守陈规。相比之下,英国军官都是些贵族老爷,靠家族和声望财富获得提升。

土耳其军队是一支拥有30万之众的大军,但是装备低劣、军纪涣散并且指挥无方。英法一致认为,土耳其军队战斗力低下,只要俄军真正发起进攻,土军就会成为“土崩瓦解的军队”。当然土耳其军队中也有战斗经验丰富的部队,比如驻扎在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山地部队,都是经过战火考验的战士,他们的指挥也很得当,统帅奥马尔帕夏是镇压了巴尔干叛乱(土耳其观点)的将军。当然这些战斗也都是低烈度的战斗,跟同欧洲列强发生的全面战争,自然无法相比。奥马尔帕夏的高级军官们很多都是英国、爱尔兰以及其它欧洲国家的雇佣兵,奥马尔本人也有军事才能,这算是土耳其军战斗力的积极一面。

有意思的是,尽管土耳其的盟友对土军没有信心,土耳其人自己却自我感觉良好,反而对他们的盟友评价不高。土耳其大臣看过英军后说,英军看起来威武雄壮,但是估计仗一打起来立马撒丫子就跑。

鉴于对土耳其军队战斗力的严重不放心,英法觉得必须赶紧行动,万一俄军逼近君士坦丁堡,土耳其军便会土崩瓦解。等土耳其人签了城下之盟,必然会给予俄国人极大好处而损害英法的利益,需要马上做好在加里波利登陆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准备。

1854年2月8日,英国内阁批准派遣1万名士兵到马耳他组成远征军,给远征军选择一位总司令是个问题。1852年接任惠灵顿公爵的是哈丁(Hardinge)爵士,但是哈丁的身体显然已经不适合眼下这种远征。英国人考虑来考虑去,还是拉格伦爵士吧。拉格伦曾任惠灵顿公爵的高级幕僚,记录完美,一位传奇般的英雄。在滑铁卢战役中他失去右臂,截肢手术的时候连麻药都没用。截肢过后拉格伦命手下赶紧把切下来的胳膊给我拿回来,我的结婚戒指还在上面呢。但是拉格伦爵士的主要贡献,是在惠灵顿身边筹谋划策,是个参谋人员,作为统帅不知道合不合适。当然拉格伦爵士有个优势,当年的对手如今的盟友法国人挺尊重他,这让他适合做联军之间的协调工作。多国协同作战,这一点十分重要。

法国那厢,雅克·勒鲁瓦·德·圣阿尔诺(Leroy de Saint-Arnaud)毫无悬念地成为法国远征军的统帅。圣阿尔诺相对年轻,没有赶上拿破仑时代,他第一次参战的经历是在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建功立业。1851年拿破仑三世发动雾月政变的时候,他是拿破仑的得力干将,因此被任命为战争部长。时人对他的任命也不是完全没有微词,法国政治圈子里的人就认为拿破仑三世任人唯亲,圣阿尔诺靠的是同拿破仑三世的关系,挤掉了两位阿尔及利亚的战友。英国人对圣阿尔诺也不以为然,觉得这就是个溜须拍马之徒。

雅克·勒鲁瓦·德·圣阿尔诺(Leroy de Saint-Arnaud)

不管怎么说,圣阿尔诺上任了,带着一直折磨他的胃癌。接下来英法会采取什么行动呢?请看下篇《互不退让》。

(0)

相关推荐

  • 读史札记||敦刻尔克奇迹与希特勒第三帝国的终结

    敦刻尔克奇迹与 希特勒第三帝国的终结 蔡泗明||福建 一场战争.一个计划成败与否,可以说每一个步骤都体现其重要性.有时99%的成功,1%的挫折,就铸成整个局势的失败.其实其中很多步骤都是十分重要的.但 ...

  • 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为何没有盟友?只能说自作自受!

    克里米亚战争的前奏,要从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开始,在此之前的1798年法国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埃及和叙利亚,这对于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影响是痛并快乐着,毕竟穆斯林独立运动如火如荼,令奥斯曼帝国可以 ...

  • 看得见的过去

    拉格伦是怀卡托区的西海岸,自汉密尔顿往西50公里的样子. 此地得名来自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叫做拉格伦勋爵,他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领导英军的总司令. 当然这不是前几年那次克里米亚局部战争,而是指的1853 ...

  • 俄罗斯帝国最危险敌人,不是拿破仑,不是英法联军,而是这位天才

    俄罗斯帝国(1547-1917)延绵四百多年,曾是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最鼎盛疆域高达2300万平方公里,位居欧洲乃至世界列强二百余年.历任沙皇不断发动战争扩张,也曾遭遇过很多危机时刻:如称霸欧洲的法 ...

  • 看看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的表现,才知道土耳其不比清王朝差

    文/寂寞的红酒 提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部分熟悉历史的朋友都不陌生.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非常强盛的帝国.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地,疆域面积辽阔,国力强盛,整个欧洲都笼罩在奥斯曼帝国 ...

  • 弗兰茨-约瑟夫遇刺。——米兰起义。——不列颠的政策。——迪斯累里的演说。——拿破仑的遗嘱

    1853年2月22日星期二于伦敦 来自施土尔威森堡[注:匈牙利称作:塞克希费黑伐尔.--编者注]的电报报告了如下的消息: "本月18日下午一时,沿维也纳城堡散步的奥皇弗兰茨-约瑟夫突然遇刺, ...

  • 克里米亚战争,遭盟友背叛列强群殴,俄罗斯“人品”问题出在哪?

    在欧洲甚至世界战争史上,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都有着重要地位.本来,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这之前已经打了多次仗,到这一次是第九次俄土战争. 势均力敌变成" ...

  • 克里米亚战争 01 – 东方问题

    前些年普大帝策划克里米亚公投,把克里米亚从乌克兰肢解出去并入俄罗斯,让克里米亚这个原本生僻的名字一下子成了热门词儿.也确实克里米亚对俄国来说地位十分重要,俄国人也花了大把人力物力经营于此,俄罗斯族还占 ...

  • 克里米亚战争 02 – 英法的态度

    上篇<东方问题>里面咱们提到,俄土之间矛盾纠纷的解决,两个大国英国和法国是绕不过去,这两个国家在土耳其问题上,是怎么考虑的呢?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英帝国,国势可谓是如日中天.工业革命在英 ...

  • 克里米亚战争 03 – 法俄较劲

    上篇<英法的态度>里面咱们提到针对土耳其的"东方问题",英国和法国跟俄国都有不同的看法,法国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还打算在其中的圣地问题上做做文章.于是路易·拿破仑· ...

  • 克里米亚战争 04 – 缅希科夫的使命

    上篇<法俄较劲>里面咱们说了法国跟俄国在土耳其较上了劲儿,法国赢了一合,沙皇发誓要扳回来,那么沙皇尼古拉打算怎么做呢? 沙皇尼古拉是个意志坚定的行动派,光耍嘴皮子不是沙皇的风格.尽管知道了 ...

  • 克里米亚战争 05 – 英国人无所作为

    上篇<缅希科夫的使命>里面,咱们说到英国大使馆临时负责的罗斯上校,命令地中海舰队立即派军舰到土耳其海域,为苏丹撑腰.不过当时通往伦敦的电报线路,只铺设到贝尔格莱德,到君士坦丁堡这段还需要其 ...

  • 克里米亚战争06–陷入僵局

    上一篇<英国人迟疑不决>里面,咱们说到俄土谈判令英国人忐忑不安,这谈判桌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呢? 回到1853年的3月16日,缅希科夫拿出内斯尔罗德给的第一个锦囊,要求土耳其人在圣地问题 ...

  • 克里米亚战争07–维也纳备忘录

    上篇<陷入僵局>里面咱们说了,几方剑拔弩张,作势谈判破裂就大打出手.沙皇入侵多瑙河口诸公国的消息,通过报纸和外交渠道在英国广泛传播,但是阿伯丁首相认为那并不表明就要打仗了.英国驻圣彼得堡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