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三世因果,这是个传统的观念,通常用来解释坏人为什么活得欢,好人为什么会遭罪?这样的现实情况。这算是思想安慰剂吗?不同的人会有各自的看法,信不信都凭各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原文】
绍熙辛亥,黄居家卧病,与往别业就医。历数月,不觉胜常,梦与吴同抵一处,遇黄衣走卒持官文书来追逮。取视之,其上有黄文明、吴如松姓名,相顾愠怒,谓州县不应无故呼举人,又斥诲如此。始犹力拒,俄已随之行。到大第宅,壮丽如官府,窥其户,寂无一人,走卒亦不见。进至中堂,入一室中,望其间设榻,两人共被而寝。近而观之,皆犬首人身,怖汗奔出。转而之他,遇一道人,与之揖,问此为何地,曰:“此往生之所也。”未及再语而寤,以告父及告妻子,深讶朕兆之异。已而病甚,遂卒。如松亦继亡。里中论者以为黄、吴儒生,操持无显过,而身后疑堕异类,若云隐慝,则非外间所知也。
崇仁(江西抚州县名)士子黄文明和吴如松两个人关系非常好,他们都获得了举人资格。宋光宗绍熙辛亥年(绍熙二年,1191年),黄文明在家里卧病在床,家人给他换了另一处住宅居住以方便就医。在那儿待了几个月,病况不见好转,黄文明有天做梦,梦到跟吴如松一起到了一个地方,遇到黄衣走卒拿着官府文书来追捕他们。黄文明拿过文书观看,上面确实有黄文明、吴如松的姓名,两个人相顾,脸上都有懊恼生气之色,他们跟黄衣走卒说:“州县官府不应该无故召呼举人去,而且态度这么恶劣!”开始,两人还强力拒绝,过了一会就跟着黄衣走卒一起走了。他们来到一座大宅第,壮丽气派,就像是个大官府。两人偷窥大门内,一个人也没有,黄衣走卒也看不见了。他们进到中堂,走入一间房内,看到里面铺设着床榻,于是两人上床在一个被窝里睡觉。彼此近前细看,都是狗头人身,两人吓的大汗淋漓,奔跑出来;接着又去了另外一个地方,遇到一个道人,他们给道人作揖行礼,问道人这儿是哪里?道人说:“这地方是往生之所!”还没来得及再说话,黄文明就醒了,他把这个梦告诉了父亲、妻子和孩子,深深惊讶于这么一个奇异的征兆,紧接着黄文明病情加重,很快就死了,吴如松也跟着死了。乡里人聊起黄文明和吴如松两位儒生,平时的人生操守并没有明显的过错。从这个梦来看,他们可能死后堕落为异类(狗)了,如果说有什么隐匿的过犯,那就不是外人所能知道的了。【祥宏点评】:黄文明在梦中经历了“入冥”,这个噩兆显然在暗示他和吴如松有可能下一世是狗身,为什么会这样?一是有“隐恶”,二是前世的因果。从他们异乎寻常的关系来看,这两人因缘甚深;有个情节:官府不能随意呼来唤去的招呼举人到官,说明举人或说士子文人在宋代的社会地位超过平民;黄文明开始严厉拒绝,而后就稀了糊涂就跟鬼卒走了,说明在冥间,人是很难做主的;往生之所,意味着这里是两人下一世的转生地。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5-《夷坚志》转世轮回事件)(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