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话民俗之福牛送春

福牛送春话民俗

文/赵秀永

春节是农历年的岁末,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民间俗称为“过年”。它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古老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体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个节日时间从腊月初八的祭祀开始,腊二十三、二十四祭灶神,腊二十五“接皇日”,二十七二十八洗浴清污垢,二十九蒸大馍、烀肉食、炸丸子……,为欢度节庆准备食材。年三十贴对联、欢聚、守岁、迎新年,正月十五闹元霄,各种活动陆续展开,其中三十和正月十五是“主弦律、重头戏”。

在欢庆这个节日时,始终充满着千百年传承风俗习惯。祭奠先祖、祭祀神佛苍天、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内容众多丰富多彩,充满着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把“春节”,作为国家重大节日,并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之源历史悠久,在很早的以前,一个叫“年”的怪兽,头长触尖凶恶无比,长期深居海底,只在除夕这一天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每逢这一天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躲避灾难。

有一年的除夕,从外村来了一位童颜鹤发手持执杖的老者,沿途乞讨到了村里,人11门都忙着逃难避灾,那有理会这位老者空隙。村东头一位老太太给了些食物,劝他赶快离开逃避“年”兽。这个老头却捋髯笑道:“若容我在你家呆一夜,吾能把“年”兽驱离从不再来。”老太太似信皆疑把其留下。半夜时刻“年”兽闯进村,发现今年气氛非同一般,只见一个老太太的房内烛火通明,大门贴红闪闪发光。“年”兽浑身抖颤,当它走近大门口时,院內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声,这个畜兽浑身刺疼急忙退回。原来它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声,这时大门敞开,只见一位身穿红袍老人朝它哈哈大笑。“年”兽听之大掠失声狼狈逃窜。

正月初一,逃难人们回来见村内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老太太细说原由,这事迅速传遍周邻乡村,都知道驱赶“年兽”的方法,从此除夕这一天家家贴红对联,鸣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岁。

春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的重要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较多固定民俗习惯。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腊月二十三祭灶神,据说这天是灶老爷去天庭,向玉帝秉报民间喜怒哀乐。人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设灵位,备善食,供奉灶神。

腊月二十四“是掸尘扫房日。”在舜尧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新春清扫有除尘布新的涵义,视为把穷气、晦气统统扫净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对辞旧迎新的祈求。这一天家家打扫庭院,清洗器具,拆洗衣被窗帘。户户掸拂尘除污垢清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干干净净欢欢喜喜迎新年。

腊月二十五,玉帝亲自下界察看民情,并确立来年降福祸之时。民间称之为“接皇日”。人们早起居、言谨慎、表现好,玉皇欢,降福新年祥。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这两天,人们冼澡去污垢,除晦气迎新年。

腊二十九,蒸大馍、炸丸子、做禚点、炒花生、熬麻糖、烀肉食,为欢渡春节准备各种食材。

年三十除夕忙,张贴对联贺新年。贴对联有讲究,当年家里有先人去世,不能贴对联。“慎终须尽三年孝,追远常存一片心。”去世一年贴蓝色的,去世二年贴黄色,三年后才能贴红的。如果家族里有长辈去世,你只能贴黄色对联,否则逝者家庭有意见,家族不和争吵不休。

守岁是除夕夜的一项重要环节。新年到,全家欢。一夜连二岁,五更分二年。一家人欢聚一堂共述亲情。

“老翁点头辞旧岁,童子拍手贺新年。”父母亲温馨的笑脸,儿女们欢乐的高兴劲,听着青年人美好願景。新年的钟声响起,烟花爆竹飞天轰鸣,人们怀着对新的一年美好期待进入了梦乡。

年初一,长辈们起个大早,开了财门,放了招财炮,碎红满地,灿若云绵满堂红。煮了荷包蛋放馓子,添上白糖开水每人一碗,喊孩儿们起来吃饭迎新年。

初一拜年之风早于唐宋,明清盛行,传承至今。人们换上新装请长辈上座,依次跪倒磕头,期盼老人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二老喜笑颜开,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礼物分给小字辈,这些小屁孩兴高彩乐欢蹦歌唱。

过了年初六,初七,人们又奔赴各自岗位,拼搏奋斗去实现美好梦想。

赵秀永

安徽宿州,一个追求历史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梦想的人。现为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民俗研究员,灵璧县文史研究员,灵璧家园网民俗大家。先后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微刊发表作品近百篇。

(0)

相关推荐

  • 重阳节到了,除了赏菊还有哪些民俗?

    今天我们迎来了我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之一的重阳节,这是一个历史很久远的节日.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等,这项节日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成型,到了西汉开始普及,鼎盛 ...

  • 探寻即墨区的春节传统民俗

    中国春节的由来历史悠久,但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至西汉前,日期多变,如夏代定为农历正月初一,商代定为农历十二月初一,周代定为农历十一月初一,秦朝曾将农历十月定为每年第一个月.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颁 ...

  • 吴奕豪《年味》指导教师:陶丽

    年味 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四年级一班 吴奕豪 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比如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在许多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 是春节,因为春节是许多传统节日中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传统 ...

  • 学生给出上联“进士尽是近视眼”笑话老师,谁知老师对的下联更牛

    从三国时期开始,我国就已经有了关于对联的书面记载.传到现在,早已成为传统文化里不容忽视的瑰宝. 根据笔者多年的心得,对对子要想玩得带劲,就得遇上势均力敌的对手,不然就没什么意思了. 我国古代有很多出了 ...

  • 福牛迎财神

    福牛迎财神 2021.2.16 今天是百姓迎财神的日子,豫园灯会的福牛欢天喜地迎接财神的到来! 正月初五财神到, 开门撞见财神笑, 吉祥云朵迎头绕, 迎面寿星鸿运报, 牛年捡财不弯腰, 元宝统统家中跑 ...

  • 写写我的赵老师

    我和赵乃庚老师相识于50年前.那是1970年,我随父母从北京搬到西安,我转学到了西安黄河机械制造厂子弟学习上初一,当时,学校正在排演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我便参加了宣传队.演出时,我注意 ...

  • 赵老师“丹田”文章全集

    博古通今 追本溯源 了知丹田 达归正道 开篇:致拳友 各位拳友:近来我用心找到一些有关"气沉丹田""意守丹田""胎息"等方面的文字.由玉春陆 ...

  • 赵老师练功视频

    赵老师练功视频

  • 赵老师20160903授课学习总结

    求三正歌诀 三骨求三正 养生有奇功 处处求三正 六窍归通顺 顺走启动腰 腰前弯无踪 胸廓下后倾 胸后弯消融 逆行调颈法 颈前弯成空 三骨放的正 不练就是功 你若放的正 延年不老春 若问哪三骨 骶尾和颅 ...

  • UC头条:“福牛踏春至 丹青绘盛世”迎新春美术作品展

    双双绿柳讲书画02-23 茹少军:中国画--<草原深处> 点击加载图片 贾玉平:中国画--<溪水长流> 点击加载图片 郝俊义:中国画--<丰硕> 点击加载图片 赵斌 ...

  • 七月初七话民俗

    七月初七话民俗 文/航坞樵夫 七月七的民俗,记忆当中只有两个:吃油珠和木槿叶洗头. 所谓"油珠",就是浮在下饭卤水上面的油星,因为基本成圆形,形状像珠子,故名.比较而言,肉类动物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