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第59期活动纪要:到图书馆寻找有趣的灵魂
文澜读书岛2020年第13期
(总第59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
分享嘉宾:周大彬 卢朝升
时间:2020年7月18日(周六)下午14:00
地点:浙江图书馆2057室
文澜读书岛钉钉群视频直播
录音整理:何水燕
文字编辑:劳月
劳月:各位书友,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文澜读书岛!文澜读书岛是由浙江图书馆主办、钱报读书会协办、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浙江民生资讯广播提供媒体支持的一档阅读沙龙活动。我们的活动在每个月的第一和第三个周六下午定期举行,分享讨论有趣的好书。为了方便更多的书友参与,我们的活动采取线下分享和线上钉钉群视频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今天是文澜读书岛今年的第13期活动,总第59期。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今天我们只是邀请了部分中奖的书友参加现场的分享活动,大部分书友都在文澜读书岛钉钉群收看视频直播。今天的活动照例采取多群联播方式,在文澜读书岛钉钉群、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钉钉群以及杭州语文课代表钉钉群、学校通讯新闻写作钉钉群同步播出,欢迎大家的参与!
今天分享的是国学经典《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为国学经典之首,为数千年灿烂中华文明之重要渊源。在这个燥热的夏天,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读《论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
今天的分享嘉宾和往常有点不一样,我们请来了两位阅读《论语》颇有心得的书友周大彬和卢朝升。
很多读书岛的书友都认识周大彬。他是媒体记者,又是读书岛的铁杆书友,几乎每次活动都坐在第一排。去年5月,他来给我们分享过他写的《老爸,去图书馆》。他还被浙江省文旅厅授予2018年“浙江省优秀阅读推广人”称号。
另一位书友卢朝升今天专程从丽水赶过来。他是丽水市少微书院执行院长,丽水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推广,发起“优秀文化四百万公益行动”。
现在,我们先请周大彬为我们做分享。
周大彬:分享之前,我想带着大家朗读一下《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论语》是一本经典的大书。我来做分享只是作为一个小学生来谈点粗浅的看法。我与它结缘是在5年前,在杭州国画院美术馆,第一次听顾大朋老师讲课。记得当时她问了一个问题:《论语》总共有几章?包括我在内总共有30几个同学,都答不出来。《论语》有20篇492章,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作为一个读书人而不知《论语》,非常难为情。所以,从那天开始,我就跟着顾大朋老师学习《论语》。转眼已经5年,觉得收获特别大。
今天推荐的这本《论语》有一个特点,它是拼音版的,标注有拼音,能帮助我们克服有些古字的阅读障碍,读起来比较顺溜。它还是硬笔书法版,字很大,适合读。
我发现,经典的书,要不断地去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如横渠教人读书必须成诵的第一要义所言,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所以,我觉得读书的第一要义还是多读,读到滚瓜烂熟为止,最好能把它背下来。
《论语》特别值得喜欢写作的人来学习。《乡党第十》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你会发现这里的文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行。这就叫经典。短短12个字,以一当十,把一件事情,一种理念,一种哲学思想,一种人性关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读者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的书特别值得我们去读。
阅读经典,读得越多,你就越谦虚,越谨慎,越觉得自己没有文化。所以建议大家要认真去读这些经典。不一定要把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搞清楚,一知半解,慢慢地去读,循序渐进地深入,反而更好。
再来看《里仁第四》,你会发现它的简短特别值得学习。这是一篇讲邻里关系的文章。我做了一个简要的统计,《里仁第四》总共有126句,2字句30处,3字句24处,4字句32处,5字句17处,6字句11处,7字句5处,8、9字句各3处,10、11字句各1处。这与我们当代写作或语言表述的快速趋势特别切合。这种短句表述跟中国传统古诗词有密切的联系,简短精炼,每个字仔细推敲,非常值得学习。建议大家今后写作多用5字句以下短句。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一点自己的体验和感想。
经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经过大浪淘沙,千年传承下来的。建议大家多读原文文本,把有限的生命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上,包括《论语》、《道德经》等等,能够穿插起来读更好。
钱穆先生说过一句话:当代的读书人一是要自己读《论语》,另外还要叫别人读《论语》。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身边的朋友都来读《论语》。
劳月:接下来有请卢朝升老师给我们做分享。
卢朝升:感谢主持人,前面周大彬老师已经用很短的时间把《论语》从头到尾分享了一遍,我不需要再解读了。我想说的是,读书改变了我前半辈子的命运,读《论语》将丰富后半辈子的人生。
《论语·为政第二》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人说,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的自传。我觉得这是他的心灵史,或者说是学术史。这段话也照出了我的人生。所以说,孔子就是我的一面镜子。
孔子15岁之前已经开始读书了,所以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15岁开始立志这辈子就是要做学问。那么15岁之前做了什么?孔子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15岁之前,他一边读书,一边还要为家里做一些粗活。他3岁丧父,17岁丧母,是一个穷人的孩子。我也是这样。我出生在一个穷山村,当时能吃饱白米饭就是一种奢望。16岁考入中专的时候,身高只有1米39。我的起点很低,只接受了11年的全日制学校教育。五年小学就认识两个老师。到初中,一个年级就一个班,老师加起来不到10个人。读中专一个学校也只有一个年级一个班,在校生只有40个人。我这一辈子加起来的同学不超过200人,我的老师不超过20人。这就是我的学习经历。
然后参加工作,工作以后觉得自己读书太少了,立志要多读一点书。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在松阳县石仓公社农技站,当农业技术员,一当8年。在这个很穷的山沟里,我工资领来除了吃饭的钱,省下来全部买书。在那里8年,我读了8年书。读到第七年的时候,有段时间我开始怀疑自己,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差一点自暴自弃,坚持不住。这时,有朋友说,你读了这么多的书,要把它用起来。我问用在哪里?他说,你可以写文章啊!这一句话点醒了我,既然读书有感悟,就要把它写出来。于是,从第7年开始,我写了一些文章,写了一年左右,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十几篇,其中有一篇报告文学发在《浙江日报》上。命运就此发生了改变,第二年我就被调到农业局。我这个从没读过高中、大学,更没读过中文系的人,从此干了25年的文字工作。
我从农业局写到县委办,写到行署办公室,写到市政府办公室,再写到人大研究室,都是给领导写文章。仔细想想,我一个农校毕业生,之所以能做20多年文字工作,主要原因在于那8年时间读了很多书,是读书改变了自己前半辈子的人生。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我30岁的时候调到行署办公室,也算小有名气。三十而立,是指在社会上有了立足之地。孔子四十而不惑,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坚持做自己的学问,对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再迷糊。而我在38岁的时候也受到一个比较大的挫折。那时写了一篇小小的评论文章,发表在《丽水日报》上,因为跟当时的市委领导观点不合,被通报批评。我的人生进入了第二个低谷。但随后在39岁时,通过“双推双考”,我走上了县处级领导岗位。我得到的一个启示,就是到40岁时,我自己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做人一定要诚信,说真话,不去迎合,这就是四十不惑。
然后五十知天命,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孔子说的天命有三重含义,首先就是作为一个人来地球上一趟,我们是有使命的。胡适先生讲过一句话,人生本来没有意义,我们要自己赋予它意义,这就是使命。孔子50岁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的使命。他要改变当时那个社会,当时礼崩乐坏,他要改变,这就是他的使命。
其次是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局限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情我们必须要去做,但是不是能达到目的就不一定了。所以孔子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知道这个道很难去推行,但他必须去做。所以他在55岁以后开始周游列国,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他五十而学易,学了易经以后,更知道天道循环的道理。
再次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些事情只要它是正当的,哪怕你做了可能不一定有结果,但还是必须要做,所以他讲“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我一个朋友是做餐饮的,很有成就,他理解做人要“不随意,不刻意。”我说,你很厉害,能做到不随意又不刻意,那就是中庸之道了。我再加一句“不放弃”。一个人很随意肯定没有成就,一个人太刻意活得很累,所以我说,一方面不随意,一方面不刻意,但更重要是不放弃。不管这个社会怎么样变化,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初心,不轻易放弃,这就是我对知天命的一些理解。
所以在50岁时,我又在考虑这个问题,我这一辈子究竟应该做点什么?2015年3月31日,我向组织提交了辞职报告,辞去职务,提前退休,给自己格式化,重新开始读“四书五经”。从50岁开始,我专门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读《论语》,真的对丰富我的人生非常有帮助。
2017年9月16日,我听台湾台南大学教授蔡昆宏的讲座。他说,人到中年后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句话给我很大启发。我的理解,这个应该做的事,首先是“成己惠人”的事,对自己和对社会都有好处的事。第二是“从吾所好”的事,做我喜欢做的事情。人到中年以后,如果还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能这辈子都不一定有机会了。但我喜欢做的事情还很多,所以还要有“自知者明”,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我的能力、优势所在。这样理解后,我觉得人到中年以后要做什么事情就开始明白了。
2017年年底,我创办了少微书院这样一个公益组织,发起了“优秀文化四百万公益行动”。“四进”指传统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每年100场公益讲座,1万名听众。这就是我们的小目标。我们一群人做,2018年、2019年都超额完成任务。这就是我们做的一个读书活动。
读书旅行写文章,是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因为以前读书少,尤其传统文化读的不够,现在我每天读书平均在10个小时以上。现在心无旁骛,可以一心一意去读书。从2019年3月21日开始,我每天发一篇读《论语》的心得体会。今天是第485篇了。我解读不一定对,只是希望更多的人一起来读《论语》。前几天在丽水市图书馆跟大家分享的时候,我讲到这个观点,能读书是一种貌似平庸的幸福。我们也不要把自己的读书捧得多少高大上。我们纯粹是发自内心喜欢读书,能有这种喜欢,真的是一种貌似平庸的幸福。如果一个人中饭吃了晚饭都没着落,或者是真的忙得不可开交,你是坐不下来读书的。能静下心来读书,幸福指数已经很高了。这就是我对读书的理解。
大家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趣的灵魂在哪里?我觉得就在图书馆里。因为图书馆里各种各样有趣的灵魂都有,孔子、老子、庄子、朱熹、王阳明,这些人都是有趣的灵魂。找有趣的灵魂到图书馆就可以了。
然后我要去旅行。我的旅行就是选择以书院为主题的旅行。最近3年来,我已经跑了全国大概有50多家书院。书院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化可以无中生有。有时候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改变一个地方的文风,文化就有这么大的魅力。过去对古圣先贤就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李白我知道,苏东坡我知道,但他是一个符号的存在而已。只有去看了他读书生活工作的地方以后,他才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从此跟你有关系,成为你生命里的一部分。为什么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觉得读书是基础,行万里路非常重要。接下来我的余生要献给书院了。我的小目标是,今年把处州古代的书院全部走完,写一本书。然后走遍浙江省内现存的古代书院。
最后我想说一下达克效应。达尔文有句话,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大概有90%的人,这一辈子没有越过愚昧之山。我当年在公社读了8年书,到了愚昧之山的山顶,当时自我感觉很好,觉得我能写文章,很了不起。以后越读越觉得自己无知,到50岁的时候就到了绝望之谷。现在慢慢地已经从绝望之谷开始走上开悟之坡。如果老天爷再给我几十年的时间,我会完成开悟的人生,这就是我读书的体会。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我们都不是天生的天才,只有通过学习,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一点。
我们每个人一辈子都有三次成长的机会:第一次从出生到参加工作是被动成长;第二次是有了孩子以后,跟孩子共同成长;第三次退休以后,叫继续成长。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抓住这三次机会,给自己一个无悔的人生。
劳月:非常感谢周大彬和卢朝升老师给我们做的非常精彩的分享。我看过他们两个的课件,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生,学习《论语》之后,得出的不同的理解和感悟,非常好。每一个人读《论语》,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感受。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交流和讨论。先请丁香园网站副总周树忠发言。
周树忠:非常感谢!我是书法爱好者。3年前找到美院书法教授戴家妙老师,开始学习书法。老师给我建议,除了练字还要多学习传统经典丰富自己。后来听说在西湖边上还有一个顾大朋老师讲授《论语》的班,就跑去听课,有机缘认识了班长大彬老师。我不算是自己主动去读书,也不是刻意要读书,而是一个非常巧的机缘参与进来,听老师讲解。这种体验感觉非常好,没有负担,没有包袱。
今天作为读书的爱好者来作分享,我准备了我写的3个扇面,3句话。第一句是:切磋琢磨。“如切如磋,如磨如琢”,是说我们跟老师、同学有一个相互的交往交流。这种切磋琢磨的过程,我觉得不是单向的学习,而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有个说法叫教学相长,其实老师何尝不是在教学当中成长?我们都有机会成长,尤其需要像卢老师这样有自知自觉的人。当然,即便孔子都不肯承认自己是圣人,甚至不肯承认自己是仁人,这是给自己留出上升空间。如果我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为什么还要成长?所以我的第一把扇面“切磋琢磨”,就送给班长。
第二把扇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也是农村出来,考大学,然后工作。我是一个药剂师,工作的前15年一直在药厂做新药研发,也非常有收获,得到了自己该得到的东西:成长和肯定。后来我转向参与了互联网的交流,做了一些所谓“不务正业”的事情,成为丁香园论坛的版主。那是一份没有工资的工作,是一个志愿者。在做论坛的时候,我发现,我们可以去实践一些自己在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去做一件事情,不再有现实利益上的追求,会做得更纯粹,更有劲。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体验。这也给了我一次新的工作机会,成为了丁香园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大家可能多少都看到过丁香医生的科普文章,或者关注过今年年初开始的疫情地图,还有很多丁香医生有趣的科普内容,相信大家也会从中有获益。
除了学习工作之外,我其实更喜欢这句话的最后三个字“游于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就非常欣赏最后这3个字。现在物质条件相对丰富,我们是有机会玩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将会把大部分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交给机器人去做。我们要做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腾出手来创造更美好的东西。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论语》被认为是治理天下的工具。也有人把它视为道德工具。也有人把它当做商业准则。更可以用来提高个人修养。对此我没有什么结论,但我愿意去关注,去跟读书的朋友们交流,抛开一些顾忌,把自己真正想说的东西说出来。这对社会来说也是有意义的。所以这个“游于艺”,我送给卢老师。
第三把扇子写的是“道不远人”。我听钱老师的课比较多,什么都听。钱老师也非常有趣,他好像什么都涉猎一些,包括金庸的小说也有研究,金庸小说里那些人物的背景,他都讲得非常有趣,非常引人入胜。从这中间我们也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他讲的东西多少都传递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我们不管是讲学也好,做学问交流也好,工作也好,朋友之间相处也好,多少是有一些原则的东西需要去考虑。因为这些是规律性的东西,让我们知道对方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这样就会产生信任感。这种信任会让我们社会的运作更高效。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怎样去找到身边可靠的朋友,一起来交流学习成长?自己觉得开心,自己觉得值了,我觉得就可以。所以我写了一个“道不远人”。“道可道,非常道”。普通人可能不知道,道究竟指的是什么,还不如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像弯腰把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去。由此,我祝愿劳月老师致力于阅读推广的文澜读书岛办得越来越好。
劳月:谢谢,非常感谢!请各位书友继续发言。
书友:我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跟着顾大朋老师学《论语》,让我坚定做个诚信正直的人。我把“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精髓,用到了教学生活中去,开导有疑问不敢问的学生,很有意义。
书友:今天听老师们的分享,结合自身的成长,我觉得,任何事情,不要在乎别人的言说。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坚持不懈,一天达到一个目标,你总有一天会把想做的事情都做好。
书友:接触《论语》是在2007年我读MBA的时候,有个客座教授给我们推荐了南怀谨老师讲的《论语别裁》,试着去图书馆找来读,直至看完。以前作为一个学生,总想快速成长,快速成功,或者获得一些捷径,使自己能够成功,心就在外面飘。后来发现传统文化里面给自己很多帮助。第二点感受是平常心就是道。中国的这些古代经典值得陪伴我们终身成长。
书友:我觉得《论语》把《学而第一》放在第一篇,意义深远。刚才听卢老师的分享,也觉得像我们这个年纪,很多学习都已经变为主动学习。我退休以后,在浙博做志愿者讲解服务,觉得学习其实是终生的事情。通过不断的学习,一方面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服务下一代,服务公众。
劳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一次读书岛活动安排在8月1日下午14:00在浙江图书馆2057室进行,邀请杭州市西湖区信访局副局长、西湖区总工会副主席许航和译林出版社编辑潘梦琦分享美国律师吉莉恩·托马斯的《因为性别:改变美国女性职场环境的十个案件》。因为场地限制和疫情防控原因,只能安排少数书友参加现场活动。文澜读书岛微信公众号已经组织抽奖活动,中奖的书友可以参加现场活动,并获赠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因为性别》一册。抽奖活动将在今天18:00自动开奖,欢迎书友抓紧报名。
下次活动同样会在文澜读书岛钉钉群视频直播并多群联播,未能中奖参加现场活动的书友请准时登录文澜读书岛钉钉群,观看和参与视频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