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女万里扶柩送夫回綦江
作者:搬螃蟹
导读阅览:
一、痛失依靠
二、万里归灵
三、孝养翁孙
福建省武平县至綦江有好远?高德、百度、腾讯等导航都直接拒绝告诉“綦走”全程徒步路线,统一口径——步行距离太远,建议选择其它交通方式。“綦走”既没有讨到一个福建媳妇儿,也没有嫁到綦江的福建媳妇儿在綦走。不知道当初嫁綦江的福建媳妇儿晓得不?高速公路自驾都超过1500公里!
就算全程高速公路边上徒步走回来,按每天40公里计算,都要连续不停走三十七天半,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铁人。况且不需要过路费的国道至少要比高速远一倍,这世界恐怕没有这样的福建女为了一个綦江男人,近乎痴、傻的方式来证明忠贞不二吧?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还真有!这不,2021年7月25日早上不到7点,第339次的綦走人来到永新石溪沟池氏王宜人节孝坊,发现了这位千古奇女子。
一、痛失依靠
“月溪(池有桂字),今晚早点儿睡,好不好?”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福建省武平县衙后的厢房内,19岁的王氏爱意绵绵地在知县池有桂身边来回晃。
“娘子,你先睡。”烛光下,池有桂伏案阅卷正当时。
“不嘛,我等你”。王氏娇滴滴地,守着池有桂忙碌。
……
“月溪,又过一个时辰了,明天再干吧。”王氏边给拿着朱笔批阅的池有桂倒水,边打着哈欠。
“娘子,今日事今日毕。别再催了,马上就好。”池有桂仍然神情专注地边翻边写。
看着池有桂桌上满满的水杯,无所事事的王氏只好频剪烛花,时而回望斑斑驳驳的床席,想到丈夫三天两头熬夜,似乎总有处理不完的事务,这不,昨晚就又熬了个通宵。
……
“月溪,朝廷已经通知你迁升南靖了。武平的事,就放一放,留给后来的吧。”王氏仍不死心,希望当家的早点儿休息。
“娘子,自己的事自己干,怎么能这样撂担子呢?你让后来的怎么想。”池有桂自然有自己的做事风格——各人的事各人干,绝不让人说闲话。
……
“月溪,已经子夜时分了,我实在熬不住,先睡了哈。”见扭不过池有桂,王氏为夫添了杯水,索然无味地回隔壁闺房,吹灭了烛火。
……
疲惫至极的王氏倒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却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枕着梦入了眠。又过了一个时辰,当她被恶梦惊醒的时候,慌忙中一摸身边——冷冷的!再摸——还是冷冷的!!
难道月溪君又通宵达旦?
王氏大惊,慌忙掀开被子,跨出闺房来到书房:烛光虽仍闪烁,却已燃抵灯盘。有桂虽坐案前,却已背靠高椅仰头大睡。
王氏既觉心疼,又满怀爱怜。月溪君啊,一直就是这样亡命干。苦了小妾不打紧,伤了身体怎么办?
想到这里,王氏踮着脚尖走了进去:“月溪,床上去睡吧。”池有桂手还握头朱笔,头仰歪着枕在椅靠,沉睡如泥。
“月溪,看把你累得,可从没这样趴着睡过”。王氏边轻言细语,边收拾满书桌的卷宗。池有桂丝毫没有察觉。
看着池有桂嘴角的梦口水,王氏叹了一口气,赶紧用香绢去擦拭:“月溪,今天就别去升堂了,好好补上一觉。”池有桂依然一动不动。
“月溪熬了大半宿,说不定是又累又饿。我得给他打个开水蛋去,让他吃饱了好再去睡。”王氏边想边退出书房走向厨房。
一会儿功夫,王氏就端来了热气腾腾的一小碗,里面浮起两个鸡蛋,一团红晕粉霞飞,白玉生烟气正暖:“月溪,尝一尝小娘子的心意。”
一双纤纤手,左手去捉笔,右手掰指头,王氏准备取下池有桂握着的朱笔。碰触到池有桂的右手,一股冰凉袭来……
“月溪,您怎么啦?”王氏摇了摇池有桂的肩膀,没有任何回应。“月溪,醒醒、醒醒啊!”
“甘姐姐,快来人啊!月溪喊不醒啦!”顿时,甘、王同哀,举衙同悲。武平县知县池有桂同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白天接着黑夜干,倒在了伏案批阅的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
书桌上打开的卷宗,卷宗上待干的墨迹;灯盘里的残支蜡烛,蜡烛里即将燃尽的灯芯……无一不告诉每一个祭奠者:
伟大的武平县政权一把手,清王廷基层秩序的忠诚维护者,池有桂同志在最后时刻,用生命向养育他的父母、赏识他的上司、给他舞台的清廷、支持他工作的子民证明——
爱民如子匡扶正义,
一生忠贞鞠躬尽瘁。
二、万里归灵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我们綦江输送给福建省的优秀男人池有桂不幸英年早逝,难道只有落下这般悲壮的结局?
不!在中国古代,死后不能进祖坟,是对给祖宗、家族丢脸的人的最严厉的惩罚!
细心的綦走人在93年前的1200余字石刻《池氏王宜人节孝桥落成记》一文中发现了这一句:
殓毕。吾王宜人欲扶柩归,而甘宜人不从。王宜人泣曰:月溪君一OOO,今一筇万里,下得归骨故乡,其可乎?于是以六百金给甘宜人听其自守,而王宜人不告于母氏,不谋OO赀捡箱筍束椅轿扶柩,独行在途,历尽水陆舟车之苦,辗转年余,尽将吾先公之柩与其什物全而归。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
池有桂穿衣入棺后,王宜人以为送夫棺柩回到綦江老家是唯一选项,没想到甘宜人却不愿意。王宜人哭着说:一日夫妻百日恩,老爷平时待我们不薄。现在我就是凭着一根拐杖,也要陪他归葬万里之外的故乡!
伤心之余,王宜人给了甘宜人600两银子,留在福建守节。王宜人担心父母不支持,没有把自己将抚送灵柩回夫家的决定告诉母亲,没有也不与其他亲人商量(因为娘家人也远在500多公里外的福州),就把池有桂的积蓄及詩文稿卷等重要物品装箱,坐上轿椅,扶着灵柩,一个人上路了。通过水陆转运,历尽舟车劳顿,辗转一年左右,才将池有桂的灵柩及财物全部运回!
《池氏王宜人节孝桥落成记》一文,还有这一段记事:
而公没于南靖县任所。当是时,舟车新法未明,川闽之间相睽万里。吾族人虽众,胥不愿往。纵吾曾祖妣郑宜人亦宁居故土,三十年中,未当冒死一行也。故其没之日,乡土无一人在焉。
这段话就有蹊跷了:
池家人虽很多,但都不愿意去福建(接池有桂灵柩)。就是当年池有桂外出读书,直到福建做官,这三十年中,发妻郑宜人都宁愿在屋头独守空房,也不愿意同行。
同时,池有桂仙逝之时,并没有一个家乡人在身旁。王宜人在没有池家人监督的情况下,并且有排名靠前的甘宜人拖后腿儿,能够独立作出万里扶柩的大义凛然决定,要何等的忠贞品质?
看客朋友,两相对比,感觉如何?
正如“池氏王宜人纪功坊”上的两联:
数万里举目无亲/那堪夫死闽中/矢志竟能归故土,
十九龄甘心守义/纵使神驰地下/抚躬无忝见良人。
苦矣/先大夫/卅年宦游闽疆死,
若无/贤节母/万里魂归蜀道难。
綦江男人,何其幸也!池有桂的一往情深,赢得了痴情女的倾心回报!在天有灵,此生足也!
三、孝养翁孙
王宜人来到熟悉又陌生的綦江,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开挂人生呢?
本来,有桂父亲圣菴非常通泰,给了她五百两银子(其实,还没有她给甘宜人的多。可能是女人对女人,更懂得惺惺相惜吧),听凭她改嫁。结果,她不为所动,坚持留下守节终身!
《池氏王宜人节孝桥落成记》一文中还记到:
当其时:圣菴祖与邹恭人遵在堂,吾宜人事之至孝,嫡祖妣郑宜人在室,吾宜人奉之至恭。吾族吾亲OO,四方之来观者众,吾宜人O之。今适其分际,人皆曰:贤哉池氏妇,奇女子矣。
好像道穿了王宜人“受尽万里扶柩之苦”,回到丈夫的家之后,又踏上了既要替代丈夫尽孝,又要侍奉好姐姐(池有桂正妻)的新长征。
说白了,她在福建,不管池有桂生前还是身后,自由自在。来到四川,就是个看公婆、姐姐的脸色生活的“下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也许甘宜人的选择是对的!
但王宜人却在境遇迥异的“不公平”环境中,赢得了亲邻众口“贤哉池氏妇,奇女子矣”的赞誉,难道不是更值得称道吗?
接着,《池氏王宜人节孝桥落成记》一文又告诉我们:
池有桂发妻郑氏所生长源婚后即丧无后,后郑氏、甘氏、王氏皆未生养。因此将隔房的龙霖过继给长源,传承香火。
因为“王宜人济通经史,”自然就成了龙霖及儿子长书、长诗兄弟俩的启蒙老师,乡邻亲人皆知其对孙、曾孙两代呕心沥血的养育付出,深受感恩、敬仰。
王氏之德,众望所归。后于咸丰元年52岁时,与丈夫的儿媳妇杨氏一起被清王廷旌表“节孝”,在清《綦江县志》两版中,三处记载①。
綦江池氏,何其幸也?赢得福建女万里扶柩送夫回!那么,池氏又怎样传承这位福建奇女子,綦江好媳妇的精神的呢?有耐性的朋友,可以静听下回分解。
注释:
①清《綦江县志》(卷八):
附里福建麻沙县丞池有桂侧室王氏,福建闽县王仕超女,文生池守愚庶祖母。二十而寡。无子。善养翁姑,与嫡相安。数千里扶夫柩归葬,备极艰辛。咸丰元年,五十二岁。旌表入祠。
附里池长源妻杨氏,江津杨金仁女。二十三夫亡,无子。继池发源次子、文生池守愚承祀。当翁仕闽时,氏独养姑,最得欢心。年五十四岁。咸丰元年,同姑王氏,合请旌表。
清《四川綦江续志》(卷四):
知县池有桂妾王氏,侯官人,有桂待年妾也,淑慎庄,姝侍五载,而有桂殁于南靖任所,时年十九,有桂父命给五百金,听改适,王顾于八千里外,扶榇归里,终其身以书史自娱,卒年七十有五。
附:《“綦走”永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