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54)

本篇要目:

************************************

1231.宝庆府古城墙

宋至清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

1232.武冈城墙

宋至清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

1233.绣衣坊(含范氏家庙和中丞公祠)

明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

1234.回龙塔

明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1235.云龙坊与王氏虚堂

明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

1236.天心阁古城墙

明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

1237.大渔村王氏宗祠

明至清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

1238.普光禅寺古建筑群

明至清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

1239.龙溪李家大院

明至清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

1240.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

明至清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

1231.宝庆府古城墙


宝庆府城墙,位于湖南邵阳市大祥区,现存庆丰门(北门)、临津门两座城门及北面1300米墙段,宝庆府古城墙始建于汉朝时期,距今已经2000余年的历史。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仍保存至今,实属不易,的确难得。


原为土垣,即是用垒土来修建后,再改用红砂石修筑。宋朝时期改用砖石修筑。明洪武五年(1372年)全面改造。形成五门丶七楼丶十二炮台的格局。全长4370米。高8.3米。城墙为青石和红砂垒筑,门洞为砖石券顶结构。咸丰二年(1852年)宝庆同知黄文琛重新修缮。


宝庆府古城墙,东濒邵水,北临资江,西、南凿池。固若金汤,因而素有“铁打的宝庆”之美誉。亦被人们称之为千年远古长城。虽经千年风雨沧桑,现仍存有北门丶临津门两座城门和犀牛塘、西外湾各一段,全长约700米。且保存较完好。现已成为千年古城邵阳极为少有,不可多得的的一道壮观而靓丽的风景线。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宝庆府古城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32.武冈城墙


武冈古城墙位于湖南邵阳,始于汉恒帝派窦应明“伐蛮筑城”。北宋为“屯兵峙粮 、控制蛮獠”,于“军署”治所夯土板筑城墙 ,总周长约十里,城门上建有“醮楼”。


毁于元末兵燹。明洪武四年(1371)朝廷派江阴侯吴良主持修建武冈城,他改土城为石城,以数百上千斤乃至成吨重的方形青石砌筑墙体,内外皆石 ,上亦石镘之”,长774丈,高二丈,顶阔八尺。为当时世所罕见的纯石质结构城墙。


岷庄王朱楩(朱元璋庶第十八子)迁入武冈后 ,开始了中央朝廷 、藩王、地方官府协力筑城时期:嘉靖二十七年(1548)岷康王朱誉荣增建“小王城”,长270丈;武冈知州蒋时谟增筑外城,长736丈,高1丈,顶阔8尺 ,垛头高4尺,鼓楼3。形 成“内城”(含大 、小王城)与“外城”三环”相扣 、城门十三及城楼多座、总周长5874米的全石构城墙。晚清于内城增设大小炮台52座以抵御太平军。

武冈城墙今幸存城垣四段(内城两段 、外城两段),总长1450米 ,墙体分墙基、墙垣、雉堞(垛子)三部分。墙基石深入地下0.5至2米不等。墙垣高6至6.6米不等,分四层砌筑 ,内外靠墒,城墙和马面上有女儿墙,墙上原有既能藏身又能瞭望、射击的凹口和方孔,均已毁。城门四座:即济川门、清渠门 、迎恩门 、庆城门。各城门分两层 ,城墙基址、城门保存完好,均为方条形青石砌筑。


明 、清至民国期间,发生在武冈的十几次攻城战役中 ,绝大多数进攻者面对坚不可摧的武冈城墙,或自行遁走,或折戟城下,均以失败告终。明清之际,南明军队利用坚固的武冈城墙和清军展开六次艰苦拉锯战,竟将清军王爷尚喜击毙武冈城墙下,后人诗云:莫道小城如斗大 ,当年清将未能攀。”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武冈城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33.绣衣坊(含范氏家庙和中丞公祠)

绣衣坊位于湖南省汝城县城郊乡益道村三拱门范家村口,绣衣坊是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领衔率领郴州和桂阳县(今汝城县)的一批地方官员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1520年)专门为旌表监察御史范辂反对宁王朱宸濠和宦官勾结谋反的事迹而建所建,系古代表彰功德的纪念性坊表建筑物,距今已历483年的历史,是国内罕见专门旌表监察官员的年代最早的珍贵文物。也是湖南省石牌坊建造时代最早的一座,被誉为“湖南第一坊”。绣衣坊座东朝西,白石结构,分主楼、次楼、边楼,三门四柱,每楼檐下有斗拱,通高686厘米,面阔650厘米,中门高238厘米,宽291厘米,两侧门高193厘米,宽165厘米。中门门楣上方横额内自右至左阴刻双勾“绣衣坊”三个正楷大字,每字45×45厘米。横额右上部阴刻上款“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整饬郴桂兵备副使汪玉,郴州知州沈炤同、鲁玘、判官姚佐为邑人监察御使范辂立”,左下部阴刻下款“桂阳知县陈德本,典使张万釜,儒学教谕吴洲,训导李珍,大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

(背面形式、内容与正面同)中门上、下桁分别镂刻“双凤朝阳”,“双狮滚球”浮雕。双凤旋飞,双狮嘶鸣。背面同一位置分别浮雕“三凤朝阳”、“双麒麟滚球”。三凤飞旋绕日,两麒麟腾跃滚球。左门楣正面浮雕凤鸟,白鹭,荷花,背面浮雕双猴摘桃图案。右门楣正面浮雕老鹰山羊,背面浮雕山鸪麋鹿等图案。各种动物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左右檐下灵窗镂雕孔雀牡丹,凤凰牡丹图案。中门两层飞檐,左、右各一层飞檐,次檐左、右檐高60厘米。顶檐和左、右两檐下各斗拱出两跳,中檐下斗拱出四跳。主楼正脊两端置螯鱼,左、右檐的左、右端只置一尾,共计六尾螯鱼。中门柱脚置右狮一对,左狮昂首含珠,右狮咧嘴嘶鸣之状。四柱前后均镶嵌护柱石一块,护柱石下部为石鼓,每鼓中部均有浮雕异兽。


范氏家庙座落于汝城县卢阳镇益道村三拱门范家村村口,范氏家庙始建于明成化乙已年(公元1485年),占地面积1794平方米,建筑面积907.2平方米,三开间三进,内有两个天井,前厅紧靠大门。门楼高大宏伟,斗拱森列,飞檐凌空。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的门梁镂雕精巧、工艺细致、气势恢宏。悬挂着“翰林第”、“荣禄大夫”、“谏议大夫”、“通政大夫”、“朝议大夫”、“振威将军”等匾额,门前双石狮拱卫,庄严肃穆。中厅两侧书有楹联:“寰宇犹一家常存先忧后乐之志,本支垂百世宜敦上和下睦之风”。可见先贤有“胸怀天下,世界一家”的思想抱负,也有激励后代精诚团结,同奔富裕的希冀。


范氏家庙:始建于明成化乙已年(1485),占地面积1794平方米,建筑面积907平方米,三开间三进,两天井。门耧高大雄伟,飞檐凌空;门楼及梁柱间镂雕精巧,形象逼真。门前双狮拱卫,门上悬挂“翰林第”、“荣禄大夫”、“谏议大夫”、“通政大夫”、“朝议大夫”、“振威将军”等匾额。中厅两侧有楹联:“寰宇犹一家常存先忧后乐之志;本支垂百世宜敦上和下睦之风”。中厅内还悬挂有横匾三十多块,最引人注目的是明代兵部尚书王守仁赠的“世笃忠正”匾额。中厅内还保存两块石质恩荣碑,碑高80厘米,宽64厘米,厚17厘米,正反两面均浮雕“恩荣”二字,并饰以龙纹、云纹。上厅有一雕刻精美的神龛,安放先人神位。


中丞公祠始建于明嘉靖壬午年(1522),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2平方米。祠分三进,门楼双檐翘角。中厅有著名书法家范廷杨所书范辂传记雕匾。绣衣坊建造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座东朝西,青石结构,四柱三门,通高7.1米,面阔7.7米。中门门楣上方阴刻“绣衣坊”三个正楷大字,横额右上部阴刻“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整饬郴桂兵备副使汪玉,郴州知州沈火召同、鲁王己,判官姚佐为邑人监察御史范辂立”。左下部阴刻“桂阳知县陈德本,典使张万釜,儒学教谕吴洲,训导李珍大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牌坊背面的形式、内容与正面相同。除了文字外,中门柱脚置石狮一对,四柱的护柱下部均置石豉,石豉中部刻浮雕异兽。牌访上的石构件上,分别镂刻双凤朝阳、双狮滚球、双猴摘桃、山鸪麋鹿等图案,还刻有老鹰、山羊、孔雀、麒麟、荷花、牡丹等许多动植物图案。


“中丞公祠”是与绣衣坊同时期建造,同为明朝廷为旌表监察御史范辂而建。明世宗钦赐“紫微堂”堂匾作为祠堂的堂号,以示恩宠并光耀范氏族人。祠堂横梁下悬挂内大量的名人题赠的匾额,最为出名的是中厅横梁下悬挂的著名书法家范廷扬所书的《范辂传记》木刻匾。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绣衣坊(含范氏家庙和中丞公祠)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34.回龙塔

回龙塔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潇水东岸。该塔建于明代中叶,为一砖石结构八角七级宝塔,分为五层,高近30米。塔内有旋梯至塔顶,每层东南西北四方均开有券门,由此可以走出塔门,外绕塔身环行,远眺四周景色。每层平座和腰檐之间的高度不等,使塔身立面具有变化丰富的韵律感。平座和腰檐下设有五镇作斗拱,斗为砖制,拱为石作,形制上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遗风。


此塔建于明万历甲申年(公元1584年),为邑人钦差巡抚操江右佥建都御史吕藿。据旧《零陵县志》记载:“因郡城水势瀚漫,捐金造回龙塔于北江,以镇摄水患。回龙塔座北向南,高37.25米,下层面宽5.67米,作八角形。塔身外七级,实为五级,最下层为青石造作。从第二级以上,均系大条青砖砌成,塔身中空,每层有石级,可绕至最上层,登高凭眺,一碧江水,环绕其前,芝山城貌,尽收眼底。回龙塔系明代建筑物,为湖南省明代砖塔的佼佼者,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回龙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35.云龙坊与王氏虚堂


王氏虚堂与云龙牌坊,位于湖南永州九嶷圣地、德孝之源,---宁远县城20公里的湾井路亭村,云龙牌坊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为彰表路亭村王性(王性宏治二年乙酉科(1489年)举人、明弘治七年(1494年)进士)所建,清乾隆、光绪年间曾作整修,1962年、1994年作了局部修缮。坊为全木结构,四柱三楼木质牌枋,平面为八字形,面阔14.3米,进深3米,高14米。主楼为歇山顶,上覆小青瓦,檐下饰七层如意斗栱,有精美木雕花卉、人物、龙狮装饰,以牵枋与王氏虚堂大门相连接形成整体,现云龙坊的门上仍悬挂有6块路亭村各时期名人的牌匾。

云龙坊与王氏虚堂的建造工艺精巧、装饰华丽、并保存完整,是湘南地方建筑工艺的突出代表,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斗拱下的木坊上,装饰着有九个人物的木雕,这九个人物就是民间俗称的“九八仙”,他们是八仙和寿翁九人。为什么会在这座表彰进士的牌坊上,装饰这种“九八仙”呢?我们常说“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寓意的是聪明与智慧。当然能进士及第的人,是十分聪明有才智的人了。寿翁代表的是长寿,古代有“智者寿”之说,”,“九八仙”就寓含了“智者寿”这种意思。


门厅上建有戏楼,是湖南民居的一大特色。九八仙下面的牌坊匾上,书有“云龙”两个大字,这座牌坊因此而得名。我们看过不少牌坊,有的称进士坊,有的称翰林坊,有的称节孝坊,为什么这坐彰表进士的牌坊,称为“云龙坊”呢?古代科举制时,对考上进士的人有“鲤魚跳龙门”一说,这龙门,就是皇帝龙庭之门的意思。云表示天的意思,进士及第后,民间常有“一步登天”之说。进士榜是皇帝钦点的,所以进士有“天子门生”之说。“云龙”二字也就包含了“进士及第,天子门生”这种意思。它传达给我们的信息,这就是“进士坊”。


王氏虚堂原为王氏宗祠,系明、清两朝祭祀舜帝陵官员用膳之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观察史邓云宵奉旨祭陵时,见厅堂广阔,题为“王氏虚堂”(该匾文革时被毁损),后“王氏宗祠”移置堂后20米。堂由四进院落、三座厅堂组成,穿斗式木构建筑。堂内现存明、清时期云龙牌坊、王氏虚堂碑记四方,以及珍贵的清嘉庆“奉宪禁革碑”一方。


神堂上左右供奉的是进士王姓、武状元广东元帅。


王氏虚堂原为王氏宗祠,系明、清两朝祭祀舜帝陵官员用膳之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观察史邓云宵奉旨祭陵时,见厅堂广阔,题为“王氏虚堂”,后“王氏宗祠”移置堂后20米。堂由四进院落、三座厅堂组成,穿斗式木构建筑。

木楼上是个戏台。这个王氏家族还是非常重视兴文重教、喜欢戏剧艺术。这个村以前逢年过节,老人贺寿都会在这里唱戏。春节有时白天、晚上连演十多天呢。十里八村的都会来看,坪子里、厅里、走廊里都站满了人,好热闹呢。


王氏虚堂名副其实。


宗祠外的小巷。


后“王氏宗祠”移置堂后20米。为了接待祭陵队伍,他们把前面五进宗祠让出来,把先祖的牌位安放在这小小的宗祠内,彰显了这里的百姓,有着“国事重于家事”的宽广胸怀。这不得不令我们肃然起敬。


神堂上供奉的是路亭村的开基祖公,就是中间披着蓑衣、戴着斗笠,举着竹竿的老人。为什么要这身打扮?他们的祖先原是上面王奇生村的一个牧鹅的人。他每天在这田峒中牧鹅。有一天发现丢失了一只鹅。他在来回的路上,总也没有找到丢失的母鹅。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这只母鹅带着一群小鹅,回到了鹅群之中。他感到非常欢喜,觉得放牧鹅群的地方风水好,是开人发祥的风水宝地。于是他将自己的家搬到这儿居住,以后发展成了路亭村。这也是村民最初将路边凉亭称为宴鹅亭的原因。神堂上左右供奉的是进士王性、武状元广东元帅。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云龙坊与王氏虚堂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36.天心阁古城墙


天心阁古城墙位于长沙市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处西北,是一座体现明代汉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明洪武年间(1368~1398),长沙守御指挥邱广营建长沙城垣,将元代所筑土城墙全部改用石基砖砌。今仅存天心阁古城墙一段,余已拆除。明末,张献忠率部攻入长沙,城墙曾遭破坏,清顺治十一年(1654),洪承畴驻节长沙,拆运明藩王府砖石修筑城墙,使长沙再度"城池崇屹,甲于他郡"。

长沙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顾名思义,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放置远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


明洪武年间(1368~1398),长沙守御指挥邱广营建长沙城垣,将元代所筑土城墙全部改用石基砖砌。今仅存天心阁古城墙一段,余已拆除。明末,张献忠率部攻入长沙,城墙曾遭破坏,清顺治十一年(1654),洪承畴驻节长沙,拆运明藩王府砖石修筑城墙,使长沙再度"城池崇屹,甲于他郡"。

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占长沙之后,抚台骆秉章、毛鸿宾、恽世临、李翰章、刘琨等先后重修,对天心阁段古城墙着力加固,设炮台9座,并增建月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辛亥革命以后,拆除长沙城墙,修筑环城公路,惟留下天心阁一段古城作为胜迹。当时有联云:"阁上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今存天心阁古城墙,长226.2米(为明代所筑古城墙的1/35),高13.4米,顶面宽6.1米,占地5125平方米。

1914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修环城马路,仅保留251米的眼前这段城墙至今,作为长沙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长沙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顾名思义,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


它一般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放置远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月城内还有储存弹药和粮食用的仓库和通往城外的密道,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事有着重要的价值。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天心阁古城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37.大渔村王氏宗祠


衡阳王氏宗祠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的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中国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中南地区保护规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艺术价值的明代风格中国建筑。衡阳王氏宗祠在明永乐时进行过大修,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又多次维修,御赐“楚南第一家”。


衡阳王氏宗祠,亦称渔溪王氏宗祠,位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栗江镇东北方向7公里),为衡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始建于北宋嘉裕六年(1061),王万庄在此买田安家,并建了祠堂,时称崇本堂,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元代毁于战乱;明永乐十二年(1414)重建,易名王氏宗祠。清康熙至光绪年间先后六次维修和扩建,建筑面积达1950平方米。民国29年(1940)再次修聋后改称王家祠堂。

衡阳王氏宗祠位于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是湖南省保护规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艺术价值的明代风格古建筑。衡阳王氏宗祠在明永乐时进行过大修,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又多次维修,御赐“楚南第一家”,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衡州知府史中奉旨改为“衡阳第一家”。王氏宗祠柱梁结构制作规整,用材硕大,并大量使用各种斗拱,彩绘斗拱、如意斗拱,建筑规格之高,在中南地区祠堂建筑中十分罕见。


王氏宗祠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元代遭兵风焚,明永乐十二年,(1414)于旧址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维修。经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多次扩建而成。始祖王万庄,宋代进士,曾任宝庆邵阳令。晚年携家眷云游,卜于长坪。此地山环水绕,当时祠前有一口阔约百亩的大水塘,塘中小山俨若一方官印。有好事者去挖,越挖越长。有个风水先生怕毁了这风水宝地,杀了只狗,将狗血淋到印山上,从此印山再不往上长了。万庄公这才买田安家,在水塘边建了小祠堂,名叫崇本堂。后来祠堂被烧毁,万庄公十四代孙王大礼上书衡州知府史中,史中批示同意建祠。这时王氏族中出了个工部尚书王诏,由他主持修祠,20年后建成。史中亲自将“楚南第一家”改为“衡阳第一家”。从此,“衡阳第一家”声名大振。

王氏宗祠不仅保留穷工极巧的中国古建筑艺术,书法亦可谓异彩纷呈。“衡阳第一家”五个大字为衡州知府史中所书,白底黑字,浑厚沉雄,奇伟秀拔。配以“古今忠孝门第,世代耕读人家”的楹联,更添光彩。“子姓星繁,百里奎光聚处;寝堂云净,四郊野色入来”、“春草池塘,一派渔溪新绿水;画堂燕子,千年王氏认鸟衣”等20多副柱联均出自明清以来尚书、状元、内阁中书、刺史、知府等名流之手,是上乘的书法艺术精品。王氏宗祠堂不仅保存93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王氏族谱》,记录了历代社会贤达大量的诗文和地方民俗,折射出中国文化的灿烂光辉,是衡阳和中国境内一座极其丰富的艺术宝库。

王氏宗祠坐北朝南,砖、石、木混合结构。有48根主柱、柱础、13条门框等均系石料加工而成。全祠由正堂、左右祠阁五栋联为一体,石柱木梁,硬山顶,盖小青瓦;栋间施风火山墙,两端爪角飞翘,祠高12米。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为前后厅,左右为厢房,前置回廊。前厅由正堂、左贤达祠、右节孝祠组成,各三开间,进深一间;前厅正中为戏台,施八角藻井。后厅由崇本堂、左贤达堂、右节孝堂组成,各三开间,进深二间。前后厅之间为天井。左厢房为培槐阁,右厢房为羹梅阁,各六开间,置楼。正门用汉白玉制作,门额阴刻楷书“衡阳第一家”,周施二龙戏珠高浮雕。


王氏宗祠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部分构件系明代原物;石构件上的雕刻和木构件上的彩绘丰富精美;由正堂、左右祠阁五栋联为一体,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门联、柱联保留了明代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清代状元罗洪先等贤达名流的书法真迹。御赐“衡阳第一家”的王氏宗祠,地处九水潆洄,山色空明的衡阳市云集区栗江镇大渔村。进得村来,9条垅口的水直往祠前弯月形水塘里流,故当地有“九龙捧圣”之说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斗拱,这里的斗拱有五六种,如由四层格子组成的如意拱,就象魔术师变戏法似的,往上看是棱形,朝下看却又成了方形。变异斗拱、云缝斗拱、罩井斗拱、螺丝斗拱风格迥异,专家们认为,这些斗拱可与故宫斗拱媲美,使人难想象它们是怎样构造的。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王氏宗祠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38.普光禅寺古建筑群

普光禅寺又名普光寺,坐落在湖南张家界永定区城东,原是一片古建筑群,包括文庙、武庙、城隍庙、崧梁书院等,现仅存普光寺、武庙与文昌祠等建筑,其余部分,或毁于兵燹,或毁于火灾,或因愚昧无知被破坏。普光寺共占地达8618平方米,供奉僧系佛门五宗之临济宗,常住僧侣达50—100人,除主持与管理本寺外,还管辖原大庸近百座寺庙,有几届主持都是佛门名人,曾先后6次在普光寺举行龙华大会,不仅有本省的,而且有江南其他各省的数千名佛教徒在这里受戒,故有“江南名刹”之称。普光禅寺的主要建筑有大山门、二山门、大雄宝殿、罗汉殿、观音殿、玉皇阁、高贞观等,具有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建筑史、领略佛门的好去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观赏价值。


普光寺


武庙


文昌祠


普光禅寺的主要建筑有大山门、二山门、大雄宝殿、罗汉殿、观音殿、玉皇阁、高贞观等,具有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建筑史、领略佛门的好去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观赏价值。

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农历丙午年)侯昌铨编撰的《湖南永定县乡土志》记载:“迤东有普光寺,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农历癸已年)指挥史雍简建,本朝(按:指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农历癸丑年)协镇史城重修。寺有白羊石,雍简建寺时,见白羊满山,逐之入土,掘之见石,其下有窖金。遂发之,以金修寺,寺成入奏,赐名普光石。”又据《续修永定县志》载:雍简在白羊山“见白羊一群,逐之,一羊化白石,余入土中,掘之,获金数瓮,悉以修庙,闻于朝,敕名'普光寺’,均系皇上赐(命)名。根据史料记载,普光寺比北京的故宫还早建7年(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早建3年(武当山金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四年,即公元1416年),更比四川峨眉山仙峰寺与报国寺早建100多年。


进入大山门,面对大雄宝殿,在山门内的两边可以看到两尊大菩萨,它们就是佛教里最著名的哼哈二将,这两位大将,他们睁眼鼓鼻,上身裸露,体魄健壮,手持武器,为大力士与大武士模样。其神态威严,怒视凡间,胆小的见了还真有些害怕哩!提起哼哈二将,他们的来历是这样的:他们两位原来都是佛国里的金刚力士。据《大宝积经》记载,哼哈二将手拿金刚杵(是一种十分坚固而又锋利的古代作战武器),本是保卫佛国的夜叉神,用今天的中国话讲,就是把守山门的两位警卫大神,或者叫两位把门将军。他们原来都是有名有姓的:哼将,原名郑伦,原是商纣王的大将,是度厄真人的弟子,他拜度厄真人为师。由于郑伦虔诚拜师,认真学法,因此深得度厄真人的钟爱,于是度厄真人很快授他一种法术,这就是“窍中二气”。他在“警卫”中如遇盗贼,只要鼻子一哼,就会响如洪钟,并随响声喷出二道白光,可吸敌人魂魄,所以,任何敌人在他面前都会失败。哈将,名叫陈奇,他腹内有一道黄气,如果遇到敌人,只要张口哈出一口黄气,同样可以吸敌人的魂魄,使敌人呆若木鸡,举手就擒,置敌人于死地。

大雄宝殿是普光寺内最大的殿堂,也是这座寺庙的主体建筑。它坐落在白羊山的一座土台上,居高临下,阳光普照,游人一踏进大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雄宝殿”及其匾额上的4个金色大字。这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书真迹,苍劲有力,嵌在殿上,显得十分壮观,威严。这座大雄宝殿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重修,后来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与光绪各个时期也修葺过。198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又拔专款进行抢救性大修。三尊塑像普光禅寺大雄宝殿的后背并未按佛教故事塑像,而塑的是文殊、普贤与观音三尊塑像,下面分别介绍。何谓“普贤”?佛经上讲,他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释迦佛的右胁侍,专旨“理德”,表“大行”。他的职责就是将佛门的“善”,普及大一切地方去。《华严经》上说,普贤是诸佛之子。而《悲华经》上又说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第八子,文殊菩萨、大乘至菩萨是他的兄弟。此外,还有把普贤说成是女性的,如《小乘经》就说他是妙庄王的第二个女儿。

罗汉殿是以供奉罗汉诸神而得名的。这罗汉殿紧靠水火二池。殿内塑有十八罗汉,行态各异,造型生动,群像甚怪,观后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据佛经记载,十八罗汉原只有十六罗汉,都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均是历史人物。所谓“罗汉”,它是音“阿罗汉”的略称。佛教教义认为,一个人因修行的功夫不同,故取得的成就也便有高低之分。所取得的每一种成就都叫做一个“果位”,而“阿罗汉果”便是小乘佛教修行所达到的最高果位,但在大乘佛教中则低于佛、菩萨,是第三等。佛教认为获得这一果位,就可以清除一切烦恼,0一切功德,永远免除投胎转世(生死轮回)之苦。凡获得阿罗汉果位的人可称“阿罗汉”(简称“罗汉”),也都可以享受人间供奉。佛祖曾明示:十六罗汉,可不入涅盘(死亡),常住人间,弘扬佛法,享用人间供奉与祭祀。佛经上说是十六罗汉,为何又成了十八罗汉?后加上去的两位,一说是著《法住记》的庆友和尚与译经和尚玄奘,一说是伽叶与布袋和尚。清朝皇帝乾隆则定十七罗汉为降龙罗汉(即伽叶尊者),十八罗汉为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

普光寺罗汉殿内供奉的是十八罗汉,现罗汉殿,除了观赏群塑诸罗汉以外,这个殿里的建筑艺术也是值得一看的。该殿始建于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重修。殿内16根大木柱,无一根不是歪斜的。自古就有“柱曲梁歪屋不斜”的说法,这在力学上也是一大创造,为全国寺庙建筑所罕见。以前,罗汉殿上面还供有24诸天像,并藏有木刻《金刚经》印刷版与佛经40箱(可惜已毁)。楼中间设有藻井,终年承受下殿袅袅上升的烟雾熏蒸,故使所藏经书无虫蛀,也不受潮,此法非常科学,也非常简便、经济。

大悲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这两句话,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为佛的宗旨。据佛教教义上讲,观世音在遥远的过去即“无量亿劫”、悉心听千光王静如来说法,从而立下誓言,要“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观音菩萨原名妙善,本是妙庄王的三女儿。她生的很美,到了出嫁年龄,妙庄王便为她选择佳婿,然而她却誓死不嫁,一心想要出嫁为尼。妙庄王大怒,在一气之下便将她赶出了王宫。妙善出嫁后便苦苦修行,以后修成菩萨。后来,妙庄王身患重病,危在旦夕,妙善为了给父王治病,就化作一老僧前去奏道,告诉他此病很重,百药难医,只能用亲身女儿的手眼才能治疗。妙庄王听后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妙善这位“老僧”便又告诉他:“香山有一位仙长行善救人,救他即行。”殊不知香山仙长也是妙善所化。结果,那位“仙长”就断手剜眼,献给了妙庄王。妙庄王难病治愈后,方知那位献出手眼的仙长就是他被赶出去的亲生女儿,于是痛心疾首,悔恨交加,并叩拜苍天,请求苍天为三女儿恢复手眼。妙庄王拜罢,妙善的手眼很快就复原了。从此以后,庄王也皈依了佛门。

玉皇阁,座落在观音殿以东,居高贞观之上,是普光寺的制高点。站在玉皇阁三楼远眺:巍巍天门山,崇山,阴山与澧水两岸风光可以一览无余。东门坪,官黎坪,永定城,大小街道,高层建筑尽收眼底。真是“坐到层里看天下,天下都在吾眼下。”玉皇阁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重修。昔日的玉皇阁,层层供有神像。不仅供奉玉皇大帝,还供有一百零八尊天罡地煞像。更巧妙的是,以前还供五尊活神像。所谓“活神像”,就是地板下装有木制暗道机关,香客或游人走路进殿时,只要不知不觉踏上“暗道机关”,那五尊菩萨就伸脚瞪眼,动手拥抱,如不知内情,会吓你一跳。如今,108尊天罡地煞像与那5尊活神像都已毁,但玉皇大帝与金童玉女还在三楼接受人间香火与祭祀。那玉皇大帝居高临下,平视前方,两手扶膝,神态自若镇定,似正在视察乾坤……玉皇大帝两边的胁侍——金童与玉女也神态自若,各司其职,正听从玉皇大帝随时使唤。


高贞观,据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考察,系宋未明初建筑物,它是道教之观,占地达27.4米,进深11.4米,道宽21.4米,其建筑风格为单檐歇山式山顶,脊栋下有攀间,驼峰与同梁、柱基与木柱间平质板,普光寺其他各殿绝无仅有。高贞观内供“三清”道教神像。所谓“三清”,便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三清”为道教最高神。其中元始天尊又为道教首席,称道门第一大神。所谓“元始”,即指宇宙起源之本原。灵宝天尊是道教第二大神。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居第三把交椅。“三清”,主要指他们住的三清天与三清境。三位大神主管三天之仙境。


湘西第一古戏楼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普光禅寺古建筑群 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39.龙溪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于河南祁阳县潘市镇龙溪村距衡昆高速公路出口1500米,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历经80余年陆续营建至万历十年(1583)才全部建成,是目前祁阳乃至永州年代久远、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古民居。


龙溪李家大院原由老屋院、吊竹院、上、下院和品字书屋组成。现存的李家大院仅指上、下院和李氏宗祠。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整个上下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有游亭、巷道或阶檐相通。由房屋48栋组成,全院大部分房屋为直向排列,李家大院以高大的象牙山为衬托,山上绿树成荫、苍翠欲滴,因此,从外院角度看到的全是翘角屋垛,给人以展翅欲飞的动感。

宗祠内陆面都是用青砖铺设,梁柱用材粗犷,柱础多为石质,木柱多为古树所制。听村民说李家大院内这样的古木大柱共有48根,传说会出48个大官。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另一种象征。精美的木雕石雕摇钱树李家大院砖雕、木雕、石雕都十分精美。

整个大院有1200多个花窗,150个柱礅,都是精雕细刻,美轮美奂,无一重复。李家大院最有特色的是它的木雕梅花错(又称冰凌梅花格)、石雕摇钱树,其形制之美、保存之完整,在国内罕见。


由于李家大院紧靠山脚,大院的防洪排水和防潮湿都要处理完美,家家有排水阴沟,院外有排洪渠,所有地面都铺设了方形青砖用以防潮,设备齐全。象这样紧靠大山边而筑的砖木结构的古屋,保存这么多年依然不倒塌,说明它的防火防水防潮设置的非常完美到位。

龙溪村因从李家大院背后的象牙山流下来的小溪而得名。李家大院始建于元末明初,现存院落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至万历十年(1583),陆续营建了85年,可以想见其规模之宏大。建这个院子的李氏先祖叫李文敬,是个做木材生意的大商人,因生意兴隆,家运亨通,于是率二子九孙创建了这份家业。飞檐斗瓦 大院背山面水而筑,体现了建筑与山水和谐相处的湘南民居特色。


现保存完好的房屋有36栋,游亭17座,大厅36间。房屋为砖木结构,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院内天井既通风采光,又起排污泻洪作用。房屋布局纵横有序,讲究通风透气,正、横屋之间有阶巷四达。


龙溪李家大院原由老屋院、吊竹院、上、下院和品字书屋组成。现存的李家大院仅指上、下院和李氏宗祠,全院大部分房屋为直向排列,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户户相连,井然有序。整个上下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有游亭、巷道或阶檐相通。


与大多数宅院坐北朝南的坐落朝向相异,龙溪李家大院大多是大门朝北。据说是生意人的禁忌:五行中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所以中国古代流行“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李家祠堂进士牌匾 走进位于大院正前方、坐西朝东,三进三厅的李家祠堂,可以看到祠堂前竖着代表功名的旗杆石,门厅外的门斗之上高挂“五品军功”、“进士”、“武异都尉”等文官武将功名牌。尽管李氏家族以经商起家,但值得炫耀的家族光荣还是这仕途功名。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龙溪李家大院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40.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


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位于湖南永州零陵区富家桥镇东南18公里何仙观涧岩头村。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年间(1550年),完成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聚族而居于大院里的世代子孙均为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裔,故名“周家大院”。涧岩头周家大院位于零陵区何仙观镇境内涧岩头村,是一处古民居群落,由六座庞大的民居宅院组成,包括老院子,红门楼,黑门楼,新院子,子岩府四大家院。


其后裔人才辈出,如:周崇傅(1830-1892)字少白,号子岩,清零陵人(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干岩头村)。有文武才。同治元年(1862)举京兆乡试,观政兵部。七年(1868)成进士,入翰林,散馆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改官中书,旋以军咨酒随左宗棠进军天山南北,收复新疆。其间,他参与决策,督办军需,攻绩卓著,赏戴孔雀花翎,同都转三品,权摄关内关外镇迪、高平等处观察使。光绪八年(1882)以后,又随左宗棠到江苏、浙江整饬盐纲,处盐场腥膻之地而两袖清风,以廉洁为时人所称。不久,乞归永州,主讲苹州书院。后起为喀什噶尔兵备道,转署理镇迪道兼按察使。

周希圣,字维学,号元汀,零陵县进贤乡(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干岩头村)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授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令。上任后,勤躬善政,爱民如子,被誉为“青天”。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上疏直言,触怒皇帝,被贬为灌阳典史。被贬后,没有因官小而荒废事业,也没有感到自卑。


与巡按等公,历时二年,修成《王文成公集》。尔后,他告假还乡,闭门读书。万历三十九年(1611),李廷机为相,周希圣被起用为太仆寺丞。次年,转为尚书司丞。再次年升为光禄寺少卿,典试陕西,量才录用,深得民心。万历四十五年,奉旨到江西迎接益王还朝,被子封为左通政。天启元年(1621),改任南京大理寺卿。次年,迁南京刑部右侍郎,天启五年,升南京户部尚书。后因得罪权宦魏忠贤,被削职为民。


罢官回乡后,潜心著作,主要有《退思堂集》、《怀柳赋》、《寻芝赋》、《湘南志》、《森阁诗稿》等。明思宗崇祯元年,魏忠贤罪行败露被处死。周希圣以名德旧臣,原官起用。周此时无意仕途,坚辞不赴。崇祯八年(1635)十月,病卒于家,享年85岁。


根据史学界对周敦颐的出生地道县楼田村的《濂溪故里周氏族谱》和浙江《诸暨丰江周氏宗谱》、《周氏破塘祖茔祭簿》、《越城周氏支谱、周氏一世公世系表》和何仙观周姓的《周氏宗谱》记载的考证,鲁迅是周敦颐31代孙,周恩来是32代孙,比鲁迅小一辈,与何仙观周姓同是周敦颐次子周焘之后裔。

周家大院典型地体现古代建筑的“风水”思想:大院三面环山,前景开阔。周家大院古建筑群时代跨度大,包括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样式。大院平面呈北斗形状分布,规模庞大,由六个院落组成,占地百余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布局井然有序,层楼叠院,错落有致。从整体上看,六座院落有分有合,浑然一体,既各自独立成院,又相互和谐勾连。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浙江省田市镇李宅古村

    近日,省农办公布了全省第三批(2015年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与一般村工作绩效验收结果.我县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田市镇李宅村获得优秀,福应街道上林村.安岭乡石舍村.白塔镇寺前村3个一般 ...

  • 【永州古村落】新田县乐大晚村:依然律动的历史音符

    新田乐大晚村:依然律动的历史音符 图文 陈瑜  航拍 郑时仁 前往新田做主持,途中偶遇乐大晚村村民乐主权先生,他对家乡的热爱吸引我,他对我的热情感动我,途中约上老友新田三井乡的郑时仁校长,立马就随他前 ...

  • 美丽乡村文化骆家: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旗袍秀水乳交融,相映成趣,你去了吗?

    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宁远有一个古村,它叫上宜骆家.人民公社时期它属上宜公社,后来又叫上宜乡,再后来撤区并乡建镇,则称冷水镇.骆家文化底蕴深厚,在县一中读书时,就有四五个同学姓骆,都是上宜骆家的. 上宜骆 ...

  • 2013年万载古城什么样?那时还叫“田下”,有本真的宗族文化

    万载,原本是赣西北部一座普通小城,在岁月的长河里默默的成长,这里孕育了中国宗族社会最淳朴与本真的宗族文化. "富万载,和田下",在有着近1800年建县历史的古城万载,有一处古韵犹存 ...

  • 十三、到兰寨去,凭吊那残存的古韵

    十三.到兰寨去, 凭吊那残存的古韵 南江.油菜花.古建筑,林氏宗祠.正己学校.状元旗杆.明经进士旗杆夹--兰寨,一个自然.艺术.文化融为一体的古村落,不知道让多少人产生过多少美丽的想象. 可是,201 ...

  • 祁阳八尺村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历史古村

    八尺村位于祁阳县观音滩镇,畔湘江之滨.该村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形式多样,久传不衰.村内古民居群规模宏大且保存完好,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3.6万平方米,老院落布局.装饰手法独具匠心,内容设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共计795处) 本篇要目: ************************************* 703.良乡多宝佛塔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要目: ********************************************** 711.慈寿寺塔  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要目: ***************************************** 721.佛真猞猁迤逻尼塔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要目: **************************************** 731.金山寺舍利塔 元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 732.天宁寺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要目: ************************************ 741.蔚州古城墙 明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742.故城寺 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751.宣化柏林寺 明至清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 752.卜北堡玉泉寺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761.衡水安济桥 清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762.凤山关帝庙 清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71.闾原头永兴寺塔 宋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 772.张村圣庵寺塔 宋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要目: *************************************** 781.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