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夺魁:他19岁就获得奥运金牌,他也是辽宁第一位奥运冠军
1984年7月31日,当普拉多射击场上的枪声渐渐平息下来的时候,电视荧光屏上第一行英文字赫然显示出“李玉伟一一中国――五百八十七环”。
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射击小将李玉伟,在奥运会男子移动靶射击比赛中,出人意外地夺得了金牌,成为奥运会这个项目比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
人群沸腾了!有的喜悦,有的惊讶。在场的观众谁也没有想到,多少人角逐的金牌会挂在这位小伙子的胸前。场上的中外记者更忙,年仅十九岁的李玉伟的胜利,使得他们措手不及,不得不紧紧地追随着他,问这问那,采访这位“隐伏着的冠军”的各方面的材料。
理想的萌芽
李玉伟于1965年7月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工人家庭里,是李家的独子,自然受到全家的宠爱。
李玉伟八岁那年,进入沈阳市北陵公社的一所小学学习。当时,这个个子不高,敦敦实实的小学生兴趣爱好相当广泛。他喜欢音乐,爱好体育,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七十年代中期,中国恢复射击运动后,运动员们不断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报刊上也介绍了辽宁省运动员金东翔、王义夫等不断打破世界纪录或全国纪录,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这使小玉伟十分羡慕,那时,他常常随着三姐夫在星期天到附近苗圃去打鸟。他多么盼望自己也成为一名神枪手啊!
“我也想打枪,为国争光。”李玉伟经常对他父亲嚷嚷着。一个朦胧的理想,在小玉伟的脑子里开始萌动了。
十四岁那年,他的机遇来临了。1979年初春的一天,李玉伟的父亲去看望在沈阳军事体育陆上运动学校当射击教练的朋友张东风,小玉伟也跟着去了。张教练正在指导学生们打“跑猪”(移动靶),“呼!呼”的枪声吸引了这颗童稚的心。他对父亲嚷着也要试一试,张教练便递给小玉伟一支小口径步枪。
李玉伟拿起枪,试射了几发子弹,有的打中了,有的打飞了。“打枪真有意思”,他打完了子弹之后还不满足。
他父亲看到儿子喜欢射击,就出面讲情,让张东风收下这个徒弟。
李玉伟从此成了陆上运动学校的学生。他把学习文化以外的全部爱好也转移到射击上。作为启蒙教练,张东风不仅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打枪,还经常讲起中国运动员在射击赛中为国争光的事迹,小玉伟越听越入神。有时为掌握一个动作,他不知要重复练习多少次。
李玉伟不久就升入了离陆上运动学校很近的沈阳市八十四中学。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训练,他干脆将被褥一卷,搬到了陆上运动学校去住,每天上午骑自行车去中学上课,下午就一头扎在靶场上.北方的冬天是寒气逼人的。陆上运动学校的训练条件差,外面冻得实在训练不了了,李玉伟就端枪到宿舍对着墙练习。他举着七、八斤重的枪,一练就是一个小时,胳膊都酸了,可他仍旧瞄呀、瞄……。
茁壮成长
1980年,中国选手于吉平在移动靶比赛中,以三百九十环的成绩超过了移动靶混合速的世界纪录。这给李玉伟以更大的推动力。通过苦练,李玉伟的枪法日见长进,在辽宁省举行的城市间对抗赛上,他多次取得好名次。在辽宁全省射击赛上,他还以五百二十八环获得标准速射第三名。这颗上升的新星一下被辽宁省队的教练冯金财和郝毅发现了。1981年初,他被选入辽宁省射击队。
苦练与思索是李玉伟的两大特点。进入省队以后,为早日赶上世界水平,李玉伟潜心研究别人的技术动作,认真吸取别人的长处。不久在辽阳市举行了一次全国比赛,于吉平等强手都参加了。初到省队的李玉伟未能登场同强手较量。他便担任了裁判,利用和运动员接触的机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强手们争夺,观察他们的动作要领,揣摩着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术。
李玉伟性格内向,倔强,平时少言寡语,但有主见。人们总认为,射击打得准就是了。其实这里面也有很多的学问。譬如阴天、下雨,子弹在空气中受的阻力会增大,晴天则又不一样。如何使自己适应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发挥出水平,李玉伟反复琢磨着……。他晴天练,下雨也练。他说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要摸索出自己的路子来。晚上,人们都看电视去了,他仍独自在宿舍练空瞄。即使躺在床上,也要将当天的训练情况回顾一下,找出应注意的地方。
智慧和心血使他的成绩扶摇直上。进入了辽宁省队几个月,1981年秋,他首次参加了全国比赛。这位年仅十六岁的选手,在石家庄举行的成年组射击分项赛上,取得了五百七十二环的好成绩,达到了全国运动健将的标准。
随后11月,他在广州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个人冠军比赛中,又以三百八十八环的成绩,获得混合速射冠军。他第一次登上了冠军台。朋友们都前来向他祝贺,李玉伟却感到很遗憾,因为这个世界纪录前两天刚被苏联选手所打破,如果再早两天,他的成绩也超过当时的世界纪录。
不过这也更鼓起了他破纪录、拿冠军的勇气。1983年9月,李玉伟代表辽宁省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移动靶项目的决赛,以五百八十八环的成绩,获得冠军并首次打破全国纪录。他还和队友一起夺得了这个项目的团体冠军,也打破了团体全国纪录。
向奥运会进军
李玉伟是多么渴望能进入国家队,去和世界上的强手较量啊!机会终于来了!全运会结束后,由于他的成绩突出,1983年11月被调到北京临时集训。
国家射击队抽调了五名选手临时集训,从中确定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名单。李玉伟在这五名选手中,是年龄最小的。可别小看当时刚满十八岁的小将,他志气可大了!决心要同其他强手争一争,到奥运会去!星期天,他舍不得花时间去看电影,连电视也很少看,整日里瞄啊!练啊!终于领到了去洛杉矶的“通行证”。
1984年3月底,为锻炼队伍,中国射击队参加了在墨西哥城举行的一次国际比赛。李玉伟初次上阵,对国外的场地不适应,再加上十几个小时的时差反应,最后只得了个第六名。紧接着又转赴洛杉矶参加为奥运会射击场落成举行的国际比赛。李玉伟竟名列第十四了。
问题在哪里呢?原来,移动靶比赛是用小口径步枪向画有猪样的靶子射击,是模仿打猎而设的。电动控制的靶子从十米宽的开阔地的一端移向另一端。慢射时靶子穿过开阔地的时间为五秒,速射为2.5秒。这就要求运动员要反应迅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举枪、瞄准、击发等一系列动作,稍一犹豫,靶子便一闪而过,丢失机会,造成脱靶。
李玉伟虽具有一定实力,但毕竟年轻,加上平时训练养成了一种毛病,打弹较慢,总想多瞄一会儿再扣扳机。在洛杉矶的比赛中,第一天,他集中精力,除一次打了个九环外,其他命中十环。可惜后来过于追求环数,脱掉一靶。
回国之后,李玉伟又参加了全国射击冠军赛,同样是由于动作太慢,脱掉一靶,名次排到第十六位。
两次大比赛脱靶,可不同于平常。“奥运会再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向全国人民交账呢?”他暗下决心,非改掉这种毛病不可。
奥运会前的集训是异常紧张的,为了克服多年的老毛病,李玉伟在国家队教练蔡添响的指导下,反复苦练“稍稳即响”、“大胆击发”的技术,蔡添响给他作了一条严格的规定,快速射击必须在靶子跑出八米五之前,慢射必须在“猪靶”跑出九米之前射击完毕,否则即使命中十环也无效。
刚开始,李玉伟顾了速度就掌握不了命中率,有时打得很糟。一次,他气得把枪都摔在了台上。但是,想一想奥运会,他坚持下来了。在教练的监督指导下,李玉伟射击快起来了,也准起来了。有时三十发子弹发发命中十环。7月20日,李玉伟同队友一起乘坐中国民航班机,越过太平洋,来到了洛杉矶。
非凡的胜利
洛杉矶是西班牙语“天使”的译音,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射击选手同其他项目的运动员一样,住进了奥运村。
射击场是新建的。美国为了举办这届奥运会,耗费了巨资,兴建了一些新的场地。当初为选择射击场场址,颇费周折,最后定在了距洛杉矶市中心一百公里、四周是光秃秃的山丘的一片空地上。
李玉伟无暇欣赏洛市的优美风光,每天乘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一个多小时,赶到射击场训练,他要尽快适应这里的气候、场地,顺便还可以探测一下对手们的实力。这是大战前的关键几天了。
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在训练场上,人们注意的是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和奥运会亚军的三十五岁老将、哥伦比亚选手贝林格罗特,世界锦标赛第四名的芬兰选手利沃宁,以及进入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前四名的意大利、法国等国的选手。
7月29日,是射击赛的第一天,队友许海峰一马当先,以清脆的枪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是零的纪录,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这喜讯使人心振奋!
7月30日,移动靶比赛开始了。参加比赛的二十五名选手,来自十五个国家。根据抽签,李玉伟排在第七位出场。
尽管射击场距市中心百余公里,这丝毫不影响门票的收入。美国人对射击有着特殊的爱好,一清早就挤满了射击场的看台。他们之中有怀抱小孩的妇女,有坐轮椅的老年人,还有七,八岁的小学生。“哦!观众真多啊!”李玉伟生平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观看移动靶比赛的观众。
轮到李玉伟射击了。这位眼睛炯炯有神的小伙子,做了一个深呼吸,沉着地举枪瞄准了反复跑动的“野猪”。移动靶比赛分两天进行,第一天是慢射,共打三十发子弹,第二天速射比赛也是三十发子弹。
李玉伟果敢地扣动了扳机,连连击中十环。三十发子弹打完,命中了二百九十八环,超过了所有参赛的对手。
第一天比赛结束了,教练蔡添响找上门来了。
“你射击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搞清楚。一句话还是要坚持快打。”蔡添响讲完就走了。
晚上,李玉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了。“坚持快打”就是千万不能脱靶,脱一靶就……。”已是夜里十二点钟了,可他怎么也不能进入梦乡。好不容易捱到了清晨。五点半钟,李玉伟又踏上了去射击场的路程,去迎接更艰苦的战斗。
速射打起来比慢射更困难。靶子出现后刹那间就消失,运动员要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的状态。
李玉伟上场后,全神贯注,他相信自己,按教练讲得“坚持快打”。一开始速射发挥得好,连中十环。后来,突然出现了八环、七环。场内人声吵嚷,怎能不使人分散精力呢?“要保持镇静啊!”在场的队友和教练不禁也为他捏着一把汗。
这时,只见李玉伟不时默念着什么,有时望望远方,他在做着心理调整,稳定情绪。他终于打完了三十发子弹,总成绩是五百八十七环!比获得第二名的贝林格罗特多三环。世界冠军落马了!李玉伟登上了冠军台。
国际射击联合会移动靶射击委员会主席、阿根廷的恩里克・雷沃拉走了过来,“太好了!太好了!”雷沃拉抽着李玉伟的肩膀,向他伸出了大拇指。雷沃拉还从口袋里掏出移动靶委员会的标志,贴在了这位奥运会新冠军的枪托上。不少美国裁判也纷纷走过来同李玉伟握手祝贺。
场上的记者们团团围隹了李玉伟,连珠炮般地向他提问采访了。
当他们听到这位十九岁的选手是第三次参加国际比赛时,简直都有些不相信了!
两年前,曾到中国访问的国际射击联合会秘书长霍・施赖贝尔说:“我看到中国有很好的体育设施,射击场也是第一流的。教练员训练有方。当初我就感到,中国的射击运动几年内将有一个大的飞跃。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进步这么快。”
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李玉伟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他的眼睛湿润了……。祖国啊,祖国!您的儿女为您赢得了荣誉l此时此刻,作为炎黄子孙是何等的光荣和骄傲!
1997年的全运会,李玉伟打完预赛后正式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退役后,李玉伟担任辽宁省射击队教练;后任辽宁省军事体育陆上运动学校副校长,辽宁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