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环岛游(13)~儋州之二
海花岛:
儋州的第二天,早餐的品种繁多,我们买了油条、豆浆、豆腐脑,鸡蛋和油饼,两个人一共21块钱。
上午去了海花岛1号岛,从2号岛到1号岛1.9公里,开车4分钟。
进岛后右转到地下车库,停好车从2号人行出口出来,出示行程码和健康码,二人同行只需出示一人的码便可上岛。
岛上有一张海花岛的全景图,我们首先选择了去植物园。
步入植物园,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鲜花,游人并不太多。
从植物园出来我们来到了风情商业街,这个地方好多店都还没有开张,人少安静。
海花岛是人工填海建造的岛屿,据说造价1600亿,和迪拜的棕榈岛近似,这里游览免费。
午后太阳很大,我们简单地看看周围的建筑物就到车库取车返回公寓休息了。
东坡书院:
儋州的第三天,早餐后退房,开车前往东坡书院。从海花岛到东坡书院29公里,开车30分钟。
为了更好了解苏东坡在儋州的这段历史,我们请了解说员做讲解,门票半价二人25元,解说员费用50元。
讲解从载酒亭开始,瞬间带着我们穿越到900多年前的往事中!
公元1097年,苏东坡被贬到荒凉的海南儋州。朝廷规定苏东坡在儋州“不得食官粮、不得住官舍、不得签公事。”
当时苏东坡已是62岁的老人,只身来到海南,什么都没有。然而海南当地百姓非常敬重和欢迎苏东坡,他们为苏东坡父子建房,还送来食物和粗布供其饱肚御寒。
苏东坡在儋州三年,为海南人做了很大的贡献。他亲自带领乡民挖了一口井取水饮用,改变了当地乡民饮用塘水易生病习惯,之后那里的百姓纷纷效仿挖井取水,人们纪念他的功绩便把那口井命名为“东坡井”。
(这口井名“钦帅泉”,是当年苏东坡在载酒堂讲学时饮水的井,东坡井在中和古镇,当年苏东坡居住的地方)
苏东坡最具特色的是对儋州当地人语言习惯的影响。他在儋州讲学用的语言是他的家乡话――四川话。为后来儋州人推广普通话授课打下了基础。这种口音在当地乃至在海南内年长的读书人中流传持久。
苏东坡还积极地改进了海南人的生产劳动习惯。苦口婆心竭诚劝说黎族同胞改变“不麦不稷”的状况和单纯狩猎的劳动习惯,重视农耕,垦荒种植发展水稻生产。
苏东坡一生偏爱美食。这是他曾写给自己的小儿子苏过的一封关于“食蚝”的书信,此时的东坡先生被流放海南两年光景了。
“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耗,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之有也。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又益煮者。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东坡先生在信里讲述了生蚝的吃法,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烤着吃(烤生蚝是苏东坡发明的哟)。信的最后,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你可千万不要把生蚝的事情说出去,要是这个秘密被透露了,恐怕那些北方人听说这里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就该学我,求着皇帝把他们贬到海南来,跟我抢这天下的美味。
他这是生生把流放生活过成了美食发现的日子,其乐观的态度令人钦佩!
作为诗人、文学家的苏东坡在海南最大的成就是为当地培养大量的人才,改变了海南的教育史。
“载酒堂”是苏东坡以文会友、敷扬文教的地方,也是苏东坡作其讲学之所。
(中间是苏东坡,穿绿色衣服的是苏东坡的次子苏过,当年苏东坡被贬儋州,苏过25岁,在安排好妻儿生活后,自己陪着父亲一同来到儋州,以照顾苏东坡的生活。)
苏东坡被贬儋州期间,他开辟学府自编讲义,自讲诗书,还不遗余力地推行文化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的饱学之士。
史书记载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中举人者姜唐佐和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符确就是苏东坡精心培养的得意弟子。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朝廷赦令苏东坡北归。苏东坡离开儋州时,黎族父老携酒相送,执手泣涕,他遂写《别海南黎民表》劝慰别离之苦。
苏东坡获赦北归后,他的弟子连续不断的考上了功名,仅宋代,海南历史共出十二位进士,使“蛮荒之地”放射出文化人才的曙光。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作此诗时,是苏东坡去世前两个月,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更不在阀州、徐州、密州(他曾在此三地作过知府)。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
(这块石碑是元朝的,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它记载了苏东坡来到儋州没有地方住,当地的百姓为他建造房屋以及元朝增设东坡祠的事件。在特殊年代,当地老百姓将这块石碑埋在地下30年得以保存,上面一块石碑是清朝时期的记载,远不如元朝的石碑保存完好。)
(苏东坡先生的书法)
参观结束后,我们从东坡书院前往中和古镇,去找那口“东坡井”。
没有想到中和古镇街道太窄,车多拥堵,就将车停在了镇政府里,出去吃了午饭,然后开车离开了儋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