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孟浩然之《留别王侍御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与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注:
当路:有权势、身处要职的人。
索寞:寂寞,失意的样子。
扉:门。
解读:
该诗又名《留别王维》。开元十六年,诗人前往长安应仕,未成,在长安呆了一处,欲使当权者推举,又未成,最终于次年冬天,辞别王维、张九龄这些好朋友,黯然离去。这首诗就是诗人写给王维的五律诗,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与好友不舍之情。
首联表明了自己在长安时的状态——想在京城谋个官职,却每每空手而归,我如此孤寂还等待什么呢?“寂寂”“朝朝”形象表达了自己干谒的辛苦及内心的失望,每读至此,总能体会出诗人内心的愤慨及离开长安的决心。
颔联用“芳草”这样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友人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同时说“惜与故人违”,即在诗人看来,朋友之情重于君臣之义。
接下来两句用背面敷粉的笔法,以那些当权者的态度,从侧面写出象王维这样知音在当今世上难寻,与前文“朝朝空自归”前后呼吁应,将诗人四处寻求推荐,但却少有人相助的尴尬处境,生动展现出来,只有有此经历的人,才能理解诗人发出“知音世所稀”的呼喊背后之义。
尾联道出了诗人回归故园隐居的想法,“只应”纯用口语,不加修饰,却表现了无限的辛酸,留给读者深深的遗憾与沉思。平淡的语言,古体化的格式,将诗人黯淡的心情与友人深厚友谊配合得完美,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孟浩然(689——740),排行六,襄州襄阳人(湖北襄樊)人,后世故称孟襄阳。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后又隐居其袓居园庐。玄宗开元十六年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襄阳。《新唐书》及《唐才子传》均载有其在长安会见玄宗事,但据考证,不太可信。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间,韩朝宗任山南东道采访使,曾荐其面君,但孟浩然与友人饮酒未赴而未果。二十五年,张九龄罢相被贬荆州长史,署孟浩然为从事,曾随张九龄巡视各地,或祭山川,或浏览从猎,与之唱和。二十八年,王昌龄来游襄阳,相与饮酒甚欢。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浩然终生布衣,经历单纯,除在襄阳隐居外,喜漫游,东至于海,西至巴蜀,南至吴越,漫游中大都留有诗作。浩然以隐逸闻名,然从未忘情仕进,在其作品中,反映强烈。晚年方趋淡漠。生平见新、旧《唐书》。浩然为唐代山水诗派之先行者,诗以清幽、平易见长,与王维诗风近似,历来有王孟并称。在唐时,其诗作颇受好评。《全唐诗》存诗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