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选相
魏文侯,名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在位期间,率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使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魏文侯非常重视人才,当时有一位学者叫段干木,魏文侯“过其闾,未尝不轼也”(《史记·魏世家》),魏文侯的车驾每次经过段干木家门时,都要起立躬身为礼,可见其对人才的尊重。正是由于魏文侯礼贤下士,使得四方贤士都投奔魏国而来,一时魏国人才济济。
人才众多有时也会带来幸福的烦恼。有段时间魏国国相出缺,需要合适的人填补。而这时魏文侯的心目中有两个人选,魏成和翟璜,两人都很出色,看谁都合适,究竟选谁,魏文侯一时难以取舍。于是魏文侯将学识渊博的李克召进宫,想请李克提些参考意见。
李克看国君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拿来和自己商量,不免推辞了一番,说道:“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资治通鉴》卷一)面对李克的推辞,魏文侯让他“临事勿让”。李克一看推辞不掉,而且魏文侯的态度还是比较诚恳的,于是郑重地提出了几条标准:“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资治通鉴》卷一)魏文侯听完李克的话,开心地笑着说:“先生请回吧,我已经有了相国人选了。”
李克从宫里出来,恰巧遇见翟璜,翟璜连忙将李克请入家中。翟璜说:“刚才听说大王向先生征求相国人选的意见,最终的人选会是谁呢?”李克说:“是魏成。”翟璜听后极不服气,质疑道:“西河告急,我举荐吴起,由此西河巩固;大王忧虑邺地,我举荐西门豹,于是邺地大治;大王想讨伐中山国,我举荐乐羊,一举成功;中山攻克,没有官员守护,我举用先生你,中山由此兴盛。大王的儿子没有师傅辅导,我举荐屈侯鲋,王子得有名师。以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有哪一点不如魏成呢?”李克等翟璜怒气稍微平静后说:“我在大王之前建言,决不是为了我个人得到好处,而是大王问我在魏成和翟璜之间,谁更合适出任相国,我给他提供了五条选择标准。按此标准我说相国是魏成,这只是我的判断。你想啊,魏成食禄千钟,其中家用只有一成,九成使用在外,因此他在东边结交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大王均以师礼相待。而你举荐的这五人,大王是用臣子相待。就凭这你能跟魏成比吗?”李克的这番解释把翟璜讲得无言以对,只得“逡巡再拜”。
最终,魏文侯按照李克提出的用人标准,果然任命魏成为相国。这个故事中李克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为魏文侯清晰地提出了择相的五个可操作性标准,并且重点强调了越是高层领导,越要看重他看问题的深远度和把握全局的能力,某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倒是位居次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