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帝后大婚

有清一代,入关继统的皇帝共有十位,但并不是所有皇帝都举行过大婚典礼。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五个皇帝,都是在婚后继承皇位的,即位后只需把原嫡福晋也就是元配妻子册立为皇后就可以了,不需再行大礼。而溥仪的婚礼则是在清朝被推翻之后,所以真正在紫禁城中举行过大婚典礼的,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这四位皇帝,他们都是幼年即位,于是才有了隆重的大婚仪式。

清朝皇帝的大婚礼仪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确立下来的。清太祖娶叶赫氏时,仅仅率众贝勒迎亲,举行大宴,而并没有固定的仪式。清太宗时立后也仅行了册立礼,皇帝大婚亦未成定则。到了顺治八年(1651)清世祖大婚,才开始确立了皇帝纳后的相关仪礼。

清代民间嫁娶要行六礼,即所谓“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民间嫁娶不同,皇帝大婚不需要问名、纳吉和请期,皇帝也不可能亲迎(一般是谴使奉迎),清代皇帝大婚礼仪主要有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朝见、颁诏、庆贺、筵宴等。两相对比不难发现,因为皇后是从记名秀女中指立,所以取消了问名和纳吉之礼;因为规模宏大而把纳征改名为大征;因皇帝不亲自迎接新娘,故改亲迎为奉迎;最重要的是,在奉迎前多了皇后的册立之礼。

皇后一般是通过皇太后和近支王公大臣议商选定的。皇后一旦选定,清廷就要向皇后家赠送具有定婚之意的彩礼,此为大婚礼仪的第一步,叫纳彩礼。这要先由翰林院撰写册文,礼部制造金册、金宝,备办礼物。礼品一般是马匹、甲胄和布帛等。值得注意的是,满族以骑射立国,故而在纳采礼中,马匹、甲胄占有重要位置,甚至在洞房中也要悬挂腰刀。

继纳彩礼之后,皇室还需备办一次大婚礼物,并派使臣送到皇后家,行大征礼。这次的礼品比纳彩礼还重,一般是马二十匹,黄金二百两,白银一万两,缎一千匹,以及一些金银器皿。这些是赐送给皇后父母的,另外还要酌情赏赐给皇后的兄弟和随从人员一些穿用的东西。

册立奉迎礼是皇帝大婚中最为隆重的礼节,一般与合卺礼在同一日连续举行,一起构成了大婚礼仪的高潮。册立礼就是向“准皇后”授予象征皇后地位的金册与金宝的过程。清代金册、金宝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形制与皇帝御宝相同,它们就如同皇后的“身份证”一样。册立礼在皇后母家府邸举行,经此册立后,“准皇后”才真正确立皇后的身份。迎亲当日,皇帝亲临太和殿举行命使仪式。使节受命持金节率仪仗队伍,出太和门前往皇后府邸。完成册立礼后,皇后便乘凤舆入宫;在乾清门下凤舆后,跨过预先设置的火盆、马鞍,步入洞房——坤宁宫东暖阁。之后夫妇二人行合卺之礼(今交杯酒的前身),夫妻关系就正式确立了。

大婚之后,清宫还要举行一系列的庆贺礼仪。先是新婚次日,皇后到慈宁宫拜见她的婆婆皇太后,行六肃三跪三拜礼,并象征性地向皇太后奉进酒食以示贤孝。之后,皇帝带群臣到皇太后宫行礼。接下来,皇帝在太和殿举行隆重的大朝庆贺礼,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节向皇太后、皇帝进表祝贺,并向皇后进笺称贺。皇帝颁发诏书,宣示天下。同时,皇帝还在太和殿赐宴,招待皇后父亲及其族属,各王公大臣均受命出席作陪。与此同时皇太后在慈宁宫赐宴,招待皇后母亲与其亲属,公主、福晋夫人和大臣命妇应命作陪。此宴完毕,这场耗资巨大、礼仪繁缛的帝后大婚才算完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