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唐诗解读——杜甫之《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寒城朝烟淡,山谷落叶赤。

阴风千里来,吹汝江上宅。

鹍鸡号枉渚,日色傍阡陌。

借问持斧翁,几年长沙客。

哀哀失木狖,矫矫避弓翮。

亦知故乡乐,未敢思夙昔。

昔在凤翔都,共通金闺籍。

天子犹蒙尘,东郊暗长戟。

兵家忌间谍,此辈常接迹。

台中领举劾,君必慎剖析。

不忍杀无辜,所以分白黑。

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

仲尼甘旅人,向子识损益。

朝廷非不知,闭口休叹息。

余时忝诤臣,丹陛实咫尺。

相看受狼狈,至死难塞责。

行迈心多违,出门无与适。

于公负明义,惆怅头更白。

注:

两当县:即今甘肃两当县。

吴十侍御:即吴郁,十是他的排行。侍御:即御史大夫,在唐代是中央掌管监察、执法的长官。

江上宅;指吴郁建在嘉陵江边的住宅,遗址在今甘肃两当县琵琶洲附近。

鹍鸡:鸟名,黄白色,象鹤,呜声悲凉。

枉渚:洲名。《湘州记》记载,湘州境内有枉山,溪口有小湾,叫枉渚。

斧翁;御史的职务是执法。在古代,“斧”是处决死囚的刑具,也是法律的象征,因此这里用“持斧翁”指称御史,即吴郁。

长沙客:汉代贾谊被贬长沙。吴郁被贬官,当时大约也在长沙,所以用“长沙客”这个典故。

狖:黑色的长尾猿。这里比喻失官的吴郁。

凤翔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玄宗奔蜀,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次年二月,移都凤翔。

金闺:金马门的别称。金马门本是汉代宫门名,因门旁有铜马而得名。汉代制度,从各地征召进京的人,一般都在叫“公车”的官署等待召见,只有才能特别出众的,才在金马门等待。这句诗字面上的意思是:两人的名字都属于金马门等待召见之列,实际上是说,两人都以才能优异被召用。

蒙尘:古代指称帝王或大臣逃亡在外,蒙受风尘为蒙尘。

暗长戟:行军或作战时尘土飞扬,武器不可明辨,这里指战争。

此辈:指“间谍”。

接迹:足迹相接,意思是非常多。

甘旅人:乐意在外作客。孔子不得志时曾周游列国。

向子:向长字子平,东汉朝歌人,历史上有名的隐士。《后汉书》记载:向子读《易》读到“损益卦”时,曾感慨地说:“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

忝:羞于,愧于,自谦之词。这里是愧居诤臣之位的意思。

诤臣:规谏皇帝的专职官员。杜甫在凤翔时任左拾遗,司其事。

丹陛:古代宫殿的台阶常涂成红色,所以叫“丹陛"。这一句的意思是自己当时就在皇帝身边.

出门无与适;意思是没有一个理想的去处。

解读:

《杜诗详注》认为这首诗:“殆是公自秦州西至同谷时道经两当,故作此诗”。其实,同谷在秦州西南,两当在秦州东南,三地相距甚远。且杜甫自秦州赴同谷,是经赤谷到现在的西和县,然后折向东南到同谷,根本不经过两当。从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考虑,诗人在秦州居住期间专门去两当的可能性极小。因此,这首诗似应定为“赴蜀途中访吴郁两当故居”时的作品。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动机,诗中已经交待得十分清楚:吴郁因处理间谍案而招致“上官”不满,为别人辩诬而被贬官,这在当时是“朝廷非不知”的。杜甫那时身为左拾遗,不能积极营救吴郁,使他感到“至死难塞责”。所以在入蜀路过两当县境时,专门去看望这位老朋友,不料吴郁这时正在长沙,杜甫访友不遇,只好对其空宅发出无限感慨――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杜甫笃实、忠厚的品性以及对朋友的深厚情意。

全诗可以分作四段。

第一段包括开头六句,是吴郁江上空宅的一幅凄;京、冷落的图画。“寒城”笼罩着淡淡的朝烟,这里透着一个“冷”字,“山谷”满是红色的落叶,这里透着一个“衰”字。江边是千里阴风,洲上有悲鸣的鸥鸡,在朝日照射下,远道而来的诗人,心情自然是苍;东,不安的。

第二段包括“借问”以下六句,诗人睹物怀人,遥想长沙的吴郁。“几年长沙客”由“借问”引出,巧妙地用贾谊的故事,抒发对吴郁不知何时才有可能昭雪的关切。“哀哀”两句,以“狄”“翮”比吴郁,生动地表现出他失寄托、遭暗算的处境。“亦知故乡乐”,想回来而不可得,“未敢思宿昔”,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能不回首。这里“思宿昔”三字,又自然引起第三段关于往事的回顾。

第三段包括“昔在”以下十六句,详写吴郁遭贬的原因。“凤翔都”“金闺籍”,从被召用写起,既写时间,又写二人的友谊。“天子”两句,写当时战争形势,那是吴郁事件的历史背景。“兵家”以下八句详写吴郁的遭遇。“兵家忌间谍”,但间谍又“常接迹”,在这种情况下,吴郁身“领举劾”,自应明辨是非――“慎剖析”,“分白黑”是吴郁的职责,实际上他也是这样作了。然而,尽职的结果,却是“失意见迁斥”。这“上官”两句,在叙事中包含着诗人难以言说的不满情绪。“朝廷“两句是对吴郁的安慰。说朝廷上下都知吴郁含冤蒙罪,但他们或专为迎合,或怕祸及自身,或欲救不能,这样就更加深了“闭口休叹息”的深刻原因。“仲尼”两句以孔子、向长的故事进一步安慰吴郁。这里,作者似乎抬出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圣贤”,作为吴郁在困难中效法的榜样,然而言外之意,却是对吴郁被贬官一事的不满。

第四段包括“余时”以下八句,写自己当时不能疏救吴郁,至今悔恨不已的心情。杜甫因上疏营救被罢官的房琯,触怒了肃宗,几乎遭罪。此次吴郁事件,诗人身处于逆境之中,无法再营救吴郁。诗中“余时”两句写自己的职务,这是承上段“朝廷非不知”来的,因为身在朝廷而没有营救吴郁的人中就包括杜甫。“相看”句写自己不能出面营救的事实,“至死”句对此表示抱憾终身。“行迈”四句联想到自己将去成都,不顺心者多,惬意的事少,这种情况下想起老友吴郁来,就更感到惭愧和怅然了——“于公”两句,正从这样的意思,在无限凄惶的气氛中结束了全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杜甫年谱简编(15 )至德二载(757年) 四十六岁

    从以上的诗题摘要中已经能看出杜甫今年的行踪了,他今年继续被叛军困在长安,四月从长安逃出来,跑到肃宗所在的地方陕西凤翔,授左拾遗.大约当了四个月,九月回鄜州省亲.可能是在十一月回到长安,这时候长安已经被 ...

  • C35杜甫五律《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遗补诸公》读记

    杜甫五律<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遗补诸公>读记 (小河西)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遗补诸公 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 本诗 ...

  • D113杜甫五古《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读记

    杜甫五古<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读记 (小河西)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寒城朝烟澹,山谷落叶赤.阴风千里来,吹汝江上宅. 鹍鸡号枉渚,日色傍阡陌.借问持斧翁,几年长沙客? 哀哀失木狖,矫矫 ...

  • 看图识唐诗(576)杜甫·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杜甫·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死去凭谁报?我若逃窜中死去不知凭谁报信? 归来始自怜!活着归来才感觉需要自爱自怜. 犹瞻太白雪,我还能够远望太白山的白雪, 喜遇武功天.又高兴地重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上)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13 唐诗解读——杜甫之《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 ...

  • 看图识唐诗(167)杜甫·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杜甫·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老夫卧稳朝慵起,老夫睡得安稳朝早慵懒不愿起, 白屋寒多暖始开.茅屋比较寒冷到暖和才把门开. 江鹳巧当幽径浴,江上鹳鸟正对着幽 ...

  • 唐诗解读——张谓之《送裴侍御归上都》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注: 上都:京城长安. 楚地:古楚国所辖之地. 鼓鼙:古代军中所用乐器.鼓指大鼓,鼙,指小鼓或骑 ...

  • 114唐诗解读——李白之《塞下曲六首》(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 塞虏乘秋下:指匈奴乘着秋天兵强马壮的时候,大举南侵. 分虎竹:受命带兵出征.虎竹,古代发给 ...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3 唐诗解读——杜甫之《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 ...